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字的经典语录(炼字炼句炼意)(1)

一炼意

1.什么是炼意?推敲文句﹐揣摩布局﹐以求恰切表达情意。

炼意中的“意”在这里指的是诗词的主题。

炼意也就是讲求如何围绕突出主旨进行艺术构思过程。

在古典诗词里我们可以经常看到:有些诗句就字面上看来彼此很相近,但由于含意有深有浅而分出高下;有些风格相同的诗,也因用意不同而见其高下;甚至同一题材、同样出自一人,也因立意不同而分高下。

如王维的两首边塞诗: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送刘司直赴安西》

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

第二例《送刘司直赴安西》中的塞外苦寒而荒凉,诗人用“绝域”和“万里少行人”来形容,这是一种夸张,也是诗人对塞外的真实感受。诗的后半段谁也说“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这只能视为送别时例行的客套话,最多只能视为作者的理想和对刘司直的鼓励。立意上的差别决定了作品的高下,尽管题材相同,又同是出于名诗人王维之手。

如何立意,如何进行艺术构思来突出创作主旨呢?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一、 炼意要在构思上下工夫

“构思”是炼意的最直接的方式。因此,要营造好诗歌意境的天空,就应该在“构思”上下功夫。有的诗歌没有名句,仿佛朴实无华,但细加品味,其意境、其韵味叫人难以忘怀,而且常诵常新。下面再简析崔颢《黄鹤楼》的构思,看它是如何炼意,为突出主旨服务的: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被宋代诗论家严羽推崇为“唐人七言律诗第一”(《沧浪诗话》)。据说李白也为此诗折服,他在武昌黄鹤楼前曾慨叹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这个传说是否可靠,我们不得而知,但从李白写的《登金陵凤凰台》和《鹦鹉洲》等诗作来看,受崔颢此诗的影响确实是相当之大。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鹦鹉洲》

李白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此诗确实写得很美:渺渺的黄鹤,悠悠的白云是那么寥廓和旷远;历历丛树、萋萋芳草又那么清晰和现实。诗人就是要通过登览赏景来怀古和伤今,并抒发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为了突出这一题旨,诗人在构思上出色处理了历史上的古与今,景色上的远与近,情感上的深沉与感奋,时间上的短暂与永恒,现实景物与千秋浩叹之间的关系。

具体来说,此诗在结构上可分为两个部分,前四句是怀古伤今,追叙往日胜迹,反衬今日的落寞空旷;后四句则是从眼前之景出发,对山川人物发出慨叹并揉进自己的乡愁。

全诗围绕着黄鹤楼紧紧挽合在一起,自然流走,传达出一个浑融的诗境。另外,诗人采用顶针、联想、照应等修辞手法,使全诗句句紧扣又回环照应。

诗的首句是怀古,次句是伤今,第三句又是怀古,第四句又是伤今。这样两两交错,回环照应,使全诗显得结构整饬,文气回荡。再如诗的首联和颔联间采用顶针格紧扣,既交代了此楼的得名之由,又道出怀古伤今之情,显得异常精美。在情感基调上,诗中有怀古、有伤今,但并不颓唐衰败;写日暮、写乡愁,也不过于伤感。

诗中的古与今、远与近,深沉与感奋,短暂与永恒,现实景物与千秋浩叹都统一到了登临所思这个和谐的画面之中,显得那么超迈豪壮又那么低回深沉!

