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命是伟大的,但人的生命也十分脆弱。作为一个人活在世上,官是当不到头的,钱也是难以挣尽的。那么,更应该考虑的是怎样活得有价值。就拿自己到小岗村来说吧,虽然吃苦、受累,但作为丰富人生的一个平台,使自己得以锻炼,这是花钱也难以实现的。” ——沈浩


沈浩示范(鸿蒙人物素材沈浩)(1)

沈浩(1964年5月-2009年11月6日),安徽省萧县人,198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在安徽省财政厅参加工作,曾任小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沈浩在小岗村任职期间,对当地做出重大贡献,获得全国农村基层干部“十大新闻人物”、安徽省第二批选派干部标兵、全国百名优秀村官、感动中国2009年度人物、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等荣誉。2009年11月6日,沈浩因过度疲劳而导致心脏病突发逝世。

2004年2月,沈浩同志积极响应上级的号召,作为安徽省第二批选派到农村任职的干部来到凤阳县小岗村,任小溪河镇党委副书记,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在小岗村任职近6年间,沈浩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干事创业,勤奋务实,勇于创新,无私奉献,在小岗村的两届任期里时刻想着为小岗村人民谋福利,不计较个人得失,走遍了家家户户,了解村情民意。带领村民修路。兴建新的大包干纪念馆,为了架桥三番五次跑到铁道部恳求火车停运45分钟,为了美国GLG集团能够落户小岗村想尽办法让村民大规模集体迁坟,可能有的事小之又小,但包含着沈浩同志对小岗村深深的热爱,体现着一名共产党员的爱民之心。

人物轶事

放弃家庭

2003年底,按照省委的部署,财政厅要选派一名优秀干部到凤阳县小岗村任职,厅党组立刻想到了沈浩,找他谈话时,他二话没说就爽快答应了。当时,同事们都担心,他上有80多岁的老母亲,下有正在上小学的女儿,妻子在银行工作还十分繁忙,长时间到基层去,家里怎么办啊?可沈浩什么也没有说,克服了种种困难,安顿好家里事情后,及时赶到小岗村,在小岗,他是没日没夜地干。由于妻子工作十分繁忙,自己又长期照顾不到家,夫妻俩不得不放弃合肥良好的学习条件,把女儿送到老家萧县读书,这也是他感到对女儿最愧疚的。沈浩还十分孝顺,在他去小岗村之前,每年春节放假总是回老家陪母亲过年,可到小岗村后,他每年年三十都坚持先陪五保户、孤寡老人,然后再赶回去和家人团聚。

促膝谈心

2004年2月,沈浩刚到小岗村时,这个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的家底还很薄,发展仍然滞后,他的前几任一直在探索发展的路子,那时小岗村的发展思路还不甚明晰,村民对他的到来并没有抱太大希望,有的人甚至投来怀疑的目光,认为他是来“镀金”的,并不信任他。“他恐怕在小岗待不了两个月。之前下来的干部,有的来这‘镀镀金’,回去就提拔。”但是沈浩不一样,他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把全村100多户跑了两遍,和村民促膝谈心,了解情况。与村“两委”成员和“大包干”带头人深入交心,谋划小岗村发展路子。“这书记一来就下农户家,而且一点也不嫌弃农户家的穷和脏,看来和别的干部不太一样。”看着沈浩亲切的样子,村民的想法开始改变。

沈浩示范(鸿蒙人物素材沈浩)(2)

宽容变通

2004年夏天一个漆黑的夜晚,从村民家里走访出来,沈浩一个人返回住处,在村西口被几个人围住了。他有些吃惊,刚想开口说话,脸上就挨了几拳。他一边护着头,一边大声喊:“别打了,我是小岗村新来的书记!”黑暗中有人冷笑一声,咬牙切齿道:“书记?打的就是你这个新来的书记!”说着,又是一阵拳打脚踢。临走还有人撂下话:“姓沈的你给我听好了:从哪来的,给我滚回到哪里去!” 因为天太黑,到今天我们也无法知道,那天夜里打沈浩的到底是些什么人。

而敢于公开和沈浩叫板的,是另一位“大包干”带头人的儿子,他家开着小饭店,用着村里的自来水,却不愿交水费。沈浩到他门上,要他交水费,不想他跳起来,冲上去,照着沈浩的肚子,飞起来就是一脚。这一脚踹得够狠的,沈浩捂着肚子,蹲在地上,半天没有起来。当即就有人报了警,等沈浩从医院里检查回来,打他的人已经被派出所带走了。这不是激化矛盾吗?沈浩顾不得休息,赶紧去了派出所,和所长通融,把他给“捞”了出来。

