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曾洁 金沙志愿者张艳供图

在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金色记忆展上,有一组宋代的金器,金光灿烂,吸引众多观众驻足欣赏。有的博物馆铁粉一眼认出,这套螭首金杯、金盘十分眼熟,它们曾于2016年来到成都,亮相成博敦煌·丝路特展。

这组金银器2014年出土于遵义新蒲播州杨价墓,是已考古发掘的杨氏墓葬中唯一未被盗扰的,随葬精美金银器80余件。出土时金杯倒扣于金盘之上,其中,金杯口径7.85厘米,重230克。金盘口径18厘米,重180克。

值得一提的是,金器上的纹饰非常耐人寻味。金杯系夹层,双螭缠绕其上,两螭首对称探出杯口成为杯柄。承盘纹饰与金杯呼应,盘心为翻涌的浪花,双螭盘旋,口尾互衔。金杯、金盘上的教子升天纹是宋以后流行的纹饰,由天上的大龙和海水中的小龙组成,通过大龙呼唤小龙升天,来借喻父母望子成龙的愿望,也可祝人高升。

望子成龙是每个父母今生的夙愿(螭首金杯又来成都)(1)

螭首金杯金盘

唯一未盗的杨氏墓

新蒲杨氏土司墓位于贵州省遵义市东北侧约20公里的新蒲新区新蒲村。2013年至2014年,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大规模发掘,清理出三座杨氏土司墓葬,其中杨价墓是目前发现的播州杨氏唯一的土坑木椁墓,也是已考古发掘的杨氏墓葬中唯一未被盗扰的墓穴。

这一考古发现备受学界关注,曾入选“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包括该墓地在内的“贵州省遵义市播州杨氏土司遗存”获得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田野考古一等奖,并为“土司遗址”申请世界遗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学者周必素、彭万在《贵州遵义市新蒲播州杨氏土司墓地》一文中,详细记载了墓穴的发掘情况。这是一座双室并列的土坑木椁墓,属于形制特殊、保存完整的大型高等级大墓,是杨价夫妇合葬墓。男女墓室都出土了大量的金银器,其中女室出土金银器除螭首金杯和金盘外,还有狮钮银执壶、银烛台、银瓶、银匙、银箸等,男室头箱出土盘、碗、筷、匙、茶托、执壶等金银器。这些文物件件精美,宋代特征鲜明,体现了宋代高超的制作工艺及中原与贵州土司的交流情况。

带兵入川 战功赫赫

考古人在石墓室内发现了方型石函——墓志铭,上面详细记载了“威灵英烈侯”,他就是播州第14世土司杨价(音:jiè)。杨价字善父,袭父职。价有jia、jie等多个读音,读jie时意为“善”。《说文解字》:“价,善也。” 这与杨价的字“善父”取义一致。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孙华透露,相貌神似“蜀威将军”的杨价,建功立业也大多与四川有关。绍定四年(1231年),蒙古军队以借道灭金为由,从秦岭大散关入川,深入四川腹地。5年之后,蒙古窝阔台汗次子阔端率部又南入大散关,宋、蒙主力决战阳平关,宋军全军覆没,蒙古军乘胜追击,血洗成都,并接连攻破四川大部分州县。

这一消息传到播州,杨价上书时任四川制置使赵彦讷,请求带兵戍守四川,最终得到了朝廷的许可。他亲率五千精兵渡江入川支援朝廷。宋廷将其白锦堡提升为播州,播州土兵被收编为朝廷的正规军“雄威军”,杨价则被诏授为雄威军都统制。

蒙古退兵后仍盘踞在川陕根据地,不断派兵骚扰四川,战争一触即发。嘉熙元年(1237年),一支蒙古军突然出现在开州和达州,并进而攻陷夔州路首府白帝城,一直向东推进到巫山。随后,驻川蒙古军主将塔海带兵沿四川盆地西侧边缘南下,威胁泸州以下地段。朝廷紧急征调雄威军,杨价带兵进驻泸州与重庆间,以防御蒙古军沿长江东下。赫赫战功加持,杨价获封为武功大夫。

别以为杨价只是一介武夫,他还喜好读书写作,重视科举考试。执政期间,他向朝廷积极争取,播州每年有三个参加四川科举考试的名额,对播州文教影响深远。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