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继续收看诸葛文化。上集说完了豫州,我们再聊聊与豫州联系较密切的荆州。荆州,地跨长江南北,从河南南阳盆地直到今衡湘一带,包括了现今湖北、湖南两省,广东、广西、贵州边缘地区,还包括今巫山县(当时称巫县)、奉节县(当时称白帝城)等重庆部分地区。在当时各州中,荆州是从中原到南粤的泱泱大州,地域最广。
东汉末年,辖地有南阳郡、南郡、江夏郡、桂阳郡、武陵郡、零陵郡、长沙郡等七郡。刘表入主荆州后,汉献帝又从南阳郡分出章陵郡,变成八郡。而《三国演义》里被经常挂在嘴边的“荆襄九郡”,实际上是元明时期杂剧、小说等文学作品中臆造出的历史地理概念,不见于正史。汉末三国时期,荆州从未下辖过九郡,史籍上只有“荆州八郡”的称谓。
荆州的治所不定,原曾治武陵郡汉寿县(今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后荆州刺史王叡移至南郡江陵(今湖北荆州)。刘表入主荆州后,移治襄阳。
荆州南阳郡,为什么能成为当时“天下第一大郡”豫州和荆州联系密切的原因在于天下第一大郡南阳郡。南阳郡是古代南北政权争夺的一个军事战略区。两汉时期,楚文化对南阳郡影响力还很大,因此将南阳郡划到了荆州。这使得荆州一跃成为当时全国人口最多,面积第二大州。
南阳郡是一个大大的盆地地形,后世称为南阳盆地。这里群山拱卫,安居中国腹心地带,北为伏牛山,东为桐柏山,西依秦岭,南部为大巴山余脉,东南部为大别山,而中间形成了相对平坦的盆地,形状如“碗”,因而南阳郡治所,被称为“宛城”,也就是现在河南南阳市的位置。南阳盆地沃野千里,拥有汉水、湍河、白河、唐河四条发达的水系,加上雨水充沛、阳光充足的亚热带气候,因此养活了几百万的人口。
交通方面,虽然南阳盆地四周群山环绕,但占据南阳盆地的宛城,可威胁关东平原的长安、洛阳盆地的洛阳,以及华北平原上的关东各州郡;占据南阳盆地的襄樊地区,可威胁汉中盆地的汉中、四川盆地的成都,江汉平原的夏口及荆州南部各郡。
因此,几乎历朝历代的南北统一战争,南阳盆地都是至为关键的战略要地。谁只要能够占据南阳盆地,瞬间天堑变通途,天下之地可以尽通其中。而北方势力虽然可以由江淮地区进逼长江沿岸,但江淮地区河流纵横,地形复杂,历来出兵江淮,胜少败多。而且北方多以骑兵为优势,江淮出兵,势必要来一场浩大的水战。并且襄阳不破,时时刻刻威胁着中原王朝的腹地,造成围魏救赵的局面,还有被封锁在江汉沿线的可能,造成关门打狗之势。
而直接攻襄阳则不同了,襄阳虽然坚固,但北方势力可以通过陆军夺取,从而避开大规模水战的可能。以襄阳为据点,北方的士兵及战略物资,即可在此中转,进入长江水系,进而威胁夏口(今武汉)等南方长江沿岸各地。
虽然南阳郡地理位置优越,但这里却是四战之地,纵观中国历史,还没有一个朝代靠南阳做为根据地,一统天下的。即便是东汉光武帝刘秀,出生于南阳,起兵于南阳,但发迹却是在冀州和河内郡。华夏上下五千年,南阳在北方中原势力与南方楚文化势力的争夺中,交融交汇。直到现在,南阳保留了南北饮食起居生活文化。只不过南阳盆地在后世的争夺中,北方文化一直强有力地主导这一地区。中国历史上,由北向南统一全国的王朝,占绝大多数。因此,直到现在,南阳盆地的大部分,都归到了属于北方的河南省。而北方攻打南方的战略要地襄阳,在历史上的地位也就尤为突出。只不过后来随着后世建都,逐渐抛弃长安和洛阳,襄阳的战略地位也在逐步下降。
