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二00五年,《三岔口》,郭富城担纲主演的第二十部电影。

首次提名金马奖,即打败同场竞技的梁家辉、张震和陈坤,初封影帝。

全场掌声雷动。挚友兼经纪人小美喜极而泣。

未在现场的陈木胜导演甚至高兴到跳上梳妆台。

郭富城说自己在这部电影中终于卸下了偶像包袱。

这一年,他四十岁。

港影全能(港影三岔口用力过猛与影帝初封)(1)

却也有声音认为,郭富城用力过猛。

而评审们看到,他的眼眸,有泪低垂,也充满血丝。

所以十一张选票,郭富城独得十张,剩下一张,给了梁家辉。

而此后也有一些不知来自何处的声音。

常将“用力过猛”这个词扣到郭富城身上。

仿佛成了万灵膏药。

#

聊聊《三岔口》。

关于用力过猛,与影帝初封。

#

电影《三岔口》。

这个名字源于京剧剧目,寓意黑暗中的不见彼此的危机四伏,亦形容各人心底的纠结难解。

一个失去挚爱的警察、一个不守常规的杀手、一个表里矛盾的律师。

有说这部电影是为郭富城量身订造,但其实这种三线交织结构,很均衡。

一如多年后的《扫毒》。

而三线交织,相对双雄模式,难度其实更大。

更考验导演的功力,也会给后期剪辑带来更多的困难和折磨。

港影全能(港影三岔口用力过猛与影帝初封)(2)

影片伊始,律师、警察与杀手就次第登场。

看似独自的轨迹,其实相互之间早就开始交织,只是有人在明,有人在暗。

#

警察孙兆仁,女朋友突然人间蒸发,他一找十年,从阳光年轻的小警察,变成胡茬横生的爆裂刑警。杀手曲则因多年前被迫杀掉警察的女朋友一直心存愧疚,却又与警察有关的案件反复纠葛。而律师杜厚生,代理财阀与黑道诉讼赚钱,却又生心结,总是越俎代庖想要替天行道。

郭富城此次表演完全堕入角色情绪当中。

他必然是体悟到失去挚爱那种深切的痛楚,才会有影片中为人称道的演绎表达。

每一眼望着相片,每一次念及伊人,他都会不知不觉红掉眼眶。

这些强烈的、无时无刻不在环绕自己的思念情绪,转化成他查案时候的爆裂与搏命,当这些思念无法安放长达十年之久,他怎么可能忧郁如诗,又如何能够智慧若哲?所以这个角色必然就将是“用力过猛”,若无足够的力量灌注,他演不了这个角色,也拿不到这座金马奖。

#

初次见到神似女友的杜厚生妻子时,郭富城的眼神经过了从心不在焉到定住,再从瞠直到疑虑,最后以望远镜确认之后的难以置信,这种以连续的眼神转换表达复杂内心活动的能力,是郭富城的首度尝试,若是缺乏历练的昔年,他无法完成这种一气呵成的表演。

港影全能(港影三岔口用力过猛与影帝初封)(3)

很多人以为眼神戏很简单,其实是对表演的无知。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影片中,缺乏对演员面部的长镜追踪,这其实牵涉到演员的情绪表达驾驭能力。

而这个一气呵成的能力,可以视作演员在表演领域的登堂入室。

那些能力不足的演员,只会表现出来一种或僵硬、或割裂的状态。

再换句话说,如果你能从一个演员的过往作品中,选择出一段一气呵成的、面部表情与眼神变化能让众人称道的戏份,那么这个演员就足以跻身演技派,反之则演技就还不足以为傲。

#

影片中有一段警察与杀手的追逐打斗戏异常出彩。

警察面带痛苦、奔跑全无仪态,而杀手则是面带笑容、潇洒和游刃有余。这样的一个设定和表演,也是跟人物内心与生存状态密切相关,警察终日消沉搏命,杀手除了杀人,无所事事。

港影全能(港影三岔口用力过猛与影帝初封)(4)

随后的菜场,精疲力尽的警察,在各种喧闹声中集中全部精神搜索杀人,这段放大喘息声而压制场景同期声的做法带出了一种特别的紧张感,之后拔枪的警察受制于杀手的无所顾忌,只能选择徒手相搏而落入下风,杀手轻松脱身。

陷入昏迷的警察,却忆起了从前,思念终究是随时缠绕。

正如杀手对他说的一句:你累了。

郭富城把人物这种精疲力竭、一直咬牙苦撑的状态表达得非常传神。

港影全能(港影三岔口用力过猛与影帝初封)(5)

常去人口失踪处的殓尸房,一厢情愿的深情凝视,啃着汉堡、突然望见照片的悲从中来。

一滴泪的悄然滑落,知道真相的刹那眼神凝固,松开刹车、仰天暗嘶。

最终的雨夜搏斗,哪怕明知那句“等你十年”是谎言,却仍然一厢情愿地去相信,去拥抱。

片尾,思念仍然藏在心底。

在人口失踪处的孙兆仁,仍然相信,总有一些人能够被找回。

港影全能(港影三岔口用力过猛与影帝初封)(6)

这部电影用了很多的细节来铺陈“十年”。

也给了郭富城足够多的故事细节与眼神特写。

而郭富城没有辜负这种信任。

首提初封。

但如果郭富城没有他们以为的这种“用力过猛”。

当年金马的结局,或被改写。

#

如果纵向看。

《三岔口》时期的孙兆仁,显然不敌《无双》时的李问。

感慨时间与努力的结果。

往后岁月的高手论道。

愈见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