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中医源远流长,历史上与疾病有关的故事也很多,其中3个故事衍生出2个成语,涉及到3个有名的神医。

关于历史人物传说的成语故事(历史上3个与疾病有关的故事衍生了2个成语)(1)

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春秋时期的晋景公。晋景公病重,向秦国求医。秦桓公派来神医医缓给晋景公治病。在医缓到来之前,晋景公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到他体内有两个小孩在商量要不要逃跑。其中一个说,我们在肓之上,膏之下,神医也不能把我们怎麼样,不跑。另一个同意了。

神医医缓来了后,看了晋景公的病,说他已经病入肓膏,没法治了。成语“病入膏肓”就是从这个故事演变出来的。

关于历史人物传说的成语故事(历史上3个与疾病有关的故事衍生了2个成语)(2)

第二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蔡桓公。神医扁鹊在觐见蔡桓公时,告诉桓公,他有小病,在皮肤纹理间,不治恐怕会加重。蔡桓公觉得自己好好的,根本不相信扁鹊的话,还说医生就喜欢给没病的人看病,以证明自己有能力。

十天后,扁鹊又见到蔡桓公,说他的病已经渗透到肌肉和皮肤里了,不及时医治将会加重。蔡桓公还是不理睬。又过了十天,扁鹊又见到蔡桓公,说他的病到了肠胃,蔡桓公还是没有理睬。扁鹊离开后,蔡桓公又不高兴。

关于历史人物传说的成语故事(历史上3个与疾病有关的故事衍生了2个成语)(3)

又过了十天,扁鹊远远地看见蔡桓公转身就跑。蔡桓公很奇怪,怎么不说看病的事了?跑什么?他派人问扁鹊。扁鹊说,桓公的病已经深入骨髓,别说神医无能为力,就是神仙也没法救他。

蔡桓公以为扁鹊是危言耸听,根本不相信。可是,五天之后,他觉得身体疼痛,派人去找扁鹊来看病,扁鹊已经跑到秦国去了。蔡桓公死了,留下一个“讳疾忌医”的成语。

关于历史人物传说的成语故事(历史上3个与疾病有关的故事衍生了2个成语)(4)

第三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曹操。曹操有头疼的毛病,大概是想事情想多了,用脑过度吧。有病就得治啊,他请来了当时的神医华佗。华佗用针灸为曹操治疗头疼。可是,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只能暂时止疼,却不能根除。因此,曹操想把华佗留在军营,让他当自己的保健医生。

关于历史人物传说的成语故事(历史上3个与疾病有关的故事衍生了2个成语)(5)

华佗不想成为一个人的医生,找借口回家了,又撒谎说妻子有病需要照顾,不再去曹营。曹操疑心多重啊,他派人去华佗家里刺探,华佗的妻子根本就没病。这样,华佗被曹操杀掉了。

关于历史人物传说的成语故事(历史上3个与疾病有关的故事衍生了2个成语)(6)

《三国演义》说华佗是因为要给曹操做开颅手术而被杀,其实是杜撰。《三国志华佗传》记载,华佗是因为不想被曹操所用而死。后来,曹操最喜爱的儿子曹冲病危,他才后悔杀了华佗。曹操后悔地无语,后人也对他这种行为无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