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胶东人饮食(半岛内陆胶东面磕子)(1)

胶东面磕子习俗是流传甚久的民间习俗活动的一种形式,它分市于胶东各个县市区,其中,莱阳、栖霞、福山、蓬莱、莱州、牟平、荣成、文登,习俗规模具有广泛的普遍性和影响力,被公认为胶东面磕子习俗的代表。

胶东面磕子习俗,是胶农民一种特有的民俗活动,流传于辖区内的十几个县、市、区。

胶东面磕子习俗与岁时节令,祈福延寿、嫁娶生子、喜庆节日是一体的,人生礼仪与民俗活动相互承载着历史和传统、艺术和文化。

胶东面磕子的渊源是以面食历史发展为基本标志的,面磕子雏形是从烧饼造型引发而来。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这个时期面食制作开始向审美方向转化,饼的装饰更加丰富多样。

另外,风俗面花食品与民俗活动相互承载,使面食制品进一步向艺术化发展,《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有七夕制巧果。面食巧果的盛行逐渐形成了较完整意义上的面花,面磕子的产生就成了必然。

经过风风雨雨能够保存完好的几百年原生状态面磕子,可是弥足珍贵了。

山东胶东人饮食(半岛内陆胶东面磕子)(2)

如今,在农村还广为盛行“七月七,磕巧果”的习俗。七夕节,妇女们把成盆的面发酵,使它们轻软暄透,面眼均匀,进而反复揉擞,达到软如膏,白如玉的程度,把面团捺入面磕子中定形,再磕出来。全新带有浮雕式各种图案的面形便产生。

胶东面磕子习俗正是从传统的面食制品向审美方向转化演变而来,如今面磕子习俗已跳出农村,进入了城市,而面磕子习俗作为农民心灵的寄托,依然以它特有的淳朴自然,悄悄地在每家每户生存着。

面磕子,用来制作面食的模子(古代称为“范”)分为火烧磕子、月饼磕子、巧果子、糕点磕子,吉庆民俗磕子等等,民间称呼多样。果模、果磕子、磕子、小磕儿。

“果”指用面磕子磕出的面形,如称桃酥为“桃酥磕子”,鱼形面食为“鱼果子”等。

面磕子的材质:

石制面磕子取材于莱阳、莱州、栖霞产的滑石。泥制面磕子大都以莱阳、龙口、栖霞一带的红、黑、青、黄颜色的陶土烧制为主。木制面磕子质地细腻,经络曲美,紧实耐久,凿刻起来有很好的韧性,非常适宜胶东面磕子刀刀见形的需要。

百年以上的面磕子一般是用枣木和梨木凿刻而成的,材质华贵细腻,色泽红润,光素天纹,手感沉厚,不易磨损。经过几百年岁月洗礼,而形成厚厚的包浆,变得黝黑发亮,如油一般细腻润。

民国以来的面磕子使用材质有变化,轻巧有灵气,但缺少沧桑厚重感,显得生和浮华,泥质和石质面磕子充分利用了材质特征,巧妙与凿刻工艺和使用功能结合起来,与人的关系自然和谐,原始淳朴。

材料成为艺术语言是胶东面磕子注重的一种倾向。元、明、清时期的面磕子无论俵用何种材料,在材质上,色泽上,形状上都能因材施艺,显瑜掩瑕。如饽饽形、桃形等面哇子利用枣树、梨树的半径,进行深凿刀刻。有的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开裂,古人用铁锔子连和,锈迹斑斑的锔子与包浆厚厚的面磕子交融生辉。这种原始形态,承载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面磕子的凿刻形式:

胶东面磕子有阴刻、阳刻、阴阳兼刻三种形式,多数以阴刻为主,步骤先凿后刻,胶东面磕子板材平面上画上图案轮廓后,用圆凿或平凿,刀刃向图案中心层层进刀,经过凿粗型,刻细型等步骤,使凹形达到方圆转折灵动的效果,再以凹形底面进行图案的创作刀刻,熟知刻技者,要会其意,而变化于手。充分表现了图形构成的趣味风格。

