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建院长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艺苑百花李树建)(1)

李树建

为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文艺思想,大力倡导德艺双馨,着力培育正风正气,弘扬艺术之美、信仰之美、崇高之美,进一步营造文艺界见贤思齐、崇德尚艺、奋发有为的良好态势,不断发现、培育和推出当代优秀文艺工作者与文艺界先进典型,中国文联近期启动“艺苑百花”项目。《中国艺术报》特别开设“艺苑百花”专栏,深入挖掘优秀文艺工作者的动人故事,充分展现他们爱党爱国的崇高理想、追求卓越的艺术创造、扎根生活的精彩实践、感人至深的善行义举。“艺苑百花”第十期,我们推出的是 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剧协副主席、河南省剧协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 李树建,敬请关注。

李树建院长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艺苑百花李树建)(2)

李树建接受《中国艺术报》专访

从“戏比天大”到“业比天大”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剧协副主席、河南省剧协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

中国艺术报记者 金涛

中原文化悠久厚重,300年前中国豫剧在这里生根、发芽。动荡的岁月中,这里走出了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桑振君等众多豫剧大家名家。上世纪70年代,在豫西穷苦的农村,一个男孩为了吃饱饭,为了吃上商品粮,走上了学戏之路,可等待他的却是一条曲折而艰辛的道路。他曾被17个剧团拒之门外,但这并没有扑灭他学戏的热情。这个男孩就是当今中国豫剧领军人物李树建。如今,由李树建主演的“中华美德三部曲”《程婴救孤》《清风亭》《苏武牧羊》囊括了中国戏剧一系列最高奖,演遍世界近30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当代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名片。他提出了“下好全国豫剧一盘棋”的响亮口号,开创性地组织了全国豫剧院团长工作会、中国豫剧优秀剧目北京展演月等活动,影响广泛。成名后,他没有忘记为数众多、为豫剧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却处境艰难的民营院团,在全国两会上为他们鼓与呼。他给自己的座右铭是“演不平常戏,做平常人”。

李树建院长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艺苑百花李树建)(3)

李树建为《中国艺术报》题词

李树建院长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艺苑百花李树建)(4)

李树建为《中国艺术报》题词:业比天大 德比地厚

1

戏曲人不仅要演好戏,还要做好戏剧事业

常香玉老师提出“戏比天大”,我们遵循常老师的这种精神。但是我斗胆再说一句,现在我们豫剧人应该力争做到“业比天大,德比地厚”。

●中国艺术报: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前后也是戏曲演员比较忙的阶段。您今年春节前后参加或组织了哪些重要活动?

◎李树建:春节前后是艺术院团的黄金时间,春节前我们做了一些很有意义的事情。一个是参加了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化旅游厅举办的文艺下乡演出活动,我们到贫困地区、边远山区,到贫困家庭里面,虽然天气很冷,但是所有的演员、艺术家们都积极参与,有些孤寡老人、残疾人、病重患者流着泪观看我们的演唱。再一个是,参加了各种春节晚会。

李树建院长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艺苑百花李树建)(5)

李树建下基层演出

李树建院长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艺苑百花李树建)(6)

演出现场人山人海

还有更重要的一件事,元月22日,河南李树建艺术中心和台湾奇巧剧团在郑州联合举办了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启动座谈会,这非常有意义。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他说:“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人之相交,贵在知心。不管遭遇多少干扰阻碍,两岸同胞交流合作不能停、不能断、不能少。”我们作为文艺工作者,作为豫剧人、戏曲人,有责任、有义务做好文化交流。这10年来,我11次到台湾演出,很受台湾同胞的欢迎。海峡两岸一家亲,我们准备今年6月到台湾开展文化交流,选的剧目多数是稀有剧种、少数剧种,还有武术、太极、书法、绘画、剪纸,展示的70%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1月29号,我们还举办了《中国豫剧》丛书《豫剧源流发展史》开题论证会。豫剧有300年的历史,出了很多大家、大师,有很多享誉全国、影响世界的剧目,但还缺少系统的理论支撑。今明两年,我们要争取出一套《中国豫剧》丛书,为后人留下一些精神财富。

●中国艺术报:作为当今豫剧领军人物,请您介绍一下当前豫剧发展的整体情况,比如演员队伍如何?演出情况怎样?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您谈到豫剧有10万大军,即有10万从业人员。