炼字的经典语录(炼字炼句炼意)(2)

二、 以布局设计和表现技巧突出立意

要想使诗篇“意”显豁,就是要让“意”始终贯穿全篇,古人叫做“意脉”。

张炎《词源》:“命意既了,思量头如何起,尾如何结,方始选韵,而后述曲”。

这就说通过结构线索,人物的明暗主从,叙事上的顺逆,时间上古与今等来突出主旨。如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此诗的主旨是痛惜边关所守非人,以至征战连年,烽火不惜。同时也表现对戍守边塞有家难归的士卒的同情。为了突出这一主题,诗人在“意脉”上出色处理了古与今的关系,从秦关汉月写起。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两句,概括了千年以来边境不宁、战氛难靖、万里戍边、代代依然的历史。诗人从秦关汉月写起,可起到两个作用:一是借以起兴。

秦汉以来就设关备胡,所以后人在边塞看到明月临关,自然会想起秦汉以来无数征人战死疆场,那秦关汉月就是历史的见证。

二是借以形成历史的纵深感和画面的广阔感。

诗人的目的固然是针对当时的边政,慨叹所守非人,但如就事论事,就显得画面偪狭,诗意浅显,如无名氏的《胡笳曲》,与《出塞》题材相同,主题亦相近:“月明星稀霜满野,毡车夜宿阴山下。汉家自失李将军,单于公然来牧马”。

但是该诗只写眼前之景,只道当时之事,缺少《出塞》前两句那种纵深的历史感和画面的广阔感,因而也就缺少《出塞》那种阔大的境界和混茫的气象,两诗的创作成就也就不可同日而语!

后两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则从历史回到现实,从千年伤感转到自己的慨叹,表现了诗人渴望出现英勇善战、体恤士卒的将帅,巩固边防的心情。但这种心情的表达方式又极为婉曲含蓄:它不是直接指斥当今关塞所守非人,以至胡乱频仍、烽火不息,战士不得生还。

而是用以古喻今的方式,通过缅怀汉代名将李广来曲达己意。李广不但英勇善战,敌人闻风丧胆,称之为“飞将军”,而且体恤士卒,宽缓不苛,“每至绝乏处,士卒不食,广不食;士卒不饮,广不饮。故士卒乐为用”(《史记·李将军列传》)。

诗人通过对这位历史名将的企盼和咏歌,来表达他盼望出现英勇善战又体恤士卒的边帅,从而实现安定边防、生还士卒的爱国爱民之愿。

它与前两句一怀古、一叹今;一起兴,一本旨,构成和谐整体,既有深广历史内涵,又有深刻的现实针砭,确是盛唐边塞诗中不可多得的名篇,被沈德潜评为“唐人压卷之作”。

元稹的《行宫》在布局设计上也非常出色: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元稹曾写过一首《连昌宫词》,与这首《行宫》一样,都是以安史之乱为切入点,表达对中唐政治的看法。《连昌宫词》长达六百字,这首《行宫》只有二十字,但历代诗家都认为《连昌宫词》六百字,不觉其长;《行宫》二十字,不嫌其短。

炼字的经典语录(炼字炼句炼意)(3)

《养一斋诗话》甚至说:“寂寥古行宫二十字,足赅连昌宫六百字,尤为妙境”。用短短二十个字概括一代历史,反映安史之乱后中唐社会与盛唐的巨大反差,这首《行宫》确实言简意深、语短情长,足见构思上的功力。

诗中描绘了一个荒废行宫冷清寂寞的景象,表面上是对生活片段纯客观地记录,人物刻画极为简略,但诗人在此中寄托的思想感情确是极为深沉的。

此诗一、二两句写行宫废置后荒凉的景象,诗人用“寂寞”来形容花红就有深沉的含蕴:一是暗示青春少女曾在此寂寞空守,虚耗了青春岁月;二是暗示安史乱后,杨玉环、唐明皇临阶赏花的盛况已成过去,宫花寂寞无主。

其中暗含对国事沧桑、盛世难再的无限感慨;三是在结构上与上句的“寥落”相呼应,又开启了下面对唐玄宗昔日君临行宫、今日风流云散的感慨。

因此无论是内容上或是艺术结构上,包孕都是很深刻的!三、四两句正面写宫女,其中“白头”与首句“古行宫”相应;“闲坐”与“寥落”、“寂寞”在精神上一气贯注。这些宫女被幽闭在行宫之中,年复一年,月复一月,看着宫花红了又谢,谢了又红,自己也由红颜少女变成了白头宫女。

