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响,蟹脚痒,又到了吃大闸蟹的季节了!

然而,今年不少人的中秋餐桌上,恐怕都少了大闸蟹。前几天,“阳澄湖大闸蟹恐缺席中秋”登上热搜,这不仅是因为今年阴历中秋节相对提前,螃蟹还没有准备好,也是因为天气太热,螃蟹都不长肉了。

咱们今年还能吃到美味的大闸蟹吗?天热真的会饿瘦大闸蟹吗?

为什么大闸蟹越来越贵(高温热瘦大闸蟹)(1)

01 高温对大闸蟹有哪些影响?

螃蟹会被热瘦,是真的!

螃蟹生长最适宜的水温是18℃~25℃,到了30℃以上,它们的食欲就会逐渐降低,体质也会下降,容易生病。在今年夏天的烈日炎炎下,部分地区的水面温度可能达到40℃,螃蟹们热得茶饭不思,自然没法增重。而且螃蟹是杂食动物,饲料里常常带有小杂鱼,高温期间螃蟹胃口不佳,如果没有及时吃完小鱼,就容易腐败变质导致水质变差,进而影响螃蟹的生长发育。

螃蟹的生长需要经历5次蜕壳,才能变成成蟹,每次蜕壳后个头都能翻倍。螃蟹的第4次蜕壳一般发生在7月,蜕壳后它们的重量可以达到2两以上。但是,今年被高温折磨的螃蟹蜕壳时间会延迟20到30天,没完成第4次蜕壳的螃蟹只有不到1.5两。

为什么大闸蟹越来越贵(高温热瘦大闸蟹)(2)

正在努力蜕壳的蟹蟹

还有很多螃蟹没能等到成功蜕壳就死亡了。一些螃蟹被高温逼得往岸上跑,最终因为脱水活活热死;还有一些螃蟹是病死的——高温导致水草腐烂,水中含氧量降低,氨氮有害物质增加,细菌大量繁殖,最终免疫力下降的螃蟹们就会染上疾病,比如甲壳溃疡。

虽然秋风已起,气温也没之前那么高了,今年大闸蟹的大规模上市仍然需要等到10月,中秋节能上餐桌的大闸蟹也没有往年那么膘肥体壮了。大家也得做好心理准备,今年的大闸蟹个头很可能比往年小,而且因为死亡率高,大闸蟹的总产量会下降20%左右,这样一来,那些蟹膏肥、蟹黄满、肉又足的大闸蟹,价格难免水涨船高。

02 努力避暑

为了让肥美的大闸蟹顺顺利利上餐桌,蟹农们也会根据它们的生活习性调整养殖方法。

舒适的水生环境能减少高温带来的影响。随着温度升高,蟹农会逐渐加大蟹塘的水位,并且及时加水、换水,极端高温下甚至得往水里加冰块。为了避免缺氧,蟹塘内还会设置增氧机,增加水中的溶氧量。

蟹塘里的水草也大有用处,水草可以帮忙净化水质,还可以给螃蟹提供乘凉的场所,但是蟹农需要严格地控制水草的品种、数量和疏密程度,既确保水草的生长,不让它们腐烂堆积,也让螃蟹有充足的生活空间。

为什么大闸蟹越来越贵(高温热瘦大闸蟹)(3)

俗话说“蟹大小,看水草”,蟹塘里的水草对螃蟹的健康至关重要

除了环境,伙食也很重要,螃蟹的饲料得注意荤素搭配。在高温阶段,蟹农们会略降低荤食的比例,多加青饲料,还得少量多次投喂,避免动物性饲料腐烂,让水体变质。等温度降低一些,到了育肥聚黄的时候,他们又会为螃蟹增加荤食,让它们增加体重。除了这些主食,蟹农还会在水中加矿物质和维生素,有些蟹农还会在饲料里添加大蒜和糖,希望能帮它们顺利蜕壳。

02 怎么才能挑到好吃的大闸蟹?

面对今年大闸蟹的价格,可谓是:“大闸蟹,想说爱你不容易。”

但如果还是想要一饱口福,怎么才能不会“蟹财两空”?掌握大闸蟹的挑选方法很重要。

我们知道,大闸蟹的美味,除了蟹肉,主要来源于“蟹黄”和“蟹膏”。母蟹的“蟹黄”是橙黄色的肝胰腺和桔色的性腺(卵巢),公蟹的“黄”是肝胰腺。“蟹膏”则是副性腺。

影响大闸蟹风味有两个重要指标:饱满度和甜度。

通俗的说,饱满度是指肉和黄的多少,而甜度是肉和黄的风味。高品质的大闸蟹,黄和膏吃起来是有回甘感觉的甜味,而品质不好的螃蟹,吃起来会有咸味或者苦味。

大闸蟹的饱满度靠摄食足够的植物性饲料就可以保证,但是甜度必须要靠动物性饵料补充。

为了能保证今年大闸蟹的口感,将温度的影响减到最小,蟹农们也是想尽办法:

比如在蟹塘中种植芦苇、轮叶黑藻、伊乐藻、苦草等水生植物,植物可以降低水塘部分水体的温度并为大闸蟹提供遮阴和躲避场所。通过加强蟹塘水体循环实现降低蟹塘内水体的温度,安装增氧机,通过搅动的方式增加蟹塘内水的含氧量并促进水循环。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挑大闸蟹的方法——

状态好的大闸蟹有四大特征:

一是青背,蟹壳呈现青色,平滑而有光泽;

二是白肚,贴 泥的脐腹甲壳,晶莹洁白;

三是黄毛,蟹腿的毛长而呈黄色,根根挺拔;

四是金爪,蟹爪金黄,坚实有力。

螃蟹拿在手里,要有沉甸甸的感觉,这样的螃蟹才会满而不空。还可以将没有绑绳的螃蟹翻过来,肚皮朝上,如果螃蟹能迅速翻身动作灵活,说明螃蟹生命力旺盛,新鲜。

高温天气确实会给我们吃螃蟹带来不小的麻烦,不过,一些气象学专家认为像今年这样的持续高温并不会成为常态,也许到明年我们就能继续愉快地吃螃蟹了。

为什么大闸蟹越来越贵(高温热瘦大闸蟹)(4)

当然,为了能够一直能够吃到既肥美又便宜的“好螃蟹”,我们每个人也尽可能为保护环境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编辑:文刀

本文编辑自:科普中国等

科普苏州

ID: kepusuzhou

科普苏州Q3:9480330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