草根英雄孙坚迅速崛起之道:不择手段,拼尽所有回到东汉末年的南阳时局中。黄巾之乱时,荆州南阳郡黄巾军渠帅张曼成,自称“神上使”,攻杀南阳太守褚贡,率数万人屯兵于宛城。不久,新任南阳太守秦颉讨伐张曼成,将其斩杀。到公元186年,江夏郡的士兵赵慈发动叛乱杀死南阳太守秦颉,攻破六个县城。同年六月,荆州刺史王叡和新任南阳太守羊续联合一起击破赵慈,斩首五千余人,南阳平定。汉灵帝以王叡有功封其为安次侯。同年十月,武陵的蛮人又作乱,王叡率领州郡兵讨伐平定。
公元187年,荆州长沙郡区星自称将军,聚众万余人围攻城邑。朝廷以孙坚为长沙太守,孙坚到任数月便击败区星平定长沙叛乱。朝廷又进封其为乌程侯。对比此时的刘备,还在为争取自己的黄巾之功而努力,最终也只得了个安喜县尉的小官。
孙坚在史书上有说是兵圣孙武的后人,其祖上世代在吴地做官。然而,有说法是孙坚是孤微发迹,压根就只是当地的地痞小混混,还沾染了山越人的蛮霸。可以说孙坚的起点,要比刘备还要低,属于草根崛起的初代英雄。
但是,孙坚的崛起,要比刘备迅速。这是因为刘备在崛起之时,还是太忠厚老实,许多捷径、旁门左道,他做不来。而孙坚没有刘备的思想包袱。孙坚在娶吴郡吴姓名门望族的女儿时,受到了他们家族人的奚落,认为孙坚是轻狡之徒。孙坚听到后,自尊心很受伤,深感受辱而愤懑。要不是后来的吴夫人,为保全族人,答应嫁给孙坚。孙坚很可能睚眦必报,给予吴家沉重的打击报复。
孙坚的地位,是靠自己用命打拼出来的。十七八岁的时候,他就一人单刀驱赶一伙海盗。而且他还不是专使蛮力,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还能急中生智,用手向东向西指挥着,假装!分派部署人众对海盗进行包抄围捕,吓得海盗们四散逃跑。他这一大胆成功的豪赌,让其获得了代理校尉之职。之后,会稽郡人许昌在句章兴兵作乱,自称阳明皇帝,与其子许韶一起四处煽动诸县,聚集起同伙数以万计。孙坚以郡司马的身份召募精良勇敢的壮士千余人。会同州郡官兵,协力讨伐,击溃了这股势力。
孙坚因功被任命为盐渎县丞,数年后,又相继改任盱眙县丞和下邳县丞。孙坚历任淮泗地区三县县丞,所到之处,甚有声望,官吏百姓也亲近顺服。到黄巾之乱时,朱儁奏请孙坚担任佐军司马,参与平叛。孙坚在淮、泗一带招募了一些优质士兵,加上跟随他在下邳县当差的同乡少年,共得淮泗精兵一千人。此后,孙坚便率领这一千多士兵,随朱儁南征北战。
淮泗地区,指的是淮河流域、泗水地区,后世多指现在的以江苏徐州(古为彭城)为中心的方圆两百公里的区域。这片区域正是“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之地。当年项羽就是靠着淮泗一带的三千江东子弟兵,称霸天下。后世谢玄凭借淮泗地区的北府兵在淝水之战中,击败了强大的前秦军队;朱元璋仰赖淮泗地区的淮西军,消灭群雄、推翻蒙元、建立大明。
这里自古就有英雄地、帝王乡的称号,是古代出帝王最多的地区。这一地区历史上处于兵家必争之地,特别是国家分裂动荡不安时,可以说是战火连绵不绝。再加上淮河自古水患不断,灾害频繁,由此筛选出来的都是非常能打的“淮泗精兵”。
加上孙坚作战悍猛,犹如江东猛虎,身先士卒,常置生死于度外,因此锻造出了一支令时人敬畏的剽悍部队。事实上,后来的关东联军讨伐董卓,基本上都以失败告终,唯独孙坚这一路,打了许多大胜仗,让董卓非常忌惮。最终,逼得董卓迁都长安。
孙坚通过这支部队立下了比早期刘备更大更令人信服的战功。他跟随朱儁攻克了汝南和颍川黄巾军占领的宛城,直接被朱儁表奏为别部司马。演义里有说,孙坚能顺利当上别部司马,也有孙坚向朝中使的人情。很有可能,孙坚贿赂过当时的十常侍。