由于与世隔绝,生活贫乏无聊,闲谈变成了他们唯一的消遣。由于对外部世界所知无多,所以话题不出忆旧。

但是,玄宗已随着开元盛世一道消逝了,留下的只是宫女们道不尽的昔日话题。“白头宫女在”实际上是“只剩下白头宫女在”,暗示许多风流人物、繁华往事,此时都已不复存在。由此看来,这些白头宫女不仅是诗人笔下的表现对象、同情的对象,也是行宫今昔沧桑的目击者和见证人。

于是,安史之乱所造成的巨大社会创伤,中唐时代王室衰微、藩镇气焰嚣张,行宫也因力不能及而日渐破败荒凉等等,这些现实政治感慨也就寓于这短短二十字之中。

所以南宋的洪迈称赞此诗是“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容斋随笔》)。

炼字的经典语录(炼字炼句炼意)(4)

三、讲求表现技巧以体现立意

即通过首尾照应、一线贯穿、明暗结合等结构方式,描写、叙事与抒情的选用和安排,以及语言、修辞等表现手段来突出主旨。如:李白的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此诗是咏歌庐山瀑布之神奇壮美。为了突出这个主题,李白在表现技巧上进行了精巧的设计:据《太平寰宇记》: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

也就是说香炉峰形状像香炉,聚散的烟云又像点燃的香烟。诗人抓住这一特征,让它和飞溅而下的瀑布形成强烈的比衬:一个是冉冉上升的香烟,一个是飞流直下的瀑布,一上一下,互相映衬,而且都有强烈的动态感,并显得十分神奇。只因为由此两句,下面两句“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才有着落和依据:香炉峰上冉冉升腾的香烟,就像是天地间正在祭祀的一只大香炉,这才会“疑是银河落九天”;有了眼前飞悬的挂前川的瀑布,才会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动感。 “遥看瀑布挂前川”这类叙述性句子也经过精心锤炼,为主题服务。

到过庐山看过瀑布的人都知道,站在李璟读书处的观瀑亭前看到的庐山瀑布实际有两条,一条叫马尾瀑,一条叫人字瀑,但无论那条瀑布都与香炉峰无关:马尾瀑在鸣皋峰上,人字瀑在鹤鸣峰上,两峰均在香炉峰后。

诗人描绘叹赏的就是鹤鸣峰上的人字瀑。

但是,如据实来写,马尾无论如何也无法和飞溅而下的瀑布形成强烈的比衬,也缺乏香炉上冉冉升腾的香烟那种神奇,因此必须和香炉峰挂钩。于是,诗人想出个妙招:“遥看”而且是“前川”。

这样,既不会犯地理常识的错误,又很好表达了主题。同时表现技巧来体现立意。

炼字的经典语录(炼字炼句炼意)(5)

四、正确处理炼字、炼句与炼意系关

什么是炼句:炼字:

1.炼句:在写作时斟酌语句,使简洁优美:同时要写好诗文,还须炼字。

2.炼字:写作时推敲用字。

1、力求“语意两工”

一首好的诗歌,“意”要好,“语”也要好。写诗当然先要强调“立意”,但同时也要有好的语言:“有意无词,锦袄子上披蓑衣矣”(吴乔《围炉诗话》)。有人认为只要诗歌的立意好,语言上可以不加修饰,就像古代齐国的女子无盐一样。无盐虽然丑陋但德行高尚,仍受到人们的尊敬。唐代的皎然在《诗式》中反驳了这种说法:

“或云:诗不假修饰,任其丑朴,但风韵正、天真全,即名上等。予曰:不然!无盐阙容而有德,曷若文王太姒有容而有德乎”?