◎李树建:刚才说豫剧有300年的历史,常香玉大师把豫剧推向了全国,她是河南豫剧院第一任院长,我是第二任院长,我有责任有义务让豫剧不仅走向全国,还要走向世界。常香玉老师提出“戏比天大”,我们遵循常老师这种精神,但我斗胆再说一句,现在豫剧人应该力争做到“业比天大,德比地厚”。为什么这样讲?因为现在不仅是演戏,它还是一个事业,需要方方面面去找市场。

李树建院长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艺苑百花李树建)(7)

2003年,李树建和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亲切交谈

目前全国13个省市有豫剧院团,一共是163个。河南的民营剧团有2000多个,我算了一下,民营剧团在基层演出,每年一个剧团最少演200场,2000多个剧团一年演出场次就是四五十万场。

截至目前,豫剧在舞台上能正式演出的剧目有198个,都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忠孝节义的优秀剧目和唱段。像“穆桂英”“杨家将”“岳家军”,包括《七品芝麻官》,“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很有教育意义。现代戏《焦裕禄》《铡刀下的红梅》《常香玉》,都是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戏。《朝阳沟》60年了,它讲“祖国的大建设一日千里,看不尽说不完胜利的消息”,现在演也不过时。《铡美案》,“包青天”的词写得多好:陈世美“一告你双亲亡故不戴孝,身在朝中还穿红衣”,陈驸马你不能穿,穿不得,这就是传统教育,现在谁的父母长辈去世了你还穿个红衣?后面的唱词更精彩,“我劝你要吃还是家常饭,要穿还是粗布衣。家常饭、粗布衣,知冷知热结发妻”。

2

坚信做的是好事,下好全国豫剧一盘棋

据统计,全国有348个剧种,豫剧目前的从业人数、观众的关注度在全国排第一。河南戏曲活动很多,只有经常搞活动,老百姓才知道,观众才了解你。

●中国艺术报:2013年河南豫剧院重新组建后,您提出“下好全国豫剧一盘棋”,在豫剧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什么要提出这个理念?

◎李树建: 河南豫剧院自成 立恢复以来 ,不仅是演几百场戏,还要起到示范、引领、研究、帮扶的作用。这6年里我们也是这样做的。我们到台湾辅导台湾豫剧团;到新疆、青海、陕西辅导当地的豫剧团。现在河南豫剧院派了很多青年人才、“梅花奖”获得者等优秀演员挂职锻炼,一个人到那儿就能带活一个剧团。

豫剧这几年确实影响很大,全民都在唱豫剧,全民都在关注豫剧。据统计,现在全国有348个剧种,豫剧从业人数、观众关注度在全国排第一,我们感到非常荣幸。河南的民营剧团多,河南的戏曲协会多,经常组织一些活动。只有经常搞活动,老百姓才知道你,观众才了解你。

李树建院长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艺苑百花李树建)(8)

河南戏曲北京展演吸引众多观众

李树建院长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艺苑百花李树建)(9)

在“树业·建功”戏曲进校园活动中李树建带领弟子共同演唱《大登殿》

●中国艺术报:从2016年开始,以“中国豫剧优秀剧目北京展演月”为代表,您组织了民营剧团北京展演、稀有剧种走进清华园等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戏曲活动。请您介绍一下这几年展演月的组织、演出情况?

◎李树建:我们连续3年在北京举办了中国豫剧优秀剧目北京展演月,影响非常大,每年都有六七个省、20多个院团参加,每天一场戏,这也是我们的创造性工作。

2014年,在举办这个活动之前,河南豫剧院举办过两个活动,一个是“全国豫剧演员高级人才培训班”,组织来自6个省市的50多位副高职称以上的演员,到郑州培训了一个月,花费80万,接受培训的50%的学员都是业务团长,紧接着我们又召开了“首届全国豫剧院团长工作会”,这个是很难的,是豫剧成立以来开天辟地的第一次,凝聚了人心,达成了共识,调动了各个院团积极性,起到了“下好全国豫剧一盘棋”的作用。所以我们才有坚实的基础,才敢在北京举办中国豫剧优秀剧目展演月。

李树建院长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艺苑百花李树建)(10)

