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合。圮地无舍,衢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九变之利,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译文:孙子说:用兵的原则,将军接受国君的命令,召集人马组建军队。军队不要驻扎在难于通行之地,在四通八达的交通要道上驻扎要与四邻交好,在难以生存的地区不要停留,要赶快通过,在四周有险阻容易被包围的地区驻扎要提前谋划,误入死地则须坚决作战。有的道路不要走,有些敌军不要攻,有些城池不要占,有些地域不要争,君主的某些命令也可以不接受。所以将帅精通“九变”的具体运用,就是真懂得用兵了;将帅不精通“九变”的具体运用,就算熟悉地形,也不能得到地利。指挥作战如果不懂“九变”,即使知道“五利”,也不能充分发挥部队的战斗力。

注解:《九变篇》和前面几篇讲过的内容有些交叉和重复,讲得是要根据具体形势和面临的情况要懂得变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所为有所不为,有舍有得。不知道变通就会变成照搬照抄,东施效颦,不能利用地利,也不能发挥人和。

最重要的是“君命有所不受”这句话,算是《孙子兵法》里面的精要之一,但是这是说给国君听的,要授权给前线统帅负责战争具体指挥,不要在后方瞎指挥。作为前线军队将帅不能自己当真了,以为自己真的拥有最终的决策权力,无论是军队将帅不听国君或者国家领导人的命令,还是总经理不听董事长的指示,最后下场都不会好,因为作为高层领导绝对不会喜欢意见相左并且不听话的下属,即便容忍你,那也是为了更大的计划和目标,暂时容忍。

孙子兵法中的不败之术(孙子兵法谋略智慧)(1)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原文: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译文:英明的将帅考虑问题,必然把利与害一起权衡。在考虑不利条件时,同时考虑有利条件,大事就能顺利进行;在看到有利因素时同时考虑到不利因素,祸患就可以排除。因此,用背后捣乱使敌国屈服,制造事端折腾敌国,以利益诱使敌国疲于奔命。所以用兵的原则是:不抱敌人不会来的侥幸心理,而要严阵以待,依靠我方有充分准备;不抱敌人不会攻击的侥幸心理,而要依靠我方坚不可摧的防御。

注解:敌方的计划和行动不受我方控制,但我方可以做好完全准备,兼顾利、害两方面的考虑,不放松懈怠,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多做准备工作,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

孙子兵法中的不败之术(孙子兵法谋略智慧)(2)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原文: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译文:所以,将领有五种致命的弱点:坚持死拼硬打,容易战死沙场;临阵畏缩,贪生怕死,容易被俘;性情暴躁易怒,容易受侮而失去理智;过分洁身自好,珍惜声名,容易被羞辱引发冲动;由于爱护民众,受不了敌方的扰民行动而不能采取坚决的反制行动。所有这五种情况,都是将领最容易犯错的,是用兵的灾难。军队覆没,将领牺牲,必定是因为这五种危害,不得不认识这五种危害的严重性。

注解:性格缺陷,不管对于军队统帅还是管理决策者都是致命的危险。比如朝鲜战争初期的美军统帅麦克阿瑟,如果不听美国总统的命令,搞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打算使用原子弹或者扩大战争范围,说不准就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造成更大的灾难。

孙子兵法中的不败之术(孙子兵法谋略智慧)(3)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文言文到白话文,个人可能翻译得不是很准确,请见谅。一家之言,如有不当之处,欢迎留言批评指正,不胜感激。#创作挑战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