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疲倦了是不是总想睡觉(才是真正的疲倦)(1)

1、

最近在看罗素的《幸福之路》。

他说,一个人之所以过得不幸福,很大的一个原因是精神疲倦。所谓精神疲倦,就是心灵上的一种无力感、倦怠感。与之相对的就是,身体疲倦。举个例子,大多数从事体力劳动的人,他们所经历的是身体疲倦。这种疲倦反倒不会使他们不幸福,反而会以极其简单、粗暴的方式,占据他们的生活,耗尽他们的精力,让他们没有时间思虑、烦恼,让他们一倒头就呼呼大睡。

一定程度上来说,他们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更少焦虑,更少抑郁,也更少失眠。但是不排除,他们也会经历精神疲倦。

精神疲倦的核心特征是,无聊、乏味,对生活没有太多热情。

做一个不无聊的人,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就像朱生豪在日记里写,他渴望的是一种不无聊的生活,有点他自己的乐趣。这种乐趣跟名利无关,只是可以做一些他自己喜欢的事情。

所以说,不无聊得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有自己喜欢的事情。然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丧失了对很多事、对很多的人热情。

我也热爱过生活,积极努力过。即使现在,也会尽力做一些改变。可是,我再也没有经历过从前的激情和愉悦。取而代之的,只是无聊、乏味和疲倦。

我也无数次问过自己,为什么会无聊呢?年纪轻轻怎么就无所事事呢?为什么本该热血沸腾的年纪,却成为一滩死水了呢?

最深层次的原因,无非是迷茫。

人疲倦了是不是总想睡觉(才是真正的疲倦)(2)

2、

从几年前开始,迷茫就已经存在。我探寻过,尝试过,找过答案,可是到最后,缠绕周身的,却只是一身疲倦。所以后来,我很少再跟人谈起我的迷茫,甚至也很少写作。

我觉得自己陷入到了一种停滞的状态,这种停滞会让人觉得厌烦。对于这种厌烦,我自己、朋友、读者,都会腻味。到最后,这种迷茫会变成一种耻辱感。

可即使是耻辱,如果是真实的,我依旧需要面对。况且,很多人其实跟我一样迷茫,只不过,不轻易言说罢了。

朋友圈里,有一个三年前做义工时认识的小姐姐。

三年前,我对她充满了崇拜。因为她大学读了半年,觉得没意思,就没读了。从此的生活,都在旅行、打工中度过。这样的魄力让19岁的我大开眼界,毕竟那是我不敢做出的尝试。我很佩服,同时,也渴求像她一样自由潇洒。

后来一直关注她,开了客栈,在国外打工,去国外旅行。朋友圈中,她依旧是我佩服的奇女子,可是那样的生活,我却不再渴求。因为我曾短暂地经历过,并开始明白,旅行是一件让人疲倦的事情。它的意义绝非是看风景、吃美食这么简单,而是用心去感受生活。

直到三年之后,再次跟她聊天。她告诉我,其实她也早已经累了。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她不再热衷于风景,只是找一个地方坐下来,看着人来人往,思考自己要去哪里?她跟很多人一样迷茫,只不过她跟勇敢,做了一个主动的探寻者。

人疲倦了是不是总想睡觉(才是真正的疲倦)(3)

3、

要去哪里?这也是我思考的一个问题。

就像大学毕业,没有继续深造,因为没有很喜欢的专业;没有马上定下一份工作,因为没有想好去哪一个行业;没有决定去哪个城市发展,因为似乎去哪儿都可以。

向前看去,依旧是一片荒芜。但我知道,该选择的时候,依旧不会做出最糟糕的选择。至少在大方向上,不会让自己偏离得太远,过得太难受。

生活,毕竟没有我曾想得那么艰难。因为很多艰难困苦,是因为心太大,欲望太多。而欲望少了,痛苦就少了。回避痛苦是让生活快乐一点的途径之一,而另一条途径才是追求幸福。

大多时候,都只能尽力回避痛苦,让内心保持平静。

罗素说,解决精神疲倦问题,要通过较为高明的人生哲学和精神纪律才能达到。在这两方面,我都是一个初学者,可是仿佛有看到了希望之光。问题的症结再一次被找到了,因为经历的不够多,想得不够深,精神纪律不够严明。

所以,还是多实践,多读书,多思考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