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红花在广西桂林的引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基金项目:2020年广西农业科技自筹经费项目(Z202091)。

_曾成等

藏红花(Crocus satiuus L. )又名西红花、番红花,为著名的珍贵中药材, 《中国药典》(2020年版 一部)记载藏红花药材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的干燥柱头,性味甘、平,具有活血化瘀、凉血解毒和解郁安神的功效 。

藏红花不仅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在日化和食品领域还作为高级染料和香料。藏红花原产于伊朗、希腊、西班牙等地,自汉代传入我国,因最早是由中东国家经西藏传入我国,故而得名藏红花 。我国藏红花主要以上海、江苏、浙江等地栽培面积较大,云南、贵州等地也有栽培引种的报道。笔者于2019年将藏红花从上海崇明岛引入广西桂林,经栽培观察,藏红花在桂林地区宜采取“二段法”栽培方式,即11月上旬至翌年5月在田间培育种球,5月至11月初在室内贮存和采花,田间种球培育期间应做好避雨、科学施肥和病虫害防治,室内管理时需要注意控制光照、温度和湿度。藏红花在桂林1年开花1次,每667m 2 播种种球300kg,可产种球约660kg,约产干燥花丝1kg;上海产区藏红花1年开花1次,每667m 2 产种球600~1000kg,每667m 2 产干燥花丝 1~1.2 kg ,在桂林藏红花的种球和花丝产量上与原产地上海较接近。桂林产藏红花药材西红花苷Ⅰ、Ⅱ总含量为13.17%,苦番红花素含量为6.24%,符合2020版《中国药典》的质量标准。综合藏红花的生物学性状、适应性、种球繁育和药材品质等因素,笔者认为藏红花在桂林具有一定的栽培推广价值,并总结出配套栽培技术。

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设在广西特色作物研究院本部广西桂林市特色中药材种质资源圃中,位于桂林市七星区,东经110°19′41″、北纬25°16′24″,海拔149 m。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最低气温1~2月,月平均气温15.6℃,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8℃,降雨最多为3~7月,年平均降雨量1949.5 mm,年平均无霜期309天,年平均日照1550h以上 。供试植株为15g以上的藏红花健康球茎,株行距20 cm×20 cm,在667m 2 的试验地中种植约15000株。试验地用园艺地膜覆盖,遇到连续降雨天气应当及时避雨管理,应选择用玻璃纤维和薄膜搭棚避雨,其余常规管理即可。

2 引种表现

2.1 主要特征特性

2.1.1 形态特征 藏红花为多年生草本,球茎为扁圆球形,15g以上球茎直径3~6 cm,外部有黄褐色膜质包被,内部为白色;叶基生,灰绿色,长条形,叶缘反卷;花顶生,花被6片,花瓣蓝紫色;雄蕊直立,共3枚,雌蕊l枚,花柱3深裂,伸出花被外部,下垂,花柱深红色,花药黄色;花柱为线形,上端宽大,下段渐细呈尾状,上端边缘呈齿状,下端常有黄色花枝;有特殊香味,在桂林开花期为11月,不结果实和种籽。

2.1.2 生物学特性 藏红花喜温和、湿润、凉爽气候,怕炎热,较耐寒,忌积水,属短日照植物。藏红花对温度敏感,不同生长期需要的温度不同。在桂林,藏红花的生育期为6~7个月,最适温度2~18℃,温度低于-10℃时需采取防寒措施;春末夏初时期温度在25℃以上,需要做好遮阳措施,增加球茎的重量。室内花芽分化期最适温度24~27℃,开花期最适温度15~18℃,温度低于5℃或高于19℃均不利于幼花生长。在桂林球茎在11月开花,开花后入土栽培,经冬、春两季生长期开花、结球,夏季进入休眠期。球茎的寿命为1年,每年新老球茎交替更新一次 。

2.2 适应性

藏红花需要充足的阳光来促进球茎生长,因此在大田栽培尽量选择向阳坡地或农田种植,以保证阳光充足,种球得以健壮发育;藏红花需要砂质透气有机质丰富的土壤,有机基肥一定要充足;桂林地区的温度较适合藏红花生长,在夏初如果出现 25℃以上的高温天气,应采取遮阳措施,傍晚及时浇水。

2.3 物候期

在桂林地区,藏红花1年开花一次,入药部位为柱头,5~6月为藏红花休眠期,7~8月为其叶分化期,8~9月中旬为其花芽分化期,9月中旬至10月为其萌芽期,11月为其开花期和花丝收获期,花期20~30 d,1年采收1次,11月中旬种球移栽至田间繁育新种球,翌年3月为球茎膨大期,5月为球茎收获期。

