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诗经·邶风·静女》中,“彤管”究竟是什么,争议甚多各有各的道理陈老师解释为红色的乐器,一则表明女子的贵族身份,二则以“彤管”之珍贵表明女子的情深虽然我高中记得牢牢的意思是“红色的茅草”,但陈老师新奇浪漫的解释让我有了一种旷然大悟的喜悦,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诗经无衣用了什么?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诗经无衣用了什么(彤管为什么是茅草)

诗经无衣用了什么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诗经·邶风·静女》中,“彤管”究竟是什么,争议甚多。各有各的道理。陈老师解释为红色的乐器,一则表明女子的贵族身份,二则以“彤管”之珍贵表明女子的情深。虽然我高中记得牢牢的意思是“红色的茅草”,但陈老师新奇浪漫的解释让我有了一种旷然大悟的喜悦。

我喜滋滋地吟诵着《静女》,却忽然感觉,这个解释有不妥当之处:

一是,假如“彤管”是指珍贵的乐器,收到乐器,男子只赞叹彤管外表之美,丝毫没有演奏的打算,岂非“暴殄天物”?并且,下文话风突转讲到“自牧归荑”,讲从郊外带回来的野草呢?岂非突兀?

二是,整首诗充满着野趣。淘气的女孩子躲在城墙跟情郎开玩笑,送给他美丽的“彤管”。两人都自由自在,天真烂漫。如果女子是一个贵族家的小姐,能够做这样的事情吗?

《关雎》中写道“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这才像是贵族间的爱情故事呀!并且,像“风”中出现琴瑟这些乐器的篇章,都是实写或虚写迎娶女子时盛大的场面。野外私会出现乐器,不合常理。

三是,《诗经》中的乐器多数出现在“雅”和“颂”,在“风”中出现的次数不多,琴、瑟、钟、鼓是常见的乐器。“管”出现在“周颂”和“商颂”之中,“钟鼓喤喤,罄管将将”、“鼗鼓渊渊,嘒嘒管声”,这些都是大型的礼仪、祭祀。这样的“管”出现在一个女子手中,并且作为她的定情信物送给爱人,实在有些违和感。

“彤管”如果不是乐器,那么我认为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一书中的解说比较合理。“一说是红色管状的初生的草,就是下文的‘荑’此说较妥”比较合理。

首先,从文章的内容的统一性来讲。《静女》先赞“彤管”之美,再进一步写彤管的来历,“自牧归荑”,写“彤管”美的原因,“非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这符合一般的写作习惯。

其次,因为古字,从“竹”之字与从“草”之字相同,所以,今人认为,“菅”是管的异体字。而在《说文解字》中,“菅,茅也。”这与下文的“荑”正好互相印证。

最后,“彤管”究竟是什么呢?这红色的茅草可能是它:“酸彤管”,它初时为草,长大后,其茎形状如管,外皮颜色呈略偏紫的红色,高可达一米以上。把它砍下来,靠根的一头削成尖头,靠梢的一头削成平头,可在尖头把它吹响。若像笛子似的在管上挖几个孔,还可吹出音调来。把红色的外皮剥去,厚厚的草管还可吃,略带酸味,故名之为“酸彤管”。

“彤管”是野草,在小伙子眼中却“彤管有炜”,却“洵美且异”,不是更能体现出他们之间爱情的热烈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