这里说的好的语言,并非一定是刻意修饰、精美华丽的语言,而是要与“意”相协调。一首诗,既有好的立意,又有精准的语言将此好的立意表达出来,这才是“语意两工”。李商隐的诗歌尤其是“无题”诗,立意上深情绵邈,语言上富艳精工,

诸如

“身无彩风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都成为情浓意真、字雕句琢的名句范例甚至座右铭。

但像李绅的《悯农二首》、孟浩然的《春晓》,语言朴实、明白如话,也是家喻户晓,乃至成为童子的必诵诗篇。

2、炼字、炼句要服从炼意

我们追求“语意两工”,这是说炼字、炼句和炼意都很重要,但并非平行关系,炼句、炼字要服从炼意,即诗歌的形式要服从内容的需要。注意处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就文章的字词锤炼而言,是很重要的。

清人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云:“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此语道出了炼字之本质。

杜甫诗《登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一联中,“坼”“浮”两字别具神采,历来为人称道。

洞庭湖作为吴楚分野,将方圆千里之地分裂为二。

这两句诗是形容洞庭湖水浩淼无际,波涛汹涌,日夜不停地把天地日月浮动在水面上。

简短的十个字,融进诗人丰富的想象,写出洞庭湖开阔的视野,雄浑的气象,壮阔的气势。

诗人写这首诗时,正羁旅他乡,穷困潦倒,既老且病,寄身孤舟,为什么要把洞庭湖写得如此雄阔?

又为什么能把洞庭湖写得如此壮观?结合全诗可以看出,个人的落寞凄凉没有影响诗人对湖光水色美景的欣赏,更没有阻隔诗人对万里关山烽火硝烟的关注。

忧国伤时是杜甫执着一生的情怀,正是这种伟大的襟抱,才成就了如此雄伟的意境;

如此意境必须要如此精当贴切的语言方可担当。

炼字的经典语录(炼字炼句炼意)(6)

与此相反,如果只讲求炼字、炼句,而忽视立意,是不可能写出一流诗篇的。

再如贾岛的《送无可上人》:

圭峰霁色新,送此草堂人。

麈尾同离寺,蛩鸣暂别亲。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

其中“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两句,锻炼得确实十分精妙。他将同道者送别后的孤独和思念描述得真切感人。

贾岛自己对这两句也很自负,说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若不赏,归隐故山丘”(贾岛《题诗后》)。

但如细酌,就会感到读起来很吃力,不够圆融自然流走,是费劲心机雕琢而成。特别是与诗中的其它诗句相比,两者的水准差距很大。

没有能够围绕诗旨挽合在一起,做到浑通圆融,显得诗味不浓,给人的感觉是为锻句而锻句。这种只讲求炼字、炼句,而忽视立意的毛病在贾岛其它诗作中也有表现,即使所炼之字为浅显常见,仍然会给人一种雕琢之感,如“竹笼拾山果,瓦瓶担石泉。”

(贾岛《忆江上吴处士》)全句无一生僻之字,然整体看来却又显得雕琢过度,拼凑之痕明显,给人生涩硬僻之感。因此,他虽曾得到韩愈的指点,但终于无法成为韩愈那样的一流诗人。

3、在炼字和炼句的过程中注意含蕴炼意

刘熙载云:“炼篇、炼章、炼句、炼字,总之所贵于炼者,是往活处炼,非往死处炼也。

夫活,亦在乎认取诗眼而已”。所谓“诗眼”,就是炼字中表达出的诗歌主旨所在。如古典诗歌中,许多名篇中都有个

“空”字,如王维的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砦》),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酬张少府》);

孟浩然的“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晚泊浔阳望庐山》),

杜甫的“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倦夜》)

;韩愈的“苹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扣舷歌”(《湘中》)

