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显然是大奇迹日,社区社群里各种「一阳改三观」。

说实话,我也很开心。因为大家都觉得不用送外卖了,今晚终于没人跟我抢单了!

说回正题。

先说下昨晚公布的社融贷款等经济数据,非常好,远超预期。

相对而言,企业端更给力一些,居民端稍软一些。很显然,居民的问题主要还是在房子上。

全球前三大经济体——美、中、日,都曾出现过地产泡沫破灭。

日本是上世纪90年代,美国是2008年前后,我们是今年。

都是泡沫破裂,但这三者之间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比如说,咱们现在的泡沫要远小于日本当年。当年日本皇宫的土地价格就能买下整个加州。现在你用咱们的故宫试试?日本当时不仅有地产泡沫,还有股票泡沫:股市市盈率高达60~90倍。现在全A股的市盈率才16倍。

再比如说,日本当年的炒房主力是企业而非个人。地产泡沫破裂后,企业的负债没变,但资产大幅折价,甚至出现了资不抵债。于是不得不保守经营,以求能长期稳定还债。根据经济学家预测,这个帐一还就是15年 。这也是日本企业此后愈发僵化和呆板,在家电、互联网、半导体和汽车等领域逐步落后的重要原因。

至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根本原因是把钱借给了没有足够偿债能力的个人。在《大空头》电影里,基金经理走出华尔街,经过一番调查后发现,脱衣舞娘并没有稳定收入,却贷款买了5套房;拿着名单去寻找贷款人,对方竟然是一条狗!

而且这些贷款最终被各种打包,做成一层嵌一层的衍生品。最终产生了更大的金融危机。

而以上种种乱象,在当今中国都不存在。因此,中国房地产泡沫的风险远不如当年的美国和日本。

包括咱们的居民存款,今年上半年也是逆势暴涨。说明居民的资产负债表并不糟糕,主要是观望情绪浓厚。

三观和格局讲解(一阳改三观)(1)

当然了,你一定要相信无良自媒体,特别是短视频博主,把中国简单类比成日本,会失去三十年,那我也无话可说。毕竟制造恐慌和焦虑才是他们吃饭的家伙,理性客观并不是。

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大家可能把地产泡沫的风险想得太大、太糟糕了,进而也影响了股市情绪和点位。

我想说的第二点是美国加息的影响。

今天A股奇迹了,但外资跑了50多亿。这正常吗?这很正常。

在美联储的多次加息下,现在两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高达4%。注意,这可是无风险的4%收益率。

如果你是一个国际资本,在稳定4%收益率的美债和持续波动的A股之间怎么选?

大概率会选前者。

按照格雷厄姆的安全边际,股市至少要表现出两倍于债券的收益率才能弥补波动的风险。也就是说,A股至少要有8%的潜在收益率,才会具有吸引力。

这还没完,外资还要考虑汇率波动的风险。今年人民币相对美元贬值,这对于外资而言也是一种风险。

另外,对中国股市不够了解,超出他们的能力圈,也需要一定的风险补偿。这不是我说的,这是巴菲特的观点。

综合而言,在美联储大幅加息的前景下,A股至少要有12%~15%以上的潜在收益率,才能吸引外资净买入。

当然了,资本那么贪婪和浮躁,他们的真实玩法更6。比如,他们先去日本借近乎0利息的日元,然后卖出,换成美元。再拿美元去买4%利息的美债。

这样一套玩法,几乎无成本,却能赚取理论上无上限的利润,是真正的空手套白狼。

这里面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卖出日元,换成美元。这个过程相当于日元被大量卖空,这才是今年日元汇率暴 跌的真实原因。

总之,在美联储的暴力加息下,对A股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国际资本或外资有太多的理由流出A股,对大盘指数特别是外资喜欢的白马股有很大的压制效应。

至于港股就更别提了。A股好歹还有内资补位,而港股主要靠外资,且香港利率和美联储接轨,压力就更大了。

综合以上两点,对于接下来的市场,我觉得应该少一分幻想,多一分信心。

所谓「幻想」就是你以为今天奇迹了、反转了,股指接下来就突突往上走了。

在美联储短期维持加息的大背景下,股票等资产价格很难出现像今年5、6月份那种暴力式反弹。

所谓「信心」就是甭管啥时候反转,这个点位应该坚定买入,持仓待涨。

中国地产的系统性风险跟当年的美国日本不在一个维度,这意味着很难有大的危机。这对股市长期是利好的。

但是,在种种情绪的放大下,股市短期内跌出了非常明确的机会。

而美联储的加息到明年中就差不多了(美联储自己的预测,而且加息幅度越来越弱),因此股市被压制的时间不会太长。而在这个期间,我们绝对应该坚持买入。

在我看来,现在买入股票基金就像尿裤子,虽然所有人都看得见瞧不起,但只有自己能感觉到那股暖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