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十五到二十一回薛宝钗(红楼梦导读第二十八回)(1)

第 二 十 八 回

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参考版本】

前八十回:《红楼梦脂评汇校本》,曹雪芹著,脂砚斋评,吴铭恩汇校,万卷出版公司2013年版

后四十回:《红楼梦》,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 高鹗整理,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版

【回目梗概】

本回将大观园之内与大观园之外的描写进行了对比,前半回大量篇幅写在大观园之内宝黛和解,体现宝黛情感进一步亲密的过程。后半回着重描写宝玉与蒋玉菡的结交,为后文宝玉挨打作以铺垫。后文蒋玉菡与袭人的婚姻由此回的茜香罗为媒。而宝玉与宝钗的婚姻,除了前文浓墨重彩描写的金锁与通灵宝玉,此回的红麝串也有为媒的寓含。

红楼梦第十五到二十一回薛宝钗(红楼梦导读第二十八回)(2)

【涉及人物】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袭人、香菱

王夫人、鲍太医、薛蟠、王熙凤、贾母、探春、惜春

茗烟、锄药、双瑞、双寿、冯紫英、蒋玉菡、云儿

北静王、红玉、贾元春、夏太监、贾珍、紫绡

【主要事件】

宝黛和解

冯家家宴

红楼梦第十五到二十一回薛宝钗(红楼梦导读第二十八回)(3)

【艺术手法】

双关:一种修辞手法,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双关可分为语音双关和语义双关。语音双关是利用同音或近音的条件而构成的双关。语义双关则是利用同一词语有几种义项构成的双关。

烟云截断:类似于“截法”。是指一个情节如再发展下去便会单调乏味时,便插入另外的情节,以引起变化。与岔法及横云断岭法、双岐岔路法、突然法等意相同或相似。

【人物描写】

1、贾宝玉:不想宝玉在山坡上,听见是黛玉之声,先不过是点头感叹;次后听到“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句,不觉恸倒山坡之上,怀里兜的落花撒了一地。试想林黛玉的花颜月貌,将来亦到无可寻觅之时,宁不心碎肠断!既黛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推之于他人,如宝钗、香菱、袭人等,亦可到无可寻觅之时矣。宝钗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则自己又安在哉?且自身尚不知何在何往,则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不知当属谁姓矣!因此一而二,二而三,反复推求了去,真不知此时此际欲为何等蠢物,杳无所知,逃大造,出尘网,使可解释这段悲伤。非大善知识,说不出这句话来。

花影不离身左右,鸟声只在耳东西。

2、薛宝钗:见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

3、林黛玉:林黛玉昨日所恼宝玉的心事早又丢开,只顾今日的事了,因说道:“我没这么大福禁受,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什么玉的,我们不过是草木之人!”宝玉听他提出“金玉”二字来,不觉心动疑猜,便说道:“除了别人说什么金什么玉,我心里要有这个想头,天诛地灭,万世不得人身!”林黛玉听他这话,便知他心里动了疑,忙又笑道:“好没意思,白白的说什么誓?管你什么金什么玉的呢!”宝玉道:“我心里的事也难对你们说,日后自然明白。除了老太太、老爷、太太这三个人,第四个就是妹妹了。要有第五个人,我就说个誓。”黛玉道:“你也不用说誓,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宝玉道:“那是你多心,我再不的。”黛玉道:“昨儿宝丫头不替你圆谎,为什么问着我呢?那要是我,你又不知怎么样了。”

红楼梦第十五到二十一回薛宝钗(红楼梦导读第二十八回)(4)

【精彩诗词】

《红豆曲》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

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

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

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

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

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

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任务清单】

1、蒋玉函是书中烘托宝玉形象的重要角色,请分析宝玉与蒋玉函关系。

2、贾宝玉与钗黛的情感在情节发展中进一步深入,通过宝玉对二人的态度来分析宝玉的性格。

红楼梦第十五到二十一回薛宝钗(红楼梦导读第二十八回)(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