2003年,李树建在北京奥运场馆工地慰问演出

三年来在北京连续举办展演月,收获很大。第一,每次来演出的有省直院团,有地市院团,有县级区级剧团,还有民营剧团。第二,演出的剧目40%都是现实题材,反映改革开放,反映精准扶贫,反映反腐倡廉。第三,老中青演员相结合,对于老艺术家来说,像刘忠河老师74岁,42年没来北京演出过,圆了在北京演出的梦;对于中年人来说,得到了更大的锻炼;对于青年演员来说,更是一次提升能力的好机会。第四,让北京的观众真正了解了豫剧,每年的展演月对他们来说就跟过大年一样。另外一点是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这个我觉得很重要。一些县剧团组织民营剧团、少数剧种来北京演出,演完回去后他的戏价提高了,政府重视了,他来北京演出政府给购置音响、灯光、服装,回去以后再到农村演出面貌一新,演出的质量就提高了。

李树建院长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艺苑百花李树建)(11)

“唱响新时代”河南民营院团北京公益展演演职人员合影

●中国艺术报:展演月开风气之先,还做了哪些开创性工作?

◎李树建: 每一场演出完成后,我们都开研讨会,这也是创举。北京展演这一个月,统统用一套灯光和音响。再一个,布景,金殿、山水、厅堂楼阁,这都有现成的,剧团来了以后只要把字幕输上就可以了,减轻了各院团的负担。另外,每次晚上9点多演完,10点准时开座谈会。前一个剧团撤台,12点以后后一个剧团进来,早起9点装好台,走台。这也是创举。过去有些剧团来了以后一个剧场演戏得调整一两天,这样人的住宿费、场租费都提高了,我们现在的方式是科学合理的。还有媒体朋友们都非常辛苦,当天晚上开了座谈会就写材料、发文章,都是凌晨两三点写的,第二天发出去。

组织这几次活动,我有两次拉肚子,一次晕倒在长安街上。那天晚上是李金枝的《泪洒相思地》,看完我就开座谈会,开着开着坚持不住了,就往赵家楼宾馆赶,出去了走不成,躺到街上起不来了,最后赶快送到医院。第三天我又开始参加演出。

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豫剧能有今天,大家都付出了很多。

●中国艺术报:印象特别深的是2017年展演月最后一场戏,报幕员说您身体不好,当时观众以为不能唱,要换演员了,可您还是坚持演唱,说唱得不好的地方请大家原谅。演出非常成功,观众特别感动。付出这么多辛苦,背后的难度可想而知,但是还是想问问您,有没有不被理解的时候?

李树建院长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艺苑百花李树建)(12)

河南稀有剧种、民营院团走进梅兰芳大剧院

李树建院长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艺苑百花李树建)(13)

“唱响新时代”河南稀有剧种北京公益展演周活动现场

◎李树建:不被理解的时候很多。我们觉得无论别人怎么议论,我们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意见和理想,要实现我们的理想,因为我们做的都是正事、好事,是正能量的事情,不管别人现在怎么误解或者猜测,我相信他们都会慢慢理解的。比如说来北京演出,各种说法都有,“劳民伤财”,“组织这样的活动李树建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为了自己出名”……但是我们觉得这样做是对的。特别是稀有剧种、民营剧团,他们没有来过北京,来北京演出让他们找到了尊严。民营剧团、县剧团到基层演出,一个是庙会,一个是红白喜事,谁家老人去世了、谁家生孩子了,去给人家演。到了以后有时候门口摆个棺材,给人家唱,没有尊严。刚开始到北京演出时,有的剧团迷了,说这还有灯光?这一场一场还有景?切光的时候才能怎样怎样?但是一演完,观众站起来鼓掌,趴到乐池边上给他们点赞,跟他们照相,这让他们找到了尊严,令他们一生难忘。

李树建院长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艺苑百花李树建)(14)

观看演出的观众

为什么我们要组织稀有剧种到北京演出?大剧种都是从小剧种发展起来的,哪一个剧种都有上百年的历史。我们到北京、到郑州、到大城市来演出,就是想办法保住这个剧种,让更多人了解这个剧种。豫剧过去也是小剧种、地摊戏,后来经过樊粹庭、常香玉、陈素真等艺术家把豫剧改良规范,就成为现在的大剧种了。

又比如我组织李树建戏曲艺术中心到全国巡演“中华美德三部曲”,不给政府找负担,全是社会赞助,有些戏迷在街上卖菜、开个小饭馆,就拿出三五千块钱来支持,我都感动得落泪。但是有些同志不理解,说李树建是想借用资源去捞钱,借助他的影响力宣传自己,说什么的都有。但是我自己始终把握住一点,始终跟党走、听党话,我的生命是艺术,我的艺术为人民。常香玉老师过去也有人讲,“你看抗美援朝捐献飞机,那都是大家的功劳”,当然是大家的功劳,如果没有一个领军人物领着去做,这个事可能就做不成。常香玉老师说走的时候不要扰民,她是穿着补丁衣服走的,有人说常香玉是装的,她能装一辈子吗?

