dāo古代兵器名。其甲文为(见图1),为古代铜刀(见图2)形的省写,用为兵器。《说文》:“刀,兵也。象形。”泛指用来斩、割、切、削、砍、铡的工具。古又指小船。重指独木舟似刀之利,可割裂水,又指独木舟之形状狭窄,行进轻捷,如刀之利。《诗·卫风·河广》:“谁谓广?盖不容刀。”《正韵》:“小船形如刀。”后作舠,从舟,明确其指船。

rèn刀锋,刀口。俗字为刄。其甲骨文为(见图3),在刀的锋面上有一短竖,为指事符号,表示此处最锋利,即刀刃所在。篆文为(见图4),将短竖演变为点。也指刀。如:白刃;利刃。

rěn“心字头上一把刀”是人们对“忍”字的通常解读。其实,“忍”指心中产生杀意,杀意一旦实施导致结果发生了,就是“忍害”,即杀害。《宋书•顾觊之传》:“考事原心,非存忍害,谓宜哀矜。”如果杀意没有变成行动,被压抑住了,就是忍耐,容忍。《说文·忍》段玉裁注:“忍之义亦兼行止。敢於杀人谓之忍,俗所谓忍害也;敢於不杀人亦谓之忍,俗所谓忍耐也。”

rèn繁体为認。其篆文为(见图5),即訒。刃(刀)以剖物,分物为二,则訒(認)指用心对事物的正反两面加以剖析并用言语表达出来,会意辨识,识别。

rèn繁体为韌。韋,熟牛皮,泛指皮革;再坚韧的皮革遇到锋利的刀刃,也会被割断,故刃非刀而应为忍省,指皮革柔软而结实,耐受力强,即使受到强大的外力作用(如刀割)也不易折断,即坚韧。《诗•郑风•将仲子》:“无折我树檀。”《传》:“檀,强韌之木。”清•阮元《校勘记》谓《传》“韌”本作“忍”,作“韌”为后人所改。《疏》:“作‘韌’不误,‘韌’、‘忍’古今字。”

liáng刅(chuāng,古同“创”),创口;故梁指水断路于两侧,伐木横之以通行,会意桥梁。泛指连接两物的横木。引申为栋梁等。如:粱(iáng),谷物中优良者。《韵会小补》:“粱,粟类,米之善者,五谷之长。”

sè其甲文为(见图6 ),人跪坐在刀侧之形,会意持刀斩断与某人的关系,断绝之义。为的本字。引申为生气;变脸;惊惧。《公羊传》:“诸大夫见之,皆色然而骇。”引申为生气、惊惧等时心气自然外显于脸的脸色,颜(面)色。泛指颜色。

汉字立刀旁的由来(常用汉字形义说解)(1)

图1

汉字立刀旁的由来(常用汉字形义说解)(2)

图2

汉字立刀旁的由来(常用汉字形义说解)(3)

图3

汉字立刀旁的由来(常用汉字形义说解)(4)

图4

汉字立刀旁的由来(常用汉字形义说解)(5)

图5

汉字立刀旁的由来(常用汉字形义说解)(6)

图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