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见惯”成语出处,竟然和两位大诗人有关系


文:枯木

司空见惯意思相近的四字成语(司空见惯成语出处)(1)

“司空见惯”是人们常用的成语词汇,其中的“司空”为古代官名,意为某事常见,不足为奇。而这个成语很有意思,和唐代两位诗人有着莫大的关系,一个就是被称为“诗豪”的刘禹锡,一个是以《悯农》闻名的宰相诗人李绅

司空见惯意思相近的四字成语(司空见惯成语出处)(2)

五代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 (局部)

“司空见惯”最早出自唐代孟棨编纂的《本事诗》,该书记录了许多唐朝诗人的逸事,并收录了相关的一些诗歌。因为这本书,很多优美的诗篇、故事和唐人佚诗才得以流传,因此弥足珍贵。

司空见惯意思相近的四字成语(司空见惯成语出处)(3)

五代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 (局部)

在《本事诗·情感》中记录了一则故事,是关于刘禹锡和李绅二人的交往的趣事。刘禹锡是唐朝著名诗人,性格刚毅豪猛,诗词风格简洁明快,清峻爽朗,境界开阔,高扬向上,被白居易誉为“诗豪”

司空见惯意思相近的四字成语(司空见惯成语出处)(4)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代表作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

司空见惯意思相近的四字成语(司空见惯成语出处)(5)

五代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 (局部)

然而刘禹锡一生仕宦困顿,与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同年登博学鸿词科。因参与“二王八司马事件”,屡遭贬谪二十余年,然而刘禹锡从来没有退缩,始终不屈,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历任监察御史、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汝州、同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司空见惯意思相近的四字成语(司空见惯成语出处)(6)

而李绅,虽然在诗词方面没有刘禹锡等成就高,然而他的诗词知名度却不比刘禹锡弱,大家熟知的《悯农》诗词就是李绅的代表作,其中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妇孺皆知的脍炙人口的启蒙诗。

司空见惯意思相近的四字成语(司空见惯成语出处)(7)

五代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 (局部)

李绅不但诗词传承千古,而且李绅仕途腾达,为唐后期“牛李党争”中李(德裕)党的重要人物,历任右拾遗、翰林学士、江州刺史、滁州刺史、寿州刺史,浙东观察使、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宋毫汴颖观察使、淮南节度使等职,开成年间入京拜相,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继又晋升为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赵国公,居相位4年,位至三公。会昌六年(846年)病逝扬州,终年74岁。赠太尉,谥文肃。

司空见惯意思相近的四字成语(司空见惯成语出处)(8)

五代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 (局部)

李绅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一方面参与新乐府运动,诗词体现百姓的辛苦,而且位高权重,和李德裕、元稹等结党相好,长期占据高位;一方面却刚愎自用,严厉刻酷,滥施淫威,生活奢华,这在《新唐书》和《旧唐书》关于李绅的传记中都有记载。

司空见惯意思相近的四字成语(司空见惯成语出处)(9)

五代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

在孟棨的《本事诗·情感》中记载的就是关于李绅生活侈靡的故事。原文为:“刘尚书禹锡罢和州,为主客郎中、集贤学士。李司空罢镇在京,慕刘名,尝邀至第中,厚设饮馔。酒酣,命妙妓歌以送之。刘于席上赋诗曰:‘䰀鬌(wǒ duǒ)梳头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李因以妓赠之。”

司空见惯意思相近的四字成语(司空见惯成语出处)(10)

五代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 (局部)

故事大意为,刘禹锡刚被免和州刺史,回京任职,而李绅则被从节度使提拔到朝中任宰相,因为倾慕刘禹锡的名气,于是设宴招待,觥筹交错之间,让美丽的歌姬弹唱助兴。由于李绅位高权重,即便是在外任职也是出镇一方的诸侯,回到朝廷又是宰相,三公(唐代三公为太尉、司徒、司空)之一,因而对这种场面习以为常,并不以为意,这让久在外任职的刘禹锡大为感叹,于是席上随兴赋诗一首,意思是如此美丽梳着流行高髻的美丽女子,弹唱教坊曲《杜韦娘》,清音绕梁,非常感人,然而李司空竟然不以为意,却让我这个刺史肝肠寸断!于是李绅显示出豪爽的性格,便把歌姬送给刘禹锡。

司空见惯意思相近的四字成语(司空见惯成语出处)(11)

五代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 (局部)

从这件唐人记载的轶事来看,似乎史料评价李绅为官刚愎自用,富华奢侈应该是比较确切的,这大概就是一个人的两面性吧。后来人们就用“司空见惯”来形容某事经常见到,因而不足为奇,习以为常。久而久之就成为成语了。

司空见惯意思相近的四字成语(司空见惯成语出处)(12)

2019/10/13榆木斋

司空见惯意思相近的四字成语(司空见惯成语出处)(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