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5月,四大须生之一、高派创始人高庆奎因嗓音失润,无法演出。1938年,高庆奎到中华戏曲专科学校任教,后至富连成社任顾问。

1942年2月4日,高庆奎故于北京烂熳胡同寓所。

高派二李指的谁(天使谭高派二代)(1)

由于高派太讲究“本钱”,属于“曲高和寡”,传人并不多。

高庆奎先生亲传有白家麟、王斌芬、虞仲衡、马少襄、王仲亭、范钧宏、李和曾及高庆奎大女婿李盛藻等。私淑弟子最为出名是李宗义

高派二李指的谁(天使谭高派二代)(2)

李盛藻、李宗义、李和曾

今天,重点给大家讲讲高派二代的三位“李先生”。

一、李盛藻:高庆奎外甥、女婿,富连成社“盛”字科老生,宗高学马。

李盛藻(1912年-1990年),京剧老生。父李寿峰专工老生。

李盛藻自幼好学,8岁入富连成科班,从萧长华、蔡荣桂、雷喜福、王喜秀、王连平学艺,得到师兄马连良亲传,后又向舅父高庆奎学习高派。艺兼马、高两派之长。后自组文杏社,挑班演出于南京、天津、东北等地,与高盛麟、陈丽芳、袁世海、贯盛习等同台合作。1960年调北京市戏曲学校任教,1979年又在中国戏曲学院兼课。曾经在荣春社做教师。

李盛藻嗓音高亢,身段优美,唱做俱佳,表演洒脱自然,为高派艺术主要传人之一。

高派二李指的谁(天使谭高派二代)(3)

李盛藻饰演《赠绨袍》

主要传人弟子有赵世璞、杜镇杰,李崇善、白元鸣、赵玉民、徐维奎、冯志孝、周铁林等都曾受过他的教诲。

与高庆奎长女高亚荣结婚,生有一子一女。子李正平,亦工老生。

高派二李指的谁(天使谭高派二代)(4)

李正平

李正平,1947年生于北京,曾受教于马连良,胡盛岩,杨菊芬,迟金声,钱元通,白元鸣诸先生,又曾向舅父高盛麟、高世寿问艺,功底扎实,戏路宽泛,尤以唱作并重剧目为佳,长靠,衰派均有见树,红净戏又具盛麟神韵。1979年调入中国戏曲学院任教,曾任学院导演系副主任,中国戏曲学院实验剧团团长等职。

二、李和曾:中华戏曲专科“和”字科学员,高庆奎、周信芳两位大师的弟子。

李和曾(1921-2001),9岁考入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初学刀马旦、武生,并为程砚秋先生配演娃娃生。此后为京剧“高派”创始人、著名艺术家高庆奎先生所器重、培养,专工老生。1939年拜高庆奎先生为师。1955年李和任中国京剧院二团副团长(后为团长)。

高派二李指的谁(天使谭高派二代)(5)

高派第二代传人李和曾先生

1961年又拜周信芳先生为师

李和曾有一条好嗓子,高、厚、宽、亮,音色别具一格,直到八十年代初,花甲之年,仍然是满宫满调。在掌握"高派"艺术的基础上又兼修"麒派",没有门户之见,表演上既有"高派"激昂高亢的风格特色,又借鉴"麒派"的浑厚洒脱的艺术特点。

李和曾亲传弟子有辛宝达、李文林、倪茂才等。

高派二李指的谁(天使谭高派二代)(6)

李和曾夫人,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李忆兰

李和曾的妻子是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李忆兰

三、李宗义:远宗谭、刘,近宗高、余,自学成才的高派名家。

李宗义,祖居天津,生于一九一三年。十四岁时,结识了天津名票王梦鸿(王庾生之弟),认王为师,受益很多。十六岁时,被邀参加一场义务戏的演出,李宗义表现出众,铁嗓钢喉,一鸣惊人。

一九三七年他二十四岁时赴北平演出。

高派二李指的谁(天使谭高派二代)(7)

李宗义

北平名家荟萃,若无独到之处是不容易受到观众注目的。李宗义以其高亢挺拔、响遏行云的嗓音,英姿勃发地出现在北平的舞台。第一场打炮戏为《四郎探母》。当时已享盛名的奚啸伯,看了这出戏以后说:“这个演员今后是我的劲敌!”

