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老翡翠哪里来(真实的清朝老翡翠)(1)

| 明清家具研习社 |


现代人看翡翠,一般都拿到手看的就是“种水色地”。

颜色得绿,满绿为佳:

清代老翡翠哪里来(真实的清朝老翡翠)(2)


水头得好,玻璃种为上:

清代老翡翠哪里来(真实的清朝老翡翠)(3)

清代老翡翠哪里来(真实的清朝老翡翠)(4)

但是与今人对翡翠划分日益详细的评判标准来说,古人玩儿翡翠,讲究的可完全不一样。

清朝老翡翠讲究啥?

翡翠,大约在明代的中晚期传入中原,其开采与使用的历史大概有四百年左右,但是有规模的宫廷使用应该仅在明清两代,往往被视为“翠生石”或者“某某碧玉”,并非主流玉石。

清代老翡翠哪里来(真实的清朝老翡翠)(5)

清宫档案中,“翡翠”之名始见于乾隆三十六年三月二十七日的《杂录档》,也是自乾隆始,翡翠的使用规模更为更广泛。

清代老翡翠哪里来(真实的清朝老翡翠)(6)

清代官员以及宗室成员,如有功勋,皇帝都赐以花翎以示荣誉;翡翠花翎的出现正侧面反映了翡翠已经成为主流玉石的一部分

而到了清末,慈禧太后“实力带货”之后,翡翠饰品自上而下风靡一时。

但是翡翠被大规模引入之前,玉文化占据了主流的审美,古人更青睐的是如玉一般的温润质感,因此和今人对“种水色地”的翡翠审美并不一致。




颜色未必求艳

一开始进入宫廷时,翡翠多是作为观赏摆件或者把玩件,皇室贵族欣赏它,只是以“玉”的方式来欣赏。

清代老翡翠哪里来(真实的清朝老翡翠)(7)

像这件翡翠鱼型玉盒,盒内刻有乾隆御制诗 《咏痕都斯坦玉鱼》。

可见当时,乾隆皇帝认为此件作品为痕都斯坦玉器,但此器的料子其实是产自缅甸的翡翠,只不过被视为“玉”来欣赏。

清代老翡翠哪里来(真实的清朝老翡翠)(8)

清 珠翠宝石金簪

这一点在清代后期发生了变化,由于对翡翠的偏好,从男性视角逐渐过渡到了以宫廷女子视角的首饰装点为主,对于“色”的看重反而增加,出现了对于翠色的追求。

清代老翡翠哪里来(真实的清朝老翡翠)(9)

清晚期手持花叶游环花篮翡翠步摇

清代老翡翠哪里来(真实的清朝老翡翠)(10)

翠佛手佩




质地要润要油

我们如今看翡翠,最常说的是它的玻璃光泽;而清代老翡翠往往并不以玻璃光为制作打磨的取向,而是向“和田玉”看齐。

和田玉的质地是什么样?“油润”。那么清代对于翡翠的审美也是如此。

清代老翡翠哪里来(真实的清朝老翡翠)(11)

比如这件翠雕海棠式花觚,光看白底与锈色,更多的会觉得这是一件和田玉器,而非我们如今认知上晶莹剔透的翡翠。



看工不看料

清代时期缅甸翡翠并未得到大规模的开采,对于翡翠的质地划分也并没有如今细致,即使是清宫廷,对于原料的看重也远不如今,而是更在乎对材料的使用。

清代老翡翠哪里来(真实的清朝老翡翠)(12)

清代老翡翠哪里来(真实的清朝老翡翠)(13)

翠鼻烟壶

翠色是否均匀、浓艳?水是否透澈?是否存在裂棉杂黑?

清廷工匠虽然会注意这些问题,但并不会因此否定掉整块翡翠料子。

清代老翡翠哪里来(真实的清朝老翡翠)(14)

翡翠更多的带有有奇石珍玩的意味,不论是雕件还是配饰,更多的是“工”与“意”要到位,要有特点。

清代老翡翠哪里来(真实的清朝老翡翠)(15)

清代老翡翠哪里来(真实的清朝老翡翠)(16)

清代老翡翠哪里来(真实的清朝老翡翠)(17)

太平有象磬

像乾隆时期,尤为注重琢玉工艺,对于玉器的轮廓线条要求规则、平整、挺拔,浮雕图案的边缘也要处理成锋利的边线,而抛光更是讲究,连细节之处也要抛光到位,著名的“乾隆工”便是此时。

清代老翡翠哪里来(真实的清朝老翡翠)(18)

清代老翡翠哪里来(真实的清朝老翡翠)(19)

翠雕人物山景山子

后来受到政治及经济的影响,清代翡翠在清朝中后期就出现了衰弱,翡翠制品虽多,但是制作工艺并非得到长足进步。

尤其是在民间,很多翡翠的雕刻图案就变得十分粗糙,轮廓不清晰,线条转折含混等,精品虽有但存世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