;刘禹锡的“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石头城》),

韦庄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台城》),

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书愤》)等。

这些诗里,“空”表现的意思有很大的不同,但都为了突出主题。王维是位山水田园诗名家,又是个佛教徒,他诗中的“空”不仅是为了表现田园风光的空明秀雅,还带有佛教徒的空寂和空灭,上面列举的《山居秋暝》、《鸟鸣涧》、《鹿砦》中诸句,都是两种意蕴皆有,很好地表现了诗人晚年空无寂灭的隐居生活。

至于《酬张少府》更是直接表达了他的佛教徒空灭情怀,可以说在突显“空”字的同时就在突出佛教徒的空无寂灭这一主旨。

孟浩然也是位山水田园诗人,“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中的“空”字,写出了夕阳斜照时分,诗人忽然隐隐约约听到从远处东林寺传来的阵阵钟声。

只闻钟声不见精舍,可见林木之葱茏,东林精舍的清幽静深可想而知,诗人所极力要体现的高远雅兴也从“空”字中表达了出来,炼字的本身也就在炼意。

杜甫“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也是如此:一个“自”写尽了祠堂里满院萋萋碧草,寂寞之心难言;一个“空”写出物在人亡,表达了对诸葛武侯的无尽追思。

韩愈的《湘中》“苹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扣舷歌”中的“空”字,生动地表现了诗人面对茫茫水天怅然若失的神情,深刻表现了世无知音的寂寞悲凉,含蓄抒发了无端遭贬的悲愤与牢骚。

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的“空”字,通过潮打空城城墙特定之景,突现出故国的没落与荒凉,诗人所要表达的江山易帜、人事代谢的历史沧桑感也就突显了出来。

韦庄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中的“空”字也表达了类似的情感,只是更多了一点批判和伤感:鸟啼草绿,春色常在,而曾经在台城追欢逐乐的六朝君主早已成为历史上来去匆匆的过客,豪华壮丽的台城也成了供人凭吊的历史遗迹,但眼前一切荒凉破败,只有不解人世沧桑、历史兴衰的鸟儿在欢快地啼唱。

一个“空”字道出了多少凄清与冷落,多少无奈与感伤。

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中的“空”字,是概叹韶华已逝壮志成“空”。

诗中上句的“空”字与下句的“已”相对,更增添了无限的伤痛,也有极大悲愤。

正是这些炼字精妙的使用,使诗歌有了神韵。这些都是炼句、炼意之中同时也是诗旨的提炼和突显。

炼字的经典语录(炼字炼句炼意)(7)

五《炼气》

一炼气的本质;

诗中‘气’所谓诗中之‘气’偏向于气势、气质、是贯穿于整首诗的经络,是看似无形,却又可以真切体会到的,好的诗句,能将同样一件事描写的气势恢弘,引人遐想,能将诗人的豪气更佳呈现读者面前。曾明初洪武皇帝朱元璋曾出上句:风吹马尾千条线。当时还是皇太孙的朱允炆对下句:出句:风吹马尾千条线、对句:雨打羊毛一片膻。

而燕王朱棣却对出:

出句:风吹马尾千条线、对句:日照龙鳞万点金。

两者之间所对语句的气质决然不同、不难从中看出朱允炆的儒雅和中庸,朱棣的对句:日照龙鳞万点金。显然比、朱允炆的对句:雨打羊毛一片膻。更有王者之霸气。可见,由诗中之‘气‘可观其胸中之’气‘从某种意义上说、诗的气势,是诗的精神与灵魂。

借用古代阴阳学说;在炼气方面,、如果说豪放之气为(阳)那么婉约之气为(阴)一首好的婉约诗、能给读者一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婉约含蓄之感。因此、格律诗不但要工于炼意、善于炼字,更要敢于炼气。无论是豪放之气还是婉约之气、都能使一首简单的诗变得耐人寻味。其实‘气‘也可以讲是一种感觉,一种境界,重要的是在诗文遣词造句上体现出这种境界、让读者真实感受到诗人所想表达的意境。