接着,他又演出了《群英会》、《借东风》、《杨家将》、《大探二》、《苏武牧羊》等戏,与他合作的有姜妙香、茹富蕙、李多奎、马艳芬、梁慧超、哈宝山等。北平的观众对李宗义的演出深为叹服,他竟然在这京剧的发源地站住了脚跟。

李宗义来北平也是为了求师访贤。

一九三八年,他拜著名演员鲍吉祥为师。鲍吉祥舞台实践经验丰富,门徒很多。李宗义诚意求教,潜心学艺,从而艺术造诣不断加深。

人们称道李宗义是髙派老生,可是他始终没有机会直接受业于高庆奎。他演的髙派剧目完全是从唱片中学来的。

1938年一次宴会上,他曾与髙庆奎相遇。席间,李宗义对倾慕已久的高庆奎表示极大的敬意,髙对李也亳无掩饰的流露出爱才之情。李宗义虽有拜髙为师之心,但因高先生身体多病,此愿一直没有实现。

无缘拜师高庆奎先生,是李宗义一生最大的遗憾。

关于李宗义的戏路宗派问题,他曾对人说:“我不是完全学髙派,是根据个人条件,博采众长,谁的唱作好,我就学谁。”他不拘各种髯口的戏,一律都学都唱。如《战太平》、《奇冤报》宗谭富英,《甘露寺》、《四进士》宗马连良,《白帝城》宗王又宸,《辕门斩子》摹刘鸿声,至于《逍遥津》、《斩黄袍》则摹髙庆奎。到晚年他专攻高派。

高派二李指的谁(天使谭高派二代)(8)

李宗义靠刻苦自学终成全国驰名的京剧演员,是值得记叙的。他并非梨园出身,没坐过科班,初无名师指点,只凭个人默解,勤学苦练,朝夕钻研,模仿各派京剧演员之长,在演出时一丝不苟,尤其在特技方面必求完整。如《探母》之嘎调和吊毛,《奇冤报》之过桌,都能交代清楚。当他“下海”后,在演出身段台步上,虽是出身票友,并没有“羊毛气”,这在他的剧艺上,更是突出的一点。

他能在京剧发祥地北京站住脚,并为京剧前辈所推重,诚属不易,可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李宗义三子,皆为京剧名家:

1.长子李光,1941年生,为国家京剧院一级演员,妻子沈建瑾是著名京剧旦角演员。曾荣获文化部第二届“文华优秀表演奖”、中国戏剧第三届“梅花奖”。受业于贯大元、茹富兰、王连平、孙毓堃等,又得盖叫天、李少春、张云溪等指点。

高派二李指的谁(天使谭高派二代)(9)

京剧名家-李光

在现代戏《平原作战》中主演赵勇刚。

2.次子李欣,生于1944年,国家一级演员,中国京剧院优秀花脸演员。裘盛戎之义子,得孙盛文、宋富亭、苏连汉、李春恒和侯喜瑞等名师传授。

高派二李指的谁(天使谭高派二代)(10)

裘派名家李欣

3.三子李岩,生于1947年,中国京剧院老生演员。

高派二李指的谁(天使谭高派二代)(11)

李岩

习文武老生,以文开蒙,以武奠基。先后得贯大元、宋继亭、曹连孝诸名家真传;武戏受业于茹富兰、王连平、钱富川、付德威诸先生,涉猎杨(小楼)、尚(和玉)、茹(富兰)、盖(叫天)各派。后拜入余派传人孟小冬先生高足黄金懋、钱培荣门下,成为余派第四代传人。

四、高派二代“三李”之比较

1、李盛藻先生:既是高庆奎先生的外甥,又是高先生女婿。艺术传承上,受到高庆奎先生亲炙,又受到师兄马连良亲传,艺兼高、马,艺术生涯极为辉煌。晚年在富连成社、中国戏曲学院替祖师爷弘道,有赵世璞、李崇善、冯志孝、杜镇杰等知名传人。

可惜,传人弟子之中,宗高派的不多。

2、李和曾先生:高庆奎先生亲传弟子,后又拜周信芳先生为师。受两位宗师级流派创始人亲炙,造化非常人可比。艺术上以“高”为主,身法做派融合麒派特色,并且结合的十分巧妙。李和曾继承高庆奎先生艺术上,并做到了极致,且有创新。建国前就到西柏坡演出,受到高层厚爱,也是一位有“政治头脑”的艺术家。

高派二李指的谁(天使谭高派二代)(12)

辛宝达

李和曾亲传弟子辛宝达、李文林、倪茂才等,都是十分优秀的高派艺术传承人,并且为高派的开枝散叶,做出了很大贡献。

3、李宗义先生:李宗义是自学成才,即未像李盛藻、李和曾先生科班出身,也没有机会拜师高庆奎。但是凭借票友下海,最终成为高派大家,除了有超人的天分之外,超乎常人的勤奋努力,也是必不可少的。李宗义,远宗刘鸿声,近追高庆奎,一生追摹高派,技艺最为醇正。可惜,李宗义先生没有优秀传人,也是一大憾事。

不过,李宗义先生的几位子女,均为京剧名家,几位儿媳,也都是著名京剧演员。一个家庭,几乎可以组一个京剧戏班,也算是一段梨园佳话!

综上所述,对于三位李先生,做一个排名:

(1)艺术传承:李盛藻9分,李和曾8分,李宗义6分;

(2)高派艺术水平:李盛藻7分,李和曾8分,李宗义9分;

(3)艺术影响力:李盛藻7分,李和曾9分,李宗义8分;

(4)高派传承:李盛藻6分,李和曾7分,李宗义5分;

综合:李盛藻29分,李和曾32分,李宗义28分;

以上只是我个人评价,希望朋友们留言发表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