3

为了吃饭去学戏,考了17个剧团都被拒之门外

老母亲那时候很伟大,没有文化,鼓励我,没事孩子,你爹虽然有病,但咱家还有鸡蛋,还有麸子,咱到时候给它卖卖,你想考剧团到时候还去考。

●中国艺术报: 如果没有对艺术发自内心的热爱,很多委屈承受不了。您是怎么走上艺术道路的?

◎ 李树建: 我生长在新社会,成长在红旗下,但是我的艺术之路非常艰辛。我生长在农村一个小山沟里,家里面非常贫寒。我父亲51岁去世。父亲在我们方圆十里二十里地很有名气,就是农村说的能人,谁家有个红白喜事,谁家有疑难杂症都请我父亲去处理。后来父亲突然就不在了,癌症。母亲扛起了家里的重担。所以有媒体采访说,李树建你走上戏曲道路,走上艺术道路,当时你有什么远大的理想?我说人要讲实话,那个时候没有理想,什么理想也没有,就是饥饿,吃不饱饭。我记得七八岁、八九岁时,父母亲不到九点就让我睡觉,“赶快躺被窝里,快睡”。为什么?超过10点以后就饿得睡不着了。

●中国艺术报: 什么机缘开始学戏?

◎ 李树建: 偶然有一次机会,我们县剧团到村里来演出,人家自己带伙房,那个时候县剧团有工资,是商品粮,我一看人家吃的是白馍粉条菜,萝卜白菜,里面还有几片肉,我在边上看着,眼瞪着,回去以后就睡不着了,我非考剧团不行,我考上剧团能吃白馍,能吃肉菜,我考上剧团能吃商品粮。当时一下决心,初中没毕业就去考乡里面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一考考上了。白天干活劳动,晚上参加排练,排好了以后给工人们演出。我的嗓子很好,但不会演戏。偶然有一天,我记得很清楚,就在我舅舅家的村子演出,有一个演员嗓子哑了。我那个时候很敬业,他演出我在边上看,后来我学会唱词和话白了。那天晚上他嗓子哑了,我自告奋勇,他叫周占发,我说占发哥你嗓子哑了,我会唱,你的戏我都记住了,他说那今晚上你唱。就在我舅父那个村子里,没有舞台,就是一个地摊儿,我一上去紧张,又没有演过,一紧张唱腔就忘了,词也忘了。旁边主演一脚给我跺坐在地下,观众哈哈哈笑开了,打大锣的说了一句话,“不会唱戏你丢人,对着观众你敢忘,明天赶紧滚蛋吧”。我舅舅在边上听着,下来他说,树建不中咱回去吧,别在这丢人,让人家骂我们。

李树建院长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艺苑百花李树建)(15)

李树建主演《清风亭》

●中国艺术报: 可是后来您成了宣传队主角,并考上了县剧团,因为宣传队不放人,硬把您从县剧团要了回去。据说后来您又考了17个剧团,都被拒之门外。最后为什么想起去考洛阳戏校?

◎ 李树建: 嵩县剧团、栾川剧团、武汉剧团、义马剧团,整整考了17个,都没有考上。最后一个考义马市豫剧团,考完以后兜里没有钱了,我说我要去考洛阳戏校,因为咱知道转了一圈人家不收不会演戏的人。

洛阳离义马一百多里,这怎么去?那时候小,十四五岁,没钱坐车,但我知道从义马火车站顺着铁路线能到洛阳。我记得是冬天11月份,当天下午五六点考完,天都黑了。走夜路万一狼把我吃了怎么办?我手里抓了两个石头,沿着火车道开始走,一直到第二天早上才到。

当时洛阳戏校的校长是谁?歌手程琳的父亲,程进有。教务长是李淑梅,程琳的母亲。我那时已经变过声了,是大龄学生,他们还是给我录了音,帮我争取名额。

那时候我已经成骗子了,人家说树建这孩子到处说瞎话,到处问人要钱,三五块、10块8块都要,要了以后出去花,俺的亲戚没人敢招惹我。那时候我父亲已经病了,但不知道是啥病,他一直吃不下饭,瘦的不得了,天天当胃病治。后来知道是胃癌。从洛阳回去后我说,这回我可能出不去了,考了多少剧团也没考上,洛阳戏校让我考试完在家等,人家不要我。我父亲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说他没有材料没有本事,要有本事能让孩子受这罪?老母亲那时候很伟大,没有文化,鼓励我,没事孩子,你爹虽然有病,但咱家还有鸡蛋,还有麸子,咱到时候给它卖卖,你想考剧团还去考。

●中国艺术报: 历经波折如愿进入戏校,毕业后又分到洛阳地区豫剧二团,并得到北京进修的机会,拜著名京剧艺术家马长礼先生为师。这中间有什么难忘的经历吗?

