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库存活命的人(最后我死在了自己堆积的垃圾下)(1)

依靠库存活命的人(最后我死在了自己堆积的垃圾下)(2)

我们都曾固执地迷恋一些东西,然后无可救药地爱上它,想方设法地得到它,无论买了多少,永不满足。

依靠库存活命的人(最后我死在了自己堆积的垃圾下)(3)

你还想要些什么?贪婪、欲望、满足、欣慰、遗憾交织在一起,构成现代人的“通病”。

依靠库存活命的人(最后我死在了自己堆积的垃圾下)(4)

当怀旧成为一种病,有些人已病入膏肓,对物质永不满足的背后,是他们灵魂无法填补的空白。

这次零仔带你走进囤积狂的世界。

依靠库存活命的人(最后我死在了自己堆积的垃圾下)(5)

囤积癖

囤积癖在心理学上我们把它称作强迫性囤积症,他们或多或少都有下面这样的心理障碍。

他们没法扔掉任何东西,一个单一的消极事件就认为自己会进入永无止境的失败模式,认为幸运是由于各种原因不能算数,他们预期如果丢掉了某样东西,会发生一些不好的事,严重的甚至会把它想象成灾难化。

依靠库存活命的人(最后我死在了自己堆积的垃圾下)(6)

他们或许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性别、年龄,但他们的心里有一点相同,那个无法填补的的空缺,永远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杂物去填满。

依靠库存活命的人(最后我死在了自己堆积的垃圾下)(7)

82岁的布莱恩居住在威尔士南部,他有一个漂亮的洋房与花园,但在紧闭的大门后,是他几十年来的病态收藏。

依靠库存活命的人(最后我死在了自己堆积的垃圾下)(8)

依靠库存活命的人(最后我死在了自己堆积的垃圾下)(9)

成为囤积狂的原因要从他身边最亲近的人讲起,从小成长在囤积狂母亲的身边,被潜移默化地影响,当他失去心爱的伴侣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依靠库存活命的人(最后我死在了自己堆积的垃圾下)(10)

依靠库存活命的人(最后我死在了自己堆积的垃圾下)(11)

在他的眼中没有什么是垃圾,万物皆可利用,在这样的疯狂囤积下,家里已无落脚之地,在一手建造的“垃圾王国”中,他找到了前所未有的的安全感与归属感。

依靠库存活命的人(最后我死在了自己堆积的垃圾下)(12)

但同时,女儿、外孙也与他渐行渐远,可喜的是,通过BBC栏目组,老人终于开始直视自己的问题,与女儿之间的亲情也得到修复。

依靠库存活命的人(最后我死在了自己堆积的垃圾下)(13)

另一边,在阳光灿烂的南部佛罗里达州,74岁的桑迪·纽曼,表面和其他和蔼可亲的老夫人无异,看到她你是否想到自己的奶奶,和善亲切。

但她的家中总是被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填满,可当有一天这些杂物变得不可控制会怎么样呢,实际上,桑迪已将她家的每个角落用废物填满。

依靠库存活命的人(最后我死在了自己堆积的垃圾下)(14)

依靠库存活命的人(最后我死在了自己堆积的垃圾下)(15)

依靠库存活命的人(最后我死在了自己堆积的垃圾下)(16)

本来她很爱干净,喜欢做饭,每天打扫卫生,但在一次心脏病后她患上了抑郁症,从此拒绝丢掉任何东西,哪怕是垃圾。

依靠库存活命的人(最后我死在了自己堆积的垃圾下)(17)

镜头再一转,在布利斯托市的郊区,有一个囤积症的“入门级”玩家,52岁的保罗·汉普森。

依靠库存活命的人(最后我死在了自己堆积的垃圾下)(18)

依靠库存活命的人(最后我死在了自己堆积的垃圾下)(19)

他的房子与三辆车中都堆满了物品,他无法舍弃任何一件,因为他觉得无论失去什么,都是在丢掉回忆,为此他的女朋友拒绝住进他的公寓,两个人的感情岌岌可危。

依靠库存活命的人(最后我死在了自己堆积的垃圾下)(20)

