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浒传》的前几章,隆重介绍了两个人物——高俅和鲁智深。一个是人所共愤的奸臣,一个是除暴安良的好汉,可是他们的命运却异常相似:首先他们都改过名,其次他们都被人当成皮球踢来踢去,最相似的一点是,他们的人生最终柳暗花明,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春天。

鲁智深为什么不替林冲杀高俅(人生经历竟如此相似)(1)

先说高俅。他原本不叫高俅,叫高二,是京城附近的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自小不务正业,喜好舞枪弄棒,最拿手的是踢球,在京城踢出了一点儿小名气,所以人送外号高俅。

尽管名字不怎么高雅,但很客观地体现了他会踢球的长项。不仅如此,高俅还擅长吹弹歌舞、相扑玩耍,也学一些诗书词赋,可谓博闻广识。那他做什么工作呢——帮闲,就是专门陪着大贵族、大官僚、富人们消遣玩乐,从中赚点儿好处。可是,高俅不走运,因帮闲还惹上了官司,被府尹断了四十脊杖,迭配出界发放。

小苏学士也不想收留高俅:“我这里如何安着得他!不如做个人情,荐他去驸马王晋卿府里,做个亲随。人都唤他做‘小王都太尉’,便喜欢这样的人。”于是,高俅又被推到了小王都太尉府内。

这一次,高俅算是找到了知音,小王都太尉居然待他“如同家人一般”。不久,小王都太尉的小舅端王看中了高俅,就把他要到自己身边听候差遣。自此高俅平步青云,从一介布衣升为掌管军政大权的太尉。

再说鲁智深。他一开始也不叫鲁智深,叫鲁达。因见郑屠欺侮金翠莲父女,三拳打死了镇关西,然后跑路了。幸得赵员外帮衬,推荐他到五台山出家当和尚,一来可以避难,二来可混口饱饭吃。

鲁智深为什么不替林冲杀高俅(人生经历竟如此相似)(2)

可是接下来鲁智深也当了回皮球,首先五台山的和尚们都不欢迎他,是智真长老力排众议才硬把他收留了下来,并为他剃度,赐名智深。可在五台山,鲁智深没待多久就惹出了乱子,两度醉酒打人。没办法,智真长老就把鲁智深推荐给了大相国寺的智清长老。

智清长老召开紧急会议,和众职事僧人商议说:“你看我师兄智真禅师好没分晓。你那里安他不得,却推来与我。倘或乱了清规,如何使得?”最后,智清长老和其他僧人一唱一和,连哄带骗,才使鲁智深答应去看管菜园。那菜园子是大相国寺的一个烫手山芋,这群和尚打发鲁智深去那儿,本意是想给他点儿苦头吃,让他知难而退,可没想到鲁智深倒拔垂杨柳,震住了那二三十个无赖,自此菜园子再无人侵害。

鲁智深为什么不替林冲杀高俅(人生经历竟如此相似)(3)

你看,高俅这个人就像他的名字一样,被人当作皮球踢来踢去,谁都不愿沾。可是只要给他一个恰当的机会,他就能从街头无赖混成掌管军政大权的太尉。鲁智深也是一样,在五台山智真长老什么都不让他干,他却惹出了那么多祸事,而在大相国寺,智清长老分给他一个菜园子,给了鲁智深足够的发展空间,鲁智深自然就有了用武之地,最终把菜园子管理得井井有条。

这两个人的事例告诉我们,生而为人都是有用的,只是我们需要找到他们的闪光点。就如一块好钢用在了刃上便锋利无比,要是用在了刀背上就成了累赘。用法不同,境界就有云泥之差。

所以,识人是个艺术活儿,用人才是技术活儿。不管你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可以从中学到一些东西。

历史客栈作者:刘志军

有趣味、有思维、有品位的“三味”历史,请关注mashaohua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