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户摸排表(黄浦有一群年轻人在与时间赛跑)(1)

展开商户摸排

黄浦有一群年轻人在与时间赛跑

商户摸排表(黄浦有一群年轻人在与时间赛跑)(2)

近来,黄浦区两个中风险地区的疫情防控牵动人心,高效摸排工作也体现出了疫情防控的“黄浦速度”。1月26日,前方传来好消息,昭通路居民区的相关追踪调查工作已进入尾声,目前居民区即将开展大面积消杀工作。不论是昭通路居民区还是贵西小区,均地处黄浦商业核心区,这些地区的商铺追踪摸排工作背后,正是有了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外滩市场监管所流动商户尽在掌握

商户摸排表(黄浦有一群年轻人在与时间赛跑)(3)

1月21日开始,外滩市场监管所的85后一级执法员陈伟华和同事们迅速响应,配合街道和疾控中心要求,对昭通路居民区(福州路以南区域)的沿街商铺进行人员排摸。主要依托的方式,是通过系统内网、线上平台等方式,多数通过电话方式进行人员排摸。

所有人立即投入到战斗,加班加点展开排摸。商铺排摸的难点在于,经营者往往不是住户,人员流动较杂,短期内迅速锁定人群,才能为疫情防控赢得更大的时间窗口。因此,工作中需要和商铺房东、经营者甚至店员,通过各个口径和渠道反复确认相关信息,这背后的工作量也是巨大的。“有时,我们需要绕很多弯路,最后才能锁定实际上在店内参与经营的人。”

工作内容事无巨细,前两天半夜十二点了,市场监管所的同事们还在加班加点打电话排摸,当时,有些商户员工仍在店铺里,接到电话以后也向工作人员争相问询情况,诉说心中疑问。陈伟华说:“这时候,我们最先要做的就是和群众解释说明,做好他们的情绪安抚,并为他们解释了疫情防控的重要性。”有些情况下,陈伟华也异常感动。大半夜时分,很多店员已经睡下了,接电话后的语调是有些缓慢的,明显能感觉到电话那一头肯正是睡眼惺忪的状态。他们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声音,非但没有觉得自己受到打扰,反过来还要安慰陈伟华,“这么晚了,你们还在辛苦工作。这样做,也是对我们的安全负责,我们会积极配合的。”这样的小细节也让陈伟华分外感动。

连日来,陈伟华也总结了一套自己的工作逻辑,尽快锁定核心人群,直达排摸重点。这些一线经验,也让他反思了平时的工作方法,可以做到更加细致入微。

南京东路市场监管所48小时不眠夜

商户摸排表(黄浦有一群年轻人在与时间赛跑)(4)

1月24日上海黄浦区贵西小区被列为中风险地区,该地区沿街商铺比较多,90后一级执法员李晓阳和南京东路市场监管所的同事,第一时间参与到南东街道地区的市场、商户流调摸排工作。

南京东路市场监管所早在23日早上8点接到相关通知后,8名工作人员迅速在南京东路工作站集结,全情投入到“战斗”。这里头有4个90后,1个80后,1个70后,还有2位老同志。那个周末异常辛苦,整个团队连轴工作了48小时,几乎也就只有短暂2个小时的睡眠。李晓阳形容那一刻的经历,虽然心弦高度紧绷,但是大家都很清楚自己身上的担子,没有人敢掉以轻心。时间分秒必争,排摸工作越细致,越高效,才能尽快为这场战斗“抢”出时间。

他们的工作内容主要有两个,一是尽快现场排摸出相关商户人员,尽快进行核酸检测和隔离工作。二是要对相关商户的冷链食品及时做好管控。因为,大部分商铺已经关门了,为了尽快提高效率,团队也总结出了更为高效的方法:大家先是在现场排摸,记录下门牌号等信息,回到工作站后,根据注册系统的信息拉出所有商户名单,当时拉出了30家企业数据,8个人进行分工,每个人大概负责4家企业,迅速开展电话调查,做好初步电话问询后再做数据汇总。每个人都要确保自己负责的4家单位,相关信息精准到商户在店经营人,以保证汇报到街道的数据是没有任何差错的。李晓阳说道,“很多人无法第一时间通知到,于是大家再次一个个电话确认信息,通知相关人士到隔离点进行核酸采样,最终摸排通知了215人进行采样及相关隔离。”

让李晓阳印象深刻的是,大家全副武装穿成“大白”开展现场摸排,回到所里以后,已经是周日的凌晨两三点钟了。所长让年轻的同志们先稍事休息,而自己却拿着名单继续进行数据汇总和电话沟通,希望尽快对相关数据进行查缺补漏。“我们年轻同志还得以休息了两三个钟头,反而我们领导48小时里几乎没有合过眼。”这一点,李晓阳看在眼里,也以此为表率,让摸排工作更有了干劲。

摸排过程中,商户的食品冷链管理也是一项重要任务。通过“沪冷链”小程序进行线上系统管理,对相应采购上下游进行适时跟踪管理。李晓阳介绍道,这个过程中,产品的流向就非常清晰,特别是对辖区内一些网红店,设定动线管理以及不见面配餐等方式,来降低人员的接触。

(来源:青年报 冷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