2.4 种球丰产性

经过近3年的试验观测,种球生长时间与主产区相近,在桂林地区田间栽培时间提前至11月上旬,收获期提前至5月初,经科学的田间管理使藏红花球茎增重1倍左右,其中15g以下种球数量占比为12.4%,15~20g数量占比为53.8%,20g以上种球数量占比为33.8%,667 m 2 产种球约660kg,花丝约1kg。

2.5 抗逆性

藏红花较适应桂林的温和、湿润气候,怕炎热,较耐旱、耐寒;病虫害发生较少,发病情况与其他主产区相似;忌积水,在桂林3~5月雨水较多的月份期间,需要做好避雨管理。

2.6 药材品质

藏红花药材的主要有效成分为西红花苷Ⅰ、Ⅱ和苦番红花素,其中桂林产的藏红花中西红花苷Ⅰ、Ⅱ总含量为13.17%,苦番红花素含量为6.24%,符合2020版《中国药典》的质量标准。

3 栽培技术

3.1 种球选择和要求

藏红花是三倍体,植株先天高度不育,仅能通过种球进行无性繁殖 。选择种球时选择有资质的正规苗场购买种球,球茎重量在15 g以上的健康、无病虫害种球。引种时间通常选择在7~8月,此时藏红花种球已经收获保存在室内。

3.2 选地和整地

10月初开始选地、整地。首先选择前茬种有大豆、玉米、花生等土壤深厚、透水性好、肥力充足、偏酸性的砂质地块,也可在农田与水稻轮作,注意藏红花不宜连作。种植前清理田间杂物、大石块,每667 m 2 施加150 kg生石灰粉对土壤进行消毒后,以每667 m 2 施加腐熟牛粪3000 kg、过磷酸钙45 kg、尿素25 kg施基肥,整理抹平后建成宽1.1 m、高0.25 m的畦床备用,四周开排水沟,畦床可以铺上一次园艺地布防草,或用稻草覆盖畦面。藏红花栽培实行轮作,这样可以减少病害发生,旱地栽培一般与玉米、豆类作物轮作,需要每年换地;与水稻实行水旱轮作,不用每年换地。

3.3 球茎栽种

11月上旬将种球栽种到田间,15g以下的小球茎可以提前到10月底栽种,使其生长期更长,有利于种球的生长。栽种时选择在晴天,种植前除净球茎侧芽、剔除病害球茎,在1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300倍液中浸泡1~2h和0.02%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min,进行浸种消毒处理,适当晾干后立即种植。

实行条栽法,15g以下的种球按株行距15×20 cm进行栽种,15g以上的种球按20×20 cm进行栽种,种植深度 8~10 cm,沟宽65 cm,一畦栽培4~5行。球茎种植后,及时浇入定根水,促使球茎尽早生根,栽种的部分球茎仍处于开花期,开花时间可以持续到11月底,此时需要在畦上搭棚做好保温、避雨管理。

3.4 田间管理

3.4.1 中耕除草 种球栽培1个月后,需要采取手工及时拔除杂草,每月松土、拔草1~2次,同时确保土壤透气、保湿。

3.4.2 灌溉排水 球茎栽种后15~20 d浇水1次,促进球茎出苗,入冬前再浇水1次,如遇干旱应及时浇水,如遇大雨要及时疏沟排水,防止球茎腐烂。桂林地区在3~5月,雨水较多,且容易出现连续多日下雨的天气,需要利用薄膜、玻璃纤维棒搭建避雨棚,减轻雨水浸泡对种球的危害。

3.4.3 科学追肥 栽种后15~20 d,每667 m 2 施加稀释20%~25%清水的腐熟牛粪1t,次年2月初每667 m 2施加腐熟牛粪1t和复合肥20kg,2月底每667 m 2 施加复合肥20kg,同时用20%磷酸二氢钙50 kg进行根外追肥,每10 d喷1次,连喷3~4次,促进根基生长。

3.4.4 侧芽摘除 田间管理时,20 g以下的球茎保留1根主芽,培育更大的球茎;20 g以上的球茎保留2~3根主芽,每个主芽可以生成一个球茎,繁育更多的球茎。

3.5 病虫害及其防治

3.5.1 病害防治 腐烂病:在桂林十分常见,危害茎、叶,球茎发黑腐烂,叶片发黄,芽倾斜。发生期:种球移栽出苗后就开始发生,在1~3月病害加重。防治方法:首先做好避雨,做好田间排水,防止积水引发疾病;其次是及时移除腐坏球茎,并用生石灰对洞穴及时消毒;化学防治,在发病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退菌特1500倍液或50%托布津1000倍液浇灌,每隔5~7d喷施1次,连续喷施3~5次,雨后喷施为佳。