山东胶东人饮食(半岛内陆胶东面磕子)(3)

面磕子又分深凿和浅凿两种风格,七夕节用的巧果面磕子凿的深在05至2厘米之间,宽在2至10厘米之间。因凿的浅,双面凿刻风格就非常多见,图形数量多的达到二十几个,既丰富多样,又快捷方便。

胶东面磕子大都采用单叠凿刻法,常见从凿刻成凹形的形在视觉上显得很舒服。底部平面也多见,利用刀刻深浅变化和丰富图案掩盖了其呆板不足,双叠至六叠凿刻法在面磕子中也多见,越多叠凿刻,层次变化越丰富胶东面磕子透着乡土气息,表现题材极其广博,且寓意深远。

光鱼的图形就有上百种。果品植物类中,以桃、莲蓬、花卉图形变化最丰富。生活用的类以篮子、枕头顶、荷包图形变化最多。语言文字图形书写形式有大篆、小篆、楷书、行书、魏书、隶书,其中“寿”字的变化式样最精彩。

另外和时事相关联的也有许多,如辛亥、民国时期的有相关旗帜,“世界和平”,“忠”字等。

面磕子图形的寓意

面磕子图形是百姓喜闻乐见,最大众化的内容和形式,通过面形来寄寓祈吉呈祥、福善嘉庆之愿望和理 达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目地。

例如面磕子中的“磐”示普天同庆之意:犀角有“心有灵犀一点通”之意;“艾叶”表示有仙福气、运气、吉祥的象征;“双鱼”表示夫妻情意绵绵,恩爱同心;一平的征兆,也预示着当年吉祥如意;“太极图形”有智慧之活水,滋息,德业日升之说;“法螺”表示大法之雄猛;“石榴”寓意榴开百子有福禄之意,充溢灵气,起避邪之用,枕头顶图形面磕子深得胶东人的喜爱。

在栖霞、福山、蓬莱等上要放两个枕头,把两个带“喜”字枕头顶面饼用红绳扎好,由三头新郎新娘就咬一口面饼,共迈二下,意祝新人成双成对,白头偕老果子隐寓新郎精力朝气勃勃,莲蓬果子隐寓新娘早生贵子。

孩子过“摆放的物品中就有“福”、“鲤鱼跳龙门”等图形的面果子,孩子抓到福平安;抓到“鲤鱼跳龙门”寓意宏图大展。有过生日的,无论年龄子,蒸熟后的第一个寿桃要先给过生日的人吃,寓意“长生不老”、“延百岁”。莲子果子是胶东人心目中不可替代的面食形象,出锅前,印点儿,显得格外娇艳。

“荷”与“和”、“合”谐音,象征夫妻“和睦恩子:多子,比喻“多子多孙”。腊月二十六日,家家都要蒸一大锅莲和串门走亲戚馈送礼品之用。有的农家盖新房上梁时,要抬一簸箕,扔给下面劳作的人们,寓意新家完美,人丁兴旺,天降圣物。

鱼形面磕子蕴含着大海生生不息强大的精神力量,因为海文化是胶东民俗的魂,对鱼的依赖和痴迷更有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愫,完全渗入姓日常生活和意识之中。鱼与“余”谐音,视为吉祥物,常用来比喻吉庆和幸运。由面磕子磕出的面形鱼,称为“鱼果子”或“面鱼儿饱满,只能象征性吃一块“鱼头”或“鱼尾”。吃鱼头寓意来年聪明敏捷,吃鱼尾寓意来年生活游刃有余。

山东胶东人饮食(半岛内陆胶东面磕子)(4)

由面磕子所影喻的民俗文化,在胶东的每个镇、村、户都熠熠发光,面磕子创造出的吉祥图案迎合了人们向往幸福、平安长寿富贵的心理需求,他们已经深深扎根在胶东民间丰腴的民俗文化土壤中。

(整理:唐风新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