后来,在平定西凉边患的战役中,多有功劳,于是朝廷将其调到中央当议郎,相当于在中央进修,是朝廷要重点培养的储备干部。
这次荆州长沙郡区星的叛乱,正是孙坚人生中最关键的时刻。孙坚终于以长沙郡太守的身份,一跃成为了一方诸侯。随后零陵、桂阳二郡周朝、郭石等起兵响应区星,王叡便出兵与孙坚合作讨伐。途中王叡因孙坚出身低下、行事粗野便与其产生矛盾,对其多有轻视言语。
孙坚的自尊心受辱,后果非常严重。公元189年,董卓欺君乱政,王叡准备举兵讨伐。但因与后方的武陵太守曹寅不和,打算先杀死曹寅杜绝后患再放心出兵。曹寅感到害怕,于是伪造朝廷使者光禄大夫温毅的檄文,列举王睿罪状,挑唆孙坚逮捕王睿。孙坚借机报复,佯装不知,派兵用计偷袭王叡所在的治所江陵。当王叡问及孙坚为何攻打他。孙坚直接爽快地说不知道,没有理由。最终王叡被逼饮金水而死。
关东诸侯会盟讨董的时候,为什么袁术会屯兵鲁阳,而不是老家汝南孙坚错杀王叡,是有着自己报复的心理。如果在太平盛世,他难逃被咎责。而现在是董卓乱京,关东诸侯群起响应的乱世中。孙坚成功地傍上一位大人物的大腿,他就是四世三公汝南袁氏家族的新生代代表人物之一——袁术。
袁术在十常侍之乱,何进被杀后,跟着袁绍一起,冲进了皇宫,将宦官诛杀殆尽。然而,这个胜利的果实,却尽被趁势入主京城的董卓摘得。袁术和袁绍一起逃出了京城。董卓为笼络住袁氏的两位兄弟,将袁绍表为渤海太守,袁术表为后将军。于是两兄弟分道扬镳,一个去渤海发展,一个去南阳郡的鲁阳发展。
关于袁术出逃鲁阳,可能都会有个疑问:为什么袁术不去自己的老家汝南,而选择鲁阳。有说法是袁术在京城的时候,担任的是虎贲中郎将。在剿除皇宫的宦官势力的时候,是带着一波亲信虎贲军冲进皇宫的。逃出京城时,他也是带着这支亲信贲军跑路的。
鲁阳归属于南阳郡,今为河南平顶山市鲁山县,紧邻司隶校尉河南尹的地界。鲁阳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环山,境内流经一条滍水,可以入汝河,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这里还是中国最早的长城——楚长城最精华的地段,号称楚长城百关之首的鲁阳关,就设在这里。
春秋时期的楚国,凭借伏牛山和桐柏山系的天然隘口,置关建塞,修筑长城、城邑,以阻塞并控制军事要道,筑方形长城用以屯兵驻守,进而与中原诸侯相抗衡,“控霸南土,争强中国”。后人推测当时的楚长城大致应该分为北线、东线、西线三部分,整体轮廓略呈“∩”形,故称“方城”。从春秋时期楚修长城开始到韩、魏“南袭楚,至于邓”的370余年间,中原诸侯军队都没能攻破楚方城,很多战争止于方城之外。楚长城的防御工事,直到上世纪解放战争时期,仍发挥着作用。
袁术屯兵于此,其一,可以避开司隶校尉管辖的范围,以免董卓找麻烦,同时又紧挨洛阳,随时可以应对京城的变动;其二,可以借助鲁阳关的防御工事,发展自己的势力的同时,也减少与南阳郡太守的矛盾冲突;其三,万一自己腹背受敌,还可以由水路入汝河,由汝河直接奔回汝南老家。
190年前后,袁术响应讨董号召,屯兵南阳郡的鲁阳。袁术是朝廷的后将军,是全国武装里排进前十的军队领袖人物,事实上已公然叫板中央朝廷。他的声望在豫州、荆州一带极高。此时的荆州一带宗贼势力猖獗,它不同于一般的山贼和叛军。它是地方宗族豪强势力,为了自保联合起来的军事力量。他们为了维持自己的军事存在,往往会劫掠周边的郡县财富,干得同样是打家劫舍的绿林之事。因此,被官方定性为“宗贼”。
袁术的到来,就像自带光环的明星一样,让这些宗贼们纷纷投奔袁术而来。在他们看来,袁术就是给他们洗白,争取美好的未来和前程的贵人和大人物。不仅是这些宗贼们,活跃在汝南、颍川郡的黄巾军何仪、刘辟、黄邵等部,也各自带着数万人马,投靠袁术。
