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自汉朝起源,隋朝创设,唐朝确立,宋朝完备,到了明、清两朝才开始兴盛,却也是在清朝光绪年间被废除,前后共历时一千三百余年。

从隋炀帝设立之初,科举便开始不断被完善,在唐朝,科举制度不仅有文科数十个考试科目,还新创设了武举。

武举最初创立于长安二年,是由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所开创。

它为有勇有谋的军事人才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更为朝廷的军事力量增强起到了有力的支持,使朝堂不再只是文人墨客的天下。

文武并重的制度,更是为后来唐朝再开盛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古代科举只考文举和武举吗(弓马定高下古代武举怎么考)(1)

一、武举的设立

武则天当政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这一时期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而且它上承贞观,下启开元,连接唐朝两个盛世,为唐朝的光辉历史繁盛奠定了基础。

作为一个君主,武则天同样也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她拥有非常长远的眼光和勇于革新的精神。

在其统治期间,武则天很好地认识到了国防对一个国家的安全的重要性,注重对周边少数民族和邻国的关系,坚决打击少数民族贵族的侵扰与叛乱。

其最伟大的制度创新之一便是开创了武举,重视对武将的选拔。

在《唐会要·尚书省诸司下·兵部待郎》中记载:“长安二年正月十七日敕:天下诸州宜教武艺,每年准明经、进士贡举例送。”至此,武举开启了新的篇章。

一直到德宗贞元年间,谏议大夫田敦在召对中奏言:“兵部武举等,每年常数百千人,持挟弓矢,出入皇城间,恐非所宜。”德宗“闻而矍然,故命停之”。

古代科举只考文举和武举吗(弓马定高下古代武举怎么考)(2)

于是,贞元十四年九月,德宗颁布诏令:“乡贡武举并应百箭及三十支箭人,今年宜权停。”武举被废停。

这一停便是十年之久,武举的废停使得文武并用的取士之道遭到了破坏,进而带来了“别趋幸门,渐绝根本”的消极后果。

于是到了元和三年五月,兵部重新奏请希望能够恢复武举,当时的当权者宪宗表示:“依奏。”

由此之后,武举考试便被大多数封建王朝所承袭,期间也有废停,但多年传承,使它形成了完备的选举体系,成为各朝各代网罗天下军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武举的内容与形式

唐朝科举分为定期举行的贡举和不定期的制举,贡举分为文科和武举,文科由礼部主持,又称“礼部试”;武举则是由兵部主持,称为“兵部试”。

古代科举只考文举和武举吗(弓马定高下古代武举怎么考)(3)

事实上,武科与文科都是一样的,分为了举送和省试两部分,只是武科作为新创立的科举考试,有它自身独有的内容与形式。

1、举送

举送,是指唐朝馆学及州府通过考试将合格者送至尚书省参加省试。

而各地方掌管武举的是各州的司兵参军、各府的兵曹参军,由各州府举行兵试之后再送至上一级。

各州、府举送武举的标准主要考察谋略与武艺,“每岁贡武举人,有智勇谋略强力悍才者,举而送之。”

其主要的考试项目便是长垛、马枪、翘关、擎重等,再按照成绩分为及第和落第,及第者可以参加州、府举行的乡饮酒礼,之后参加省试。

这些武举人在各地成功通过考试后,“皆孟冬随朝集使以至(尚书)省,勘责文状而引试,凡武举,每岁孟冬亦与计偕。”

古代科举只考文举和武举吗(弓马定高下古代武举怎么考)(4)

孟冬十月左右,各地会派人前往京城报告本地区的政情与财情,这便是“上计”,而去上计者便称为“朝集使”。

因此武举人及第后,并不是自己单独前往京城参加省试,而是跟随各地的朝集使去“上计”时一同前往。

2、省试

通常,武举省试每年举行一次,武举人跟随朝集使的到达时间大约是十月二十五日。

《唐六典·尚书户部》这样记载:“朝集使十月二十五日到达京师或东都;十一月一日由户部引见完毕,便于尚书省与群官礼见,然后集于考堂应考绩之事;正月初一,贡献方物与殿廷。”

之后,武举人需要“先令谒太公庙”,完成这一礼仪之后,再“勘责文状”,方可参加兵部试。

古代科举只考文举和武举吗(弓马定高下古代武举怎么考)(5)

起初武举省试的组织是由兵部员外郎一个人“掌贡半及杂请之事”。

直到开元年间,玄宗颁布诏令:“所设武举,以求材实,仕进之渐,期为根本,取舍之间,尤宜审慎。比来所试,但委郎官,品位既卑,焉称其事!自今以后,应武举人等,宜令侍郎专知。”从这之后,武举便开始由兵部侍郎职掌。

