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解读哪个版本更好(红楼梦世界有何深层次的解读)(1)

为什么《红楼梦》能够自成一派成为“红学”?因为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单独的世界”,解读起来自然不容易。自古以来,解读《红楼梦》的路径有许多,比如空空道人评《石头记》;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警幻仙曲演红楼梦;“护官符”的暗示都是攀登“红楼”髙阁的重要阶梯。其实《红楼梦》之所以解读丰富,是因为它暗含的隐线十分多。而在这本书中,就空间而言,其实暗含着“三个世界”。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俞平伯老先生,在《红楼梦研究》一书中谈到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他认为,我们要研究《红楼梦》……就是先要知道《红楼梦》是什么。若没有这分别的眼光,只囫囵吞枣地读了下去,势必被引入迷途,毫无所得。

了解《红楼梦》,自然要先了解人物所处的大环境,再领略书中人物的思想脉络及情节就方便许多。对于书中人物所处的环境,作者曹雪芹绝妙地在其中有机地混合描绘了“三世界”,是允许主角贾宝玉存在其内的三个世界—— —个是传统现实世界,一个是大观园女儿世界,一个是幻想仙境世界。

先简单谈谈第一个世界,这是大观园外面的传统世俗红尘,这个世界经过孔孟儒家熏陶,本应依照纲常伦理而条理和谐,却由于腐朽制度以及人心人性的险恶丑陋,早已日趋堕落。仍然迁腐地强调“天道观”,是一个彻底无情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面,空有道义,却暗藏杀机,稍有不慎便家破人亡。

红楼梦解读哪个版本更好(红楼梦世界有何深层次的解读)(2)

而大观园中,女子的纯洁世界,是《红楼梦》的主体描绘世界。这里没有外面世界虚伪的道;没有腐朽的功名利禄的腔调。大观园本是为元妃省亲而建的,华美非凡。回宫后的元春恐辜负园中景致,便令家中能诗会赋的姊妹进去居住。因此,宝钗、黛玉、迎春、探春、惜春、李纨、妙玉一班女流便进入大观园中。自然也有丫头、嬷嬤、奶妈、媳妇等随着住进大观园里。但如若大观园缺少了宝玉,恐怕就会了无生机,虽满园春色却无折花之人,但幸好元春又说到,“却又想宝玉自幼在姊妹丛中长大,不比别的兄弟,若不命他进去,又怕冷落了他”。何况刚住进大观园时宝玉还是个不理儒道的叛逆孩子,且宝玉幼年在家中长期接受姊妹们熏染,“言谈吃喝,原有些女儿气”,其身上某些特质早已“女儿化”“纯洁化”,兼有“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等的“名言”。大观园女子也能容纳他了,也能喜欢他了。看来宝玉自由穿梭在前面两个世界是合适合理的。当然,宝玉还是将活力全都注入了这个世界。女儿们一直围着他。他们在大观园中嬉戏欢乐,秋爽斋结海棠社,又喜作菊花诗句,雪夜庭前联诗句,荷锄葬花叹人生,真是好不快活。入住大观园,宝玉远离第一个世界,更是日夜亲近第二个世界里的“纯洁”的女儿们。在这个女儿世界里,宝玉真是甘心倾尽了感情和才情,他在这里经历一件件愉快而难忘的事情。这既是一片理想安宁的净地,又必将是一块花落人亡的伤心地。宝玉亲身用心经历了众女儿们的生死离别的悲惨命运,才真正显示了万艳同悲的花落水流红的惨状。第二个世界的悲剧,远比抄家更让宝玉痛哭泪流。

红楼梦解读哪个版本更好(红楼梦世界有何深层次的解读)(3)

第三个世界是幻想仙境的世界,即指太虚幻境。而大观园作为人间的仙境,对此北京大学教授俞平伯也论道:大观园即太虚幻境。太虚幻境也可以说是大观园的前身与后续。大观园作为红楼一梦的发生地,而太虚幻境是红楼一梦中的主人公贾宝玉做梦时的发生地;大观园是梦里理想的世界,因此,梦中梦的太虚幻境算是个梦外的世界。这虚实幻化的迷离让人容易不知所云,却也正因为这第三世界的存在,让《红楼梦》不凡,吸引无数人为之痴迷。仙境比起大观园世界,无论人物还是情境,照理说本应更纯净。但文中描述,仙子们不仅平淡无特性,甚至法力无边的警幻仙姑也讲起贾家先祖的嘱托“改悟前情,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由此可知,第三个世界也不纯洁无瑕。不过,这个世界没有森严的等级和复杂的组织关系。只设“薄命司”等专管人间情感的机构。警幻仙子与手下姐妹的关系也比较随和,说些牢骚之言或嗔怪之语也无妨。不比第一个世界的繁复。这三个世界的交互反映了其既想远离仕途又想挽救危亡的矛盾。

三个世界,其实又是一个世界,一个“三合一”的世界,一个充满虚实真假的梦的世界。明白《红楼梦》的“三世界”的解读有助于拨清思路,进而更好理解《红楼梦》这一著作,把握住主体核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