腐败病:腐败病危害主芽、侧芽和球茎本身,球茎主芽为黄色、棕褐色或暗红色,导致主芽腐烂后侧芽一并枯死。发生期:移栽田间1个月后。防治方法:首先是采取水旱轮作,其次是栽种前对球茎进行消毒处理,及时移除病株,对病穴用石灰粉消毒,在苗期可采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以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稀释溶液喷洒。

病毒病:病毒病危害全株,使其叶片卷曲、植株生长不良、矮化、提前枯萎、球茎变小。防治方法有:选无病的球茎繁殖,及时移除植株;防治蚜虫,减少传播机会。

3.5.2 虫害防治 蚜虫:蚜虫侵入后,叶片卷曲,植株萎缩,生长不良,常会出现淡黄色条纹花叶和杂斑,植株生长出现畸形等病毒病症状。发生期:常发生在春季。防治方法: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采用40%乐果乳剂1000倍液或7.5%鱼藤精的600倍液的稀释溶液喷洒防治蚜虫,采用20%三氯杀螨砜1000倍液浇淋植株基部或浸泡球茎。

3.6 室内管理

3.6.1 种球采收、贮藏 5月初桂林地区气温升高,藏红花进入球茎采收期,藏红花叶片完全枯萎后,在晴天将球茎逐一挖出,摊放在阴凉处,一周后剔除有病虫伤疤、机械损伤的球茎,按种球的质量分开保存、装框上架,规格通常为15g以下、15~20g、20g及以上,选择通风良好、宽敞的贮存室,上架时应尽量拼紧,主芽朝上。

3.6.2 贮藏方式 5月中下旬进入了藏红花球茎的休眠期,此时需要控制好种球贮存室内的温度、湿度,确保种球能安全越夏,室内温度在20~25℃时为佳,相对湿度控制在60%,用遮阳网做好避光处理,让球茎置于黑暗的环境中。

7~8月正值桂林地区的高温酷暑期,室外温度可达40 ℃,此时藏红花球茎进入了叶分化期。8月中旬至9月上旬,为藏红花的花芽分化期,温度仍然很高。因此,室内应做好降温工作,可以在地面铺上地毯撒水降温,同时提高了相对湿度,并保持室内空气流畅。同时,要做好防虫处理,在门窗口安装防虫网、诱虫灯,在室内放置粘虫板用于诱杀虫蛾,防止其在藏红花球茎上产卵 。

9月下旬进入了藏红花球茎雌雄蕊的分化期,此时球茎的顶芽开始萌发,室内温度控制在25 ℃左右,相对湿度控制在80%。此时可以移除遮阳网,增加自然光照,当遇光照不足的天气,及时打开日光灯补充光照,同时要及时调换藏红花球茎的摆放位置,让藏红花球茎接受到均匀的光照、温度和湿度。日常管理中要做到及时剔除无芽、黄芽、弯曲芽的藏红花球茎,健康的球茎一般留主芽2~3个,多余的侧芽及时抹掉,确保主芽获得足够的营养,保证花芽的健壮生长。

11月藏红花球茎花器官形成,进入藏红花的始花期、盛花期,此时室内温度应提高,保持在25 ℃以上,相对湿度控制在80%,保证光线充足,提高藏红花花丝的质量和产量。

3.6.3 及时采收 在桂林藏红花花期一般分为室内采花期和田间采花期,在11月上旬在室内采摘收获第一批花丝,此时种球营养供应不足易导致花朵发育不良,出现死花现象,应及时移栽田间收获第二批花丝。藏红花只有主芽开花,侧芽、细芽需要及时抹除,每个主芽可以产1~3朵花,花期在20~30 d,盛花期较短,开花集中,一般是早上开花,当日晚上蔫萎。因此,当藏红花进入始花期,待藏红花的花瓣半开或者是柱头露出时即可采收。采收时摘下整个花朵,及时分离藏红花的花瓣、花柱和花丝,防止花药沾在花丝上影响药材的质量。将采收的花丝放入通风处自然晾干或烘箱内烘干,烘箱温度设置在55~60 ℃左右,烘干时间为 3~4 h 。藏红花的花丝不能直接在阳光下暴晒,通常在晾干或烘干后将药材用真空袋进行包装,保持药材干燥。

藏红花大田种植要求(藏红花在广西桂林的引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