从兵部员外郎从六品上的官掌管武举到兵部侍郎正四品下的官来接手,可见武举的地位在不断地提升。

武举兵部试主要分为七项考试,分别是射长垛、骑射、马枪、步射、才貌、言语、举重。

长垛就是远距离射箭,其场地布置为画帛为五规,其中“内规广六尺,棢广六尺。余四规,每规内两边各广三尺,悬高以三十尺为限。”为公平起见,每个人的“弓用一石力,箭重六钱”。

长垛起初的成绩设定是三个等级,为上、次上、次,标准就是箭射入中院为上,射入次院为次上,射入外院为次。一院便是一规,中院就是内规。

古代科举只考文举和武举吗(弓马定高下古代武举怎么考)(6)

但是后来在天宝年间,将等次改成了五个等级,分别是两单上、一单上次上、单上、次上和次。

而考试方式改为了每人十箭,每一箭都射入第一院(内),为两单上;八箭射入第一院、两箭射入第二院,为一单上次上;十箭都不出第三院,为单上;十箭都不出第四院,为次上:十箭都不出第五院,为次。

骑射,顾名思义就是骑马射箭,它的比试方式是“穿土为埒,其长与垛均。

缀皮为两鹿,历置其上,驰马射之”;“鹿子长五寸,高三寸,弓用七斗以上力”。其标准分为三等:发而并中,为上;或中或不中,为次上;总不中,为次。

马枪,就是驰马运枪击中木人靶,将断木当作人,在断木上接上方板,骑马进入后“运枪左右触,必板落而人不踣”。

这里的枪“长一丈八尺,径寸五分,重八斤”,而其木入上板,方二寸五分。马枪的成绩也分三等,触落三板、四板,为上;二板,为次上;一板及不中,为次。

古代科举只考文举和武举吗(弓马定高下古代武举怎么考)(7)

步射,是射草人,成绩为两等:中者,为次上;虽中而不法、虽法而不中者,为次。

举重,又叫举翘关,其翘关长丈七尺,径三寸半,凡十举后,手持关距,出处无过一尺,即为及第。

除了以上考验考生耐力、体力、技巧的比试外,还有对身高、语言神态的要求。身高六尺以上为上等,六尺以下为下等,语言神态则是“有神采堪统领者,为次上;无者,为次”。

当然,除了以上七项考试外,在《通典·选举三》还记有穿札和负重,不过应该是后期改制所加。穿札试法已经不可考,而负重就是背着“三斛”米,走二十步,即为及第。

在考试中通过的武举人就可以获得官位任命资格,分别按照放选、授散官和帖仗三个等次叙任:放任是勋官五品以上以及三卫、执仗乘、品子年考已满者;授散官是勋官六品以上以及宿卫人、品子五考以上者;其余的便是帖仗。

古代科举只考文举和武举吗(弓马定高下古代武举怎么考)(8)

三、武举的制举

具体而言,其实武举考试分为武举和平射,长垛,事实上是属于“平射”考试中的唯一项目,只是考察方式略有不同,“试射长垛,三十发不出第三院”,即为及第。

它更多的是考查考生瞄射远距离箭靶的准确性,考生用五十五公斤的弯弓,射约22.38克的箭矢,每人三十支,根据箭矢射出去的准确度来判定考试的合格程度。

武举和平射都是属于每年定期举行的武贡举科目,除此之外,唐武举还有一类“待命以举,非有常也”得不定期举行的武制举科目,分为谋略、才艺、平射和筒射四项。

其中谋略要通兵法,才艺要有技勇,平射需要能够使箭矢“发乎直”,“十发,五中、五居其次,为上第;三币、七居其次,为下第”。

筒射则需要“普及远而中,十发,四中、六居其次,为上第;三中、七居其次,为下第”。

而武制举的叙任则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前资见任见选,听减一次与官。

古代科举只考文举和武举吗(弓马定高下古代武举怎么考)(9)

勋散卫官以及五品以上官子孙,帖仗二年而选,次第者,应选择据资优与处分,应帖仗则三年而选。第二种,庶人上第,则帖仗三年:庶人次第,则帖仗五年。

小结

唐朝武举自武则天长安二年创设以后,历代相沿相革,一直到清德宗光绪年间彻底废止。

其主要由定期举行的武贡举和武制举两类,其内容形式相差不大,都是以举送和省试为主,考查考生的体力、耐力、技巧、能力等更方面军事才能,更好地为朝廷招揽军事人才。

唐武举的确立让历代统治者开启了文武并用的制度原则,成为科举制度上的一大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盛奇秀:《唐朝武举小考》

2、百度百科:武举、长垛、武则天

3、文秘帮:《武则天与武举创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