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不要和陌生人说过》里面的安嘉和吗?

他作为一位医术精湛的外科医生,对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在和梅湘南恋爱时,也展现得特别体贴。在外人眼中,他通情达理、有涵养。

然而,谁能想到,这样一位“有教养”的高级知识分子,回到家里,关起门来,对待自己的妻子时,却是那样自私、狭隘、偏执和残暴。

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性格特征竟会同时存在于一个人的身上,这是双重人格的典型表现。

当一个人有15种人格(你有几个自己了解子人格)(1)

在《你有几个自己》一书中,作者通过人格意象分解技术(或称为“拆人”),揭示完善人格的秘诀,用人格力量成就自己。

本书作者朱建军是国内最早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咨询师之一,从业超过30年,是“意象对话疗法”创始人。《你有几个自己》《自知》《药树》是其代表作,他的贡献在于介绍人格意象分解技术和意象对话疗法的理论及应用。

接下来探讨下如何利用子人格,达成人生三种状态:不纠结,爱自己,更幸福。

01规避子人格冲突,从此不纠结

当一个人有15种人格(你有几个自己了解子人格)(2)

当提到子人格冲突的时候,很多人想到的都是精神分裂。

精神分裂是多重人格剧烈的冲突和攻击,而每个正常人也是会分解出,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不同的自我,这些个不同的自己就叫做子人格。

子人格通过具体的人,或者动物、神、植物等无生命的存在,把抽象的性格特形象化表达出来就是意象。

比如一个人自认为很慷慨,但是他又时常做出吝啬的举动。吝啬的特质他并没有意识到,但是却在行为中有所体现。冲突的子人格就会让别人觉得这个人很虚伪。

那么怎么才能避免子人格冲突呢?答案是拆解人格意象。

朱建军在《你有几个自己》中说:“多重人格是子人格自发出现,不能自我控制,而在人格意象分解时,可以有控制地让子人格出现。”

比如前一晚决定早起,但是第二天早上又跟自己说,多睡会精神好。内心的两个打架的小人,就要引起关注。每一次内心的纠结,都是子人格的冲突。所以觉察情绪是发现子人格冲突的第一步,通过记录下来,发现相互冲突的子人格。

子人格不会消失,我们能做到的就是让子人格和平共处。

02 促进子人格相互喜欢,更加爱自己

当一个人有15种人格(你有几个自己了解子人格)(3)

张德芬曾经说,外面没有别人,一切都是我们的投射。

表现出来的一切就是要让我们看到,并领悟到原来真正的喜悦是来自内在,不是外在。

终其一生,不管经历了多少,最终我们都要独自完成探索,为了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同时,学会更好地爱自己。

如何更好的爱自己?其中一个方法就是让子人格之间相互喜欢。

子人格就是你的性格的某一个侧面,以一个形象化的样子表现出来。

子人格之间是互相联系的,他们会形成一个世界。有的子人格相互喜欢,有的则相互讨厌,或互相漠不关心。有的子人格可能认识其中的三五个子人格,却不认识其他子人格。他们间有很复杂的关系。

怎么样才能让子人格之间相互喜欢呢?

01 多跟子人格们聊天,缓解冲突

把子人格当成朋友,倾听感受,不加评判。

02对人格进行整合,接纳自己

直接面对冲突的子人格,向往热情奔放,自信洒脱的自己,但是也要接纳自卑,敏感,多疑,缺乏安全感的自己。

03正确对待子人格,知行合一更幸福

当一个人有15种人格(你有几个自己了解子人格)(4)

子人格看起来晦涩难懂,了解它的意义何在呢?

识别子人格有两大重要性:一是治疗心理疾病;二是帮你更好掌控自我。我们重点看如何利用子人格,掌控自我这部分。

朱建军教授在文中指出:在没有识别子人格之前,子人格可以控制一个人的情绪和行为;而当你识别出了它之后,你就成为主动者。

比如我们在陪孩子写作业的时候,看到孩子有错题,或者写作业不认真,立刻原地引爆,大声吼叫,而孩子却屡教不改,甚至变本加厉。

如果父母可以觉察到此时是自己的“暴躁子人格“出现了,就会有意识地冷静下来,立刻唤出性格温和的子人格。

这样既可以避免用攻击性语言伤害孩子自尊,可以让孩子在平和的氛围下,仔细思考,找到改进的方法。

了解子人格,并且学会随时调节,朝着更幸福的人生迈进。

04 写在最后

这本书作为心理学书籍,阅读起来有难度,其中有很多内容不好理解。

具体理论可以简略了解,但是如何接纳自己,如果活出自我力量,这是我们一生的课题。

希望遇到人生迷茫的时候,可以翻开这本书,拿出勇气拆拆自己。放下人生执念,接纳不完美的自己,用好子人格之间关系,活出真实自洽的人生。

这篇文章如果让你有收获,请帮忙点个【赞】【在看】,感谢你的善良和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