对于沈浩的被打和“捞人”,温跃渊在《人民村官沈浩》一书中曾这样写道:

乡村是个人情社会,村干部在处理问题时,光公对公、硬碰硬不行,还需要点人情,需要点智慧,需要点灵活性。更何况小岗的情况特殊,有人说小岗村的某些村民,是“中国最牛村民”,不乏通天的人物。在小岗,任何一件小事,如果处理不当,都会很快传得全国人民都知道。

让小岗人万万想不到的是,看上去文弱书生样的沈浩,非但没有被吓跑,反而站稳了脚跟,在小岗安营扎寨了。他自己受委屈不要紧,对打他的人,自己去把对方“捞”出来,用他的宽容、大度感化你。那些一开始想和他捣蛋的人,或是想看他笑话的人,后来大都成了他的拥护者,包括个别扬言要和他动手的人,最后也都对他口服心服。有些开始对沈浩不够理解的“大包干”带头人,在他第一个3年任期满后,要留他时,也毅然按下了红手印。小岗人看见了一个敢于碰硬的沈浩,也看见了法律的神圣。法治观念开始更多地融入小岗人的生活。在一系列制度的规范下,村两委的素质首先提升,带动的自然是群众。在今天迅猛发展旅游经济的小岗,小岗人的良好素质已经让前来投资和旅游的人深有感受。

三次手印

2006年底,沈浩在小岗村任职三年届满,村民强烈要求把沈浩留下来,起草了一份言辞诚恳的挽留信,并用按下红手印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愿望。98颗鲜红的手印,感动了组织,也感动了沈浩。村民们派了十个代表,按下手印送到安徽省组织部、财政厅要求沈浩留在小岗村,再带领他们干三年。

2008年12月,沈浩在小岗村第二个任期就要结束了。越临近这个时间,小岗村民心情越矛盾,想继续挽留他,但考虑他长期远离家庭又于心不忍,为了小岗村的发展,他们还是再次按下186颗红手印。在沈浩去世的三天前,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对他说:“沈书记,现在三年又到期了,我们还想留你再干三年。”沈浩笑着说:“我不走了,永远在小岗干了。”2009年11月,应小岗村村民第三次按下红手印强烈请求将沈浩同志骨灰安葬在小岗村公墓。

手捧水泥

小岗村内要延伸前些年由外省援建的村中水泥主干道。最初,村里打算从外面请工程队,但这样最少也得花费四五十万元。有人提议由村民自己施工,沈浩就召集村民开会算细账,最后决定由村里租机械、村民出工自己干。这样不仅能省钱,还能让村里人挣些工钱。“修路时沈浩天天泡在工地上,和大家一起扛水泥、拌砂浆。有一次,看到刚拌好的水泥浆漏了一地,他生怕浪费了,一时又找不到铁锹,就用手把水泥一趟一趟捧到路面上,弄得全身都是泥浆,手也烧起了泡等路修好后整整省了20万元。

小岗村修直通省道307线的快速通道,必须在京沪铁路上建一座高架桥。沈浩多次去北京、上海、合肥等地,跟铁路和交通部门协商了。终于,小村官让大铁路“破例”了一次。在高架桥合龙的时候,这一段铁路专门为此停运了40分钟。2008年6月底,小岗村快速通道正式通车,进出村比原先缩短了20多公里路程。

帮扶群众

困难户韩德国的孙子刚出世,母乳不够,家里又买不起奶粉,沈浩知道后,从自己口袋里掏出1000元钱送去。关友林全家6口人,4个智障,生活十分困难,沈浩对关友林特别照顾,逢年过节都要给他家送去慰问金和年货,就连他家的被子、衣服都是沈浩送的。村民殷广勇妻子痴呆,一家四口人住着破房子,生活很苦。沈浩第一次到他家就掏出200元钱给殷广勇,并给他们家照了一张全家福。大包干带头人关友章的遗孀毛凤英老大娘病得较重,沈浩知道后,及时把她送到医院,跟院长说:“老人不容易,尽管给她治疗,账我来结。”大包干带头人关廷珠的遗孀、86岁的邱世兰老大娘拄着拐杖说:“这拐杖就是沈浩回省城给我带来的,说碰到我时发现那根坏了,怕我跌倒了。”


沈浩示范(鸿蒙人物素材沈浩)(3)

《2009年感动中国》颁奖词两任村官,六载离家,总是和农民面对面,肩并肩。他走得匆忙,放不下村里道路工厂和农田,对不住家中娇妻幼女与高堂。那一年,村民按下红手印,改变乡村的命运;如今,他们再次伸出手指,鲜红手印,颗颗都是他的碑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