纪录片到这里就结束了,他们支离破碎的生活,一个人的孤独彷徨,房子一点一点被垃圾侵蚀,很触目惊心了。

但是追溯一下囤积症的过去,那里埋葬着更惊人的历史。

囤积症的始祖:科利尔兄弟

依靠库存活命的人(最后我死在了自己堆积的垃圾下)(21)

十九世纪80年代的曼哈顿住着科利尔兄弟。

依靠库存活命的人(最后我死在了自己堆积的垃圾下)(22)

他们因为患有严重的囤积症而出名,以至于后来,甚至有了以他们名字命名的"科利尔兄弟综合症"。

依靠库存活命的人(最后我死在了自己堆积的垃圾下)(23)

1947年3月21日,星期五,警察在纽约市哈林区一幢有3层楼的豪宅中发现了被饿死的兰利·科利尔,3个星期后,警察才又发现了他的哥哥,已经死亡的霍默·科利尔。

依靠库存活命的人(最后我死在了自己堆积的垃圾下)(24)

为什么在同一个房子内,要隔3个星期才能发现另一具尸体呢?

是因为他哥俩在这间密不透风的别墅里用170吨废弃物铸成了一座垃圾王国,那么多垃圾,一时半会根本清不完啊。

依靠库存活命的人(最后我死在了自己堆积的垃圾下)(25)

兄弟俩用杂物在家里建起了一道屏障,在此前,曾有社会工作者尝试帮助他们清理,甚至警察想强制拆除,可在他们眼中这些垃圾神圣不可侵犯。

即使你动了,他们也会原封不动的归回原处,并循循善诱地告诉你,这些设计简陋的口腔清洁广告和16岁时穿过的裤衩对他们的精神世界是何等重要。

依靠库存活命的人(最后我死在了自己堆积的垃圾下)(26)

令人诧异的是科利尔两兄弟都曾就读于著名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哥哥荷马拿到了法律学位成为一名律师,弟弟兰利则主修工程,而且还是一位出色的钢琴家,曾在卡内基音乐厅演出。

科利尔兄弟出身于比较富裕的家庭,父亲是一位富有的医生,母亲则是一名歌剧院歌手,1929年他们相继去世后,把所有的财产都留给了科利尔两兄弟。

1933年,哥哥荷马因为眼底出血导致失明,于是弟弟兰利放弃了钢琴经销商的工作,回家专门照顾哥哥。

依靠库存活命的人(最后我死在了自己堆积的垃圾下)(27)

那时候正值美国大萧条时期,他们所居住的哈林区正在由上流社区向犯罪率高的混乱社区转变,由于这对古怪的兄弟终日闭门不出,于是周围的人们开始好奇起来,有些调皮的孩子经常往窗户上扔石头,这使得科利尔两兄弟愈发不安起来。

为了安全起见,弟弟用铁栅栏封闭了窗户和大门并把门铃也拆除,而这时水电煤气和电话也早已因欠费被切断,他们彻底过起了远离社会的日子。

依靠库存活命的人(最后我死在了自己堆积的垃圾下)(28)

弟弟兰科由于长期不出门患上严重的囤积症,渐渐的,两人用了30年将各种“藏品”填满了公寓,弟弟用自己工程学的专业知识设下了巧妙地机关,最终他死在了自己的机关下,并被成堆的坍塌的垃圾压死。

哥哥由于双目失明、无生活自理能力,最后也饿死在公寓,不知过了多久,邻居由于公寓中散发的恶臭报警,警方才发现两兄弟的尸体与他们的170吨藏品,这便是当时“爆炸性新闻“的始末。

依靠库存活命的人(最后我死在了自己堆积的垃圾下)(29)

囤积症或许表面是在堆积废物,但更是在堆积自己的情感,It’s just never enough,有多少人深陷欲望的泥潭,无法停止、不愿停止、无法自拔。

依靠库存活命的人(最后我死在了自己堆积的垃圾下)(30)

当你开始堆积自己的感情,不知不觉中,已走向一个深渊。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情漩涡,在其中是隐藏的欲望,与情感、理智的对弈。

依靠库存活命的人(最后我死在了自己堆积的垃圾下)(31)

你是否准备好直视自己的欲望深处,或许那里也居住着一个囤积狂,你内心最深处的渴望又是什么?

依靠库存活命的人(最后我死在了自己堆积的垃圾下)(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