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迪君 赵丽芳 长篇弹词《金陵杀马》55回“摆本进京

(你可以在喜马拉雅中搜索以上书目的录音)

我的记忆日记(我的听觉日记2022-9-4)(1)

【故事梗概】彭玉麟提审张文祥,并将李桂兰冤状也给他看了。文祥为了让全国百姓都知晓马贼的卑鄙丑恶,就对彭说一定要皇城派钦差来审问,自己才能招供。慈禧看了彭的奏章,考虑再三,最后决定让曾国蕃到南京去审理此案。

【细节梳理】彭玉麟问张文祥,姓甚名谁、今年几岁、哪里人士?张文祥一概不答。彭玉麟就盯住文祥看着,也不出声。闷了将近一分钟,突然叫了“张文祥”三字,文祥条件反射地应了一声,马上又反应过来,就说了声“你叫谁?”彭玉麟说,就叫你!文祥说我不是。彭又说,我不但知道你的名字,我还知道你与马新贻是结拜兄弟。文祥只得低头不语。彭玉麟又拿出李氏的冤状说道,这是你大嫂李桂兰的状纸,你还不承认?李氏写完状纸就上吊自尽了,你还不信?文祥抬头一看,彭玉麟手中确是一张状纸。于是就说,拿来我看!彭玉麟欲将状纸递给差役,边上的漕运总督张子藩,连忙阻拦。彭对张说,张大人不用担心,张文祥既然能自首公堂,想必他是一条英雄好汉,他不会做出无赖小人之事。于是让人将李氏的冤状递给了文祥。文祥接过状纸一看,果然是大嫂的笔迹。睹物思人,文祥看着看着就留下了热泪。大嫂在状纸中,将马新贻在处州投降太平军,苦苦哀求骗取了大哥的信任,然而三人结拜弟兄。没过多久,天京告急,陈张带兵赴金陵勤王。马贼趁机将大嫂奸污,大哥又遭马陷害,接着又逼死了弟媳王兰英。看着看着,文祥心中一段怒火,马新贻罪恶累累,就是千刀万剐也不为过。

文祥在回忆自己与大嫂李桂兰相识的经历时,吴老师补充了一段李氏的身世。原来李氏幼年丧父又丧母,没人抚养就被买入了娼门。桂兰长得标致,又十分聪明,所以到接客之年,已经有了名声,但她发誓只卖艺不卖身。那次文祥与金威经过妓院门前,看见一位富商要强行娶桂兰回家为妾,桂兰至死不从,于是金威帮桂兰赊身,以兄妹之情待之。直到攻取处州城之后,金威始与桂兰成婚,文祥也从那时起与自己的表妹王兰英结婚。婚后不久天京告急,两对新婚夫妇双双分手。谁料这次一别,桂兰与兰英再也没有见到自己心爱的丈夫,真是苦命的一对姐妹。

彭玉麟要文祥口供,文祥就说,你不要问我,我不会在这里招供。要我招供必须答应我三个条件,第一此案必须由朝廷派钦差大人前来审问;第二要公开审理,让老百姓当场听审;第三(为什么吴老师只说了两个要求,那第三个要求是什么呢?听客们可以自己想像,我以为他是要给妻子王兰英立牌坊。王兰英尸体被放在一个大皮箱中,葬在总督衙门的后花园里,这是金万云告诉张文祥的。)彭玉麟觉得马新贻官为一品,自己也是一品,所以需要钦差审他并不为过。然而在审问时,要让老百姓听审,这一点恐怕办不到,因为马新贻太可耻,案情若被百姓知道,有失大清官员的体面。所以只能将张文祥先关押起来,一边写奏章,命人六百里加急飞马送往北京。

慈禧一连接到南京三封六百里加急奏章,才知道两江总督马新贻在阅军时遇刺;接着又收到奏章说马因中毒毙命;接着又知道,刺客名叫张文祥,刺马一案,案情复杂,彭宫保奏请老佛爷派钦差来南京审问罪犯。慈禧十分赏识马新贻,因为马新贻年轻有为,是朝庭中屈指可数的人才,又是曾国藩的学生,所以慈禧接到奏章后,心中十分痛心。当然他不知道马新贻是个人面兽心的畜生,所以决定派曾国藩为钦差大人,前往南京审理此案。

【唱词记录】

05′37″张文祥(赵):哭恩嫂哭得肝肠断,我恨马贼,咬牙根,要把你碎石万段也难解恨。恩嫂自尽短见去,与哥哥泉下再相亲,这黄泉路上又添一冤魂。

20′37″慈禧(赵):石头城里起风云,有人杀死我南洋臣。想这金陵是长毛造反地。如今是洪杨反逆不自信,我时时防,要留神,又恐它蠢蠢欲动要惹祸生。选曾国蕃,曾涤生,他担重任,为我看守这南大门。但因国事需要调天津,曾国蕃推荐他爱门生。想这马新贻乃是个有功人,他是而立之年官一品,乃是大清朝少有的年轻人。如今闻公保,把本章皇城进,哀家不由要细思忖。有谁人能胜任,为哀家尽忠心,为我看好这南大门。又有谁人敢往金陵去,将马督一案来审分明,要这刺客重贼口供认,那拉氏,下决心,只有那故功老臣曾涤生。

我的记忆日记(我的听觉日记2022-9-4)(2)

【评弹史话】

饶一尘(1935一?)弹词演员、作家。原名时锡,江苏常熟人。1948年师从魏含英学《珍珠塔》。1950年后与赵开生拼档说唱《珍珠塔》、《秦香莲》、《陈圆圆》等长篇书目。1953年又拜黄异庵为师。1958年至1959年间与石文磊拼档。1959年底加入上海市人民评弹工作团(今上海评弹团)为编剧兼演员,以编剧为主。80年代曾与赵开生拼档说唱《珍珠塔》,又与郑缨拼档说唱《陈圆圆》。曾参与创作、改编中篇评弹《人强马壮》、《假婿乘龙》、《女排英豪》、《踏雪无痕》,短篇弹词《礼拜天》,开篇《饮马乌江河》、《爆竹》、《王熙凤》及书戏《洋场奇谭》等。其中短篇《礼拜天》,曾于1958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其书艺说表有力,层次分明,脚色富有感情。与赵开生拼档,配合默契,搭口严谨。除唱“魏调”外,亦唱“蒋调”。 (摘自《评弹文化词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