在古时,人们对格律诗的‘气’并没有专门提出,格律诗的艺术效果更多的是诗人由感而抒发出来。

豪放诗的作者往往是当时社会的统治阶级,文学精英阶层,或是怀才不遇的才子,他们所写之诗,或是抒发政治抱负、或是歌咏祖国的大好河山。

加之他们所处于年代大多是盛世王朝,这类人写出来的诗自然不用刻意强求,潜移默化中便

己蕴含了一定的,豪气。

而婉约诗的作者或是平民阶层,或是人生受挫折之人,或是天生多愁善感之人,性格中藏有丝丝细腻。这部分人多数处于乱世或者颓世,他们所写的诗,多是描写爱情,或者是当时不能直言坦诉的事,字里行间便不自由主的婉约含蓄,含有一种柔婉之美。随着唐诗,宋词,元曲,的先后繁荣,发展现代,人们在遣词造句上有了更多的选择,对这两种,气‘的提炼和探讨瑜伽简便。在’炼气‘的写法上渐渐地无需追本溯源,而且可以因势力导即豪放之人也可以也可出婉约之作、婉约之人亦能作豪放之诗。

二、如何炼气

如果我们用现代汉语词汇格律诗中的、气‘换种说法,可以称之为;文风。

一个诗人的写作风格与他的生活阅历和性格特征是有密切相关的。

因而炼气也并非三两日就能有所成效。

一般在诗中精于炼气的。只有诗人在不断的创作中才能逐渐领悟出来。

炼气,虽然不能稳劲,但也并非无迹可寻,就像田里的庄稼,靠自然生长需要的时间相对较长,如果我们人为给它施点养料,不但能够缩短它的生长周期,还能使它成长更加茂盛。那么,在格律诗的炼气方面有哪些养料哪?

①《酒》;酒能助诗性曹操诗;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李白诗;《将进酒》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翰诗;《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些千古佳作都与酒有关,历朝历代写酒的诗多如牛毛,那么诗人都对酒情有独钟呢?

其一:古语曰:酒后吐真言,人往往还原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感、而剥去人人情世故外衣,写出来的诗作品自然也是真情实感。

其二:古语曰:酒壮怂人胆、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大家都是怂人、 主要是为了说明醉酒后人进入潜意识状态、能激发些许潜能。武松打死猛虎,诗人醉酒后自然也就会写出洒脱不羁的豪放之诗。当然如果,酒入愁肠愁更愁。写出来的必然就是婉约凄悠的婉约诗。所以要多练笔,而且不会喝酒诗友在练笔同时酒也要多喝、如北京二锅头60度老白干,您喝了后诗兴一定大发。不妨尝试尝试。平时您喝二两这回您喝半斤。呵呵

炼字的经典语录(炼字炼句炼意)(8)

诗是由一组组的字词组成的、诗的精要在于提炼精湛的字及上句虚下句实。例如;

又是一年将尽夜,【虚】、

依然二里未归人。【实】

很显然下句用了【二】字。就少了点气质,若用【万】字。效果就不一样了。

又是一年将尽夜,【虚】、

依然万里未归人。【实】

虽然一首七律56字,五律40字,七绝28字,五绝20字,但可以说是字字珠玑。律诗这种特殊载体发展到今、留下了大量宝贵的语言财富,使得我们在表达同一意思的时候,用字遣词上有更多的选择。可以较多地选择,天、地、乾、坤、风、雨、雷、电、世间、天下、大江、长河、泰岳、只、仅、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千、万等等等等。这些或从大处着眼、或表程度的字和词、写出来的诗自然而然就显得大气而富有生机勃勃。如果:较多选用,凄惨、奈何、愁熬、空余、等等,表达无奈、无助、伤感,幽怨的词汇写出来是诗自然而然就会显得婉转而富有深情。

炼字的经典语录(炼字炼句炼意)(9)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词世界”整理发布,图片来源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