◎ 李树建: 一次偶然的机会来北京学习,那是1984年冬天。一共来了十几个人,让我负责买票,说李树建你年轻,你负责买票。买票时我认识了北京演出公司的业务主任,叫孔力,是位女同志,孔子的孔,力量的力。我找了多少回,如果在世现在应该90多岁了,我那时候20多岁,她已经四五十岁了,现在找不到了。孔力觉得我很不错,她说小李子我发现你这个孩儿很好,敬业,人品也很好,我给你介绍个老师。我说谁?她说马长礼,演刁德一的。

李树建院长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艺苑百花李树建)(16)

李树建主演《苏武牧羊》

那时候也想当名演员,我就回去给洛阳地区豫剧二团的领导说,领导说不让走,说那不行,你是剧团的正式工,你说学习就学习?我说中吧,你要不让走了也可以,我写个请假条,请5天假,我去北京跟老师告个别再回来。那时候我还没有结婚,还谈着朋友,胆子很大,我说不在这了,管他咋着,背着被子我就来北京找老师了。

后来我在中国戏曲学院做旁听生,没有住的地方,孔力说她认识一个老板姓董,董老板有个光辉旅馆,当时在建国门外。那个宾馆虽然不大,天天客满。那个时候没有单间都是大床房,一个上下铺,住七八个人,上铺给了一个位置,能住到宾馆里面,我就很高兴了。每天晚上去看戏,骑着自行车。有一次我记得看完戏激动,只顾想水袖怎么撩,髯口怎么撩,差点怼上大货车,吓死了。回去后旅客们都关灯了,我把灯开开记笔记,记完以后画图,京剧的髯口是这么撩的,京剧是这么走的,写完笔记就一两点了,早起起来5点钟打扫停车场。住了一个礼拜,旅客不让住了。后来董经理就说,小李子你这样影响大家休息,你和炊事员住在一块吧,炊事员是地铺,给你弄一个褥子、被子。炊事员睡的早起的早,我看完戏之后还是这个习惯,住一礼拜人家不让我住了。最后董总就说,你这样确实不行,但你这个敬业精神很强,我要现在给你撵走吧,你无处去,无家可归,我这旁边有一个小工具房,不行把这里面腾腾,你住这。那是一个油毛毡棚,油毛毡棚上面露着天,有蜘蛛网,没有床,那里面有很多水泥墩子,我把水泥墩子弄弄,有几块板一架。他给了我一套行李,我正在里面打扫卫生的时候,一个三四岁的小姑娘看到了,说叔叔你是不是来北京要饭的?当时我的眼泪哗一下就出来了。

当时我和我爱人在洛阳地区豫剧二团基本上还能演两个戏,那时候二团效益最好,一个月能发40多块钱工资,四五十块钱演出补助费,100多块钱,来北京工资也停了,三天两份电报,你必须回来,你不回来开除公职,户口给你转到农村。你想咱出来容易不容易?

4

做了32年团长,演了45年戏,8句话沿用了20年

我的艺术为人民,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人民的代言人。在舞台上要端着架子,台下要放下架子,要演不平常戏,做平常人。

●中国艺术报:2001年您成为河南豫剧二团团长,带领二团从一个自生自灭的剧团逐渐走出困境。在账上仅有几百块钱的情况下,您排出了代表剧目《程婴救孤》,2004年荣获文华大奖,迎来个人事业的一个高峰。2013年,河南豫剧院恢复,您带领河南豫剧院开拓了一片新天地。在管理剧团方面,您有哪些经验?