孙坚更像袁术的“马仔”,砸别人的场子,替老大争地盘
而真正让袁术迅速崛起的是江东猛虎孙坚的投靠。孙坚杀完荆州刺史王叡后,自知已经回不了头去安心当长沙太守了。他看到袁术屯兵鲁阳欲讨伐董卓,也听闻了关东诸侯浩大的讨董声势。他认为可以在这场乱世中,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于是,派人前往鲁阳,商议投靠之事。袁术垂涎孙坚兵容之盛,也考虑确实手下需要一位能打胜仗硬仗的得力战将。因此,袁术向孙坚抛来橄榄枝,表孙坚为假中郎将。作为后将军,袁术有权组织“幕府”,任命“司马”、“长史”等参谋人员。而此时为了适应军事作战需要,袁术等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势力,开始大量任命中郎将一职给自己手底下带兵打仗的将领。假中郎将一职,或许就是副中郎将或者代理中郎将的意思。
孙坚得到任命后,其实是舒了口气,赶紧带着部队,北上去往鲁阳投靠袁术,顺便搭上这次讨董联盟军的快车,一战成名。
或许可以大胆猜测,袁术吸纳孙坚,是另有深意。他想让孙坚成为自己的一把利剑,或者说是甘心背锅的马仔。袁术当时不敢干但又确实想干的事,就是吞并南阳郡。而此时的南阳郡,被董卓委任的张咨做了太守。
孙坚要干的事情,就是继续破坏。于是,孙坚带着部队,打着讨董的大旗,以假中郎将的身份,下公文要求太守张咨供应粮草。张咨没有理睬他。于是,孙坚就设下鸿门宴,将没有防备的张咨又干掉了。袁术趁机将南阳控制在自己的手里。
孙坚则继续率兵北上,到达鲁阳,与袁术相见。于是袁术和孙坚联手,共同屯兵鲁阳。孙坚就在鲁阳休整部队,厉兵秣马,准备进军讨伐董卓。
而公元190年初的刘表,刚刚接到中央的荆州刺史任命。刘表此时面对的是一个非常动荡不定的荆州局面。可以说前路凶险万分,稍有差池万劫不复。刘表没有选择退缩,单骑进入荆州地面,笼络荆州南郡望族的蒯良、蒯越兄弟,与襄阳望族蔡瑁联姻。
借助他们的力量,清理宗贼势力,收拢人心,以及在各州郡长官中树立威信,让自己能坐稳荆州之主的位置。
事实上,190年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刘表只能割据南郡一带,其荆州刺史的治所也不得不迁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中心——襄阳。未来的他,几乎将所有的心思用来处理荆州的内部矛盾,诸如解决地方宗贼势力,以及荆州郡太守反叛独立等,很多棘手的问题。对于一个刚被中央派遣到地方的刺史长官,他自知无力参与这样激进冒险的反董联盟中。
说完荆州,顺带将东汉三国存在感最低的交州,简单介绍一下。东汉的交州,长期被一位交趾郡太守士燮控制。中央及地方割据豪强下派的多个交州刺史,都因各种原因,未能久坐交州。也赖士燮活到了九十岁,其士氏家族几乎控制了交州各郡要职。由于地处偏远,远在今越南境内,兵微将寡,道阻且长,因此纵观整个东汉三国历史,交州都是一个“打酱油”的存在。
好了,这一集的解说就到这里。下一集我们最后聊一聊东汉西部三大州,在公元190年的态势。感谢谢大家的收看,我们下集见!
本文配图来源于网络和影视截图,侵删。因能力有瓶颈,知识有盲点,如有表述不正确之处,欢迎各位三国历史爱好者,留言讨论,必定虚心接受批评。在此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