李树建院长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艺苑百花李树建)(17)

李树建主演《程婴救孤》

◎李树建: 我做了32年的团长,演了45年的戏,出访了28个国家和地区。在院团管理方面我有几句话,团结拼搏,滚石上山,走出困境,敢为人先。艺术院团首先要团结,没有拼搏精神不行。艺术院团到现在还有很多困难,所以要滚石上山,走出困境。还有四句话是走遍千山万水找市场,吃尽千辛万苦树形象,历经千锤百炼出精品,想尽千方百计奔小康。这是我20年来我在省直院团当团长的八句话。这八句话记住以后,你这个剧团就可以发扬光大逐渐壮大。

李树建院长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艺苑百花李树建)(18)

李树建赴法国演出时,在化妆间给国际友人讲解中国戏曲知识

在院团管理方面我走的是三位一体的路,什么叫做三位一体?第一是强势媒体做舆论宣传,20年前我就这样,重视媒体。第二是知名企业做经济后盾,靠政府还要靠企业,过去叫无君不养艺,现在叫无商不养艺,我有很多名誉团长、名誉院长来支持工作。

再一个是我的为人处事,我的生命是艺术,我的艺术为人民,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人民的代言人。我说在舞台上要端着架子,台下要放下架子,要演不平常戏,做平常人,做一个本事比名气大的普通演员。

●中国艺术报:舞台上您塑造了程婴等经典形象,艺术创作方面有什么心得?

◎李树建: 在艺术创作方面,第一,以情造声,以我的真情去创造声音;第二,用情创程,用我的真情创造程式化的表演。我的演出风格,学习了京昆的神,运用了话剧的实,利用了豫剧的味、豫剧的美。我在舞台上的演出是古典主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三结合。再一个,我在舞台上演出要做到三人合一。什么叫做三人合一?剧本人物、演员本身和观众。剧本人物要吃透,作为演员要表演好,唱腔好,再一个,时刻想着观众,过去叫“我演什么你看什么”,现在叫“你看什么我演什么”。

李树建院长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艺苑百花李树建)(19)

李树建主演《程婴救孤》

再一个作为演员、院团管理者,首先是要排出一批歌颂党、歌颂人民的作品,绝不能亵渎历史、亵渎祖先、亵渎英雄,创作方向要把握住。

●中国艺术报:戏曲人不仅辛苦,而且面对复杂的演出市场,艺术创作面临更多的挑战。您曾谈到过演戏“一桌饭三家吃”令人印象深刻。这些经验是怎么总结出来的?

李树建院长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艺苑百花李树建)(20)

2016年10月18日,李树建在美国好莱坞杜比大剧院表演《程婴救孤》

◎李树建: 我讲要做到一桌饭三家吃,一台戏三家看,一台戏三种演法。我们演出一场戏既有城市市场,也有农村市场,还有国际市场。农村演出火爆一点,省直院团、艺术家们到农村演,上万人看,各种人都有,有卖小吃的,有卖衣服的,小孩哭的闹的,这个时候要火爆一点,把高音喇叭架起来。比如到农村演《程婴救孤》,哪怕到皇宫偷孤儿,唱腔也要响亮,把英雄气概唱出来,这是符合剧情的;到城市演出得收一点,程婴进到皇宫,他是很紧张的,可以用感情去修饰唱腔,这也符合剧情,观众可以理解,这就是两种演法。再一个你到国外,外国朋友不懂戏曲,一见我带髯口出来就笑了,但我一甩髯口,加上剧情,掌声马上起来。

李树建院长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艺苑百花李树建)(21)

李树建演出团队在洛杉矶杜比大剧院合影

5

两会关注,扶持民营院团是最大的希望

民营院团能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巩固党的基层政权、战胜邪恶和邪教势力作出贡献。

李树建院长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艺苑百花李树建)(22)

李树建在今年两会上

●中国艺术报: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今年两会您关注了哪些话题?

◎李树建: 今年两会我的议案就是党和政府应该指导、扶持民营院团,民营院团能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巩固党的基层政权、战胜邪恶和邪教势力作出贡献。民营剧团非常辛苦,有些一家三口五口都在一个剧团,都是为了事业。他们编了一个顺口溜,“好女不嫁唱戏郎,一年四季守空房。秋麦两季回一次,掂回一堆脏衣裳”。民营剧团大年初一出去演出,就是收秋收麦的时候,农村没戏演了,回来休息10天8天。

今天接受采访很高兴,我作为戏曲人,一定牢记的讲话,创作是我们的中心任务,作品是我们的立身之本,要做一个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上有责任、笔下有乾坤的戏曲人,要在中国戏曲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为党的戏曲事业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李树建院长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艺苑百花李树建)(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