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科普#在初中的生物课本里,就有孟德尔和他的豌豆杂交实验等内容,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孟德尔遗传学的贡献?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孟德尔遗传学的贡献(从民科到)

孟德尔遗传学的贡献

#给孩子的科普#

初中生物课本里的孟德尔

在初中的生物课本里,就有孟德尔和他的豌豆杂交实验等内容。

大概需要学生掌握的,是——

孟德尔:奥地利人、遗传学之父;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学了这些,学生可能还是不知道孟德尔及其实验到底咋回事,以及这些内容与生物学、基因科学之间的联系。

那就来看看下面这个故事:与“DNA的发现过程”有关的故事——

“豌豆侠”孟德尔

用“豌豆侠”这个称呼,是因为,孟德尔曾经花费了长达八年的时间来种豌豆。

在奥地利的布隆小镇修道院的后花园里,孟德尔神父每天都在埋头种豌豆,人们渐渐知道了,这并不是因为神父爱吃豌豆,孟德尔的种植行为,更应该被称为——实验。

要知道,孟德尔并不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神父,他曾经在维也纳大学受过很严格和系统的科学教育和训练。

一些人认为,种豌豆的一开始,孟德尔可能是想通过科学培植,获得优良的豌豆品种,而更多人相信,孟德尔是敏锐地留意到了,一个在人类历史上还从未有人解决过的问题——遗传到底是怎么回事。

过去的人们问:遗传是个啥?

你觉得,在孟德尔之前,人们是如何认识下面这些问题的呢?

为什么欧洲的哈布斯堡家族会一代一代传下越来越长的鞋拔子脸后代?

为什么十六世纪的法国狼人佩特鲁斯和正常人生的孩子里,也有一多半全身长满毛发?

再来,为什么孩子都长得像自己的父母?又为什么从大鼻子家族里出来的人,几乎都有一个醒目的大鼻子?

还有啊,为什么种到土里的西瓜种子,结不出葡萄的果实呢?

你可能会觉得,这——些问题还用问吗?

科学家都认为,当然用问啊,比如,你如何解释哈布斯堡家族代代相传的“鞋拔子脸”特征?为什么不是其它的什么特征呢?

狼人佩特鲁斯有四个孩子也都是狼人,他们的命运十分凄惨,从小被法国皇室送给了其它的欧洲贵族,那么,那几个孩子自己的孩子,是不是也是狼人呢?这样的传续,将会延伸到第几代呢?

到底是什么决定了一个孩子某些地方长得像母亲、某些地方又长得像父亲呢?

对于科学家来说,这些问题,都是需要用实验来验证的。而孟德尔神父,就是踏出了第一步的那个人。

一位和孟德尔同时代的人,留下了关于孟德尔的这样一些评价,他说:“这是当地最受欢迎的神父,尽管如此,却没有人意识到,孟德尔神父的小实验并不是小打小闹,不是闲暇时的一些小兴致,他说出来的那些道理,也不仅仅只是有趣的谈资。”

你观察过豌豆吗?

你一定吃过豌豆,或者嫩嫩的、清香扑鼻的豌豆苗。那么你有没有留意过,豌豆并不是千篇一律的,它们互相之间,可有不少差别呢。

如果豌豆或豌豆苗常常是你家的食材,你的妈妈可能发现过,一些豌豆米是滚圆饱满的,一些则是皱缩在一起的;一些豌豆苗的花,开在最顶部那两片叶子之上,一些则是开在下方,屈居豌豆茎的第二层。

像这样的差别还有不少,生活在十九世纪奥地利布隆小镇修道院里的孟德尔神父,很可能是这个世界上对豌豆之间的差别最了解的人。

他专门为豌豆们分出了七个特征,然后在修道院的后花园里,分别种植它们,这一种就是八年。

八年过去,这些各式各样的豌豆,到底给孟德尔带来了什么呢?

孟德尔被豌豆“醍醐灌顶”啦

简单地说,孟德尔通过一代代地培植豌豆,培植不同的豌豆,用不同的方法来培植有明显差别的豌豆,他总结出了一些重要的遗传规律。

比方说,将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相结合,下一代会是高茎还是矮茎呢?

孟德尔发现,无论高茎豌豆当了父代还是母代,它与矮茎豌豆的结合,都会得出一株高茎豌豆的第二代。

你觉得这说明什么道理呢?孟德尔认为,高茎这种性状占有优势,于是它作为显性性状,在遗传过程中,会优先呈现。

并且,关于父代和母代,到底谁对于遗传更有贡献这个问题,你觉得,从这个实验中能否得出结论呢?

事实上,在孟德尔之前,整个学术界对此都还没能形成共识。

当高茎豌豆无论是作为父代还是母代,都以显性性状影响到下一代这个实验结果得出之后,孟德尔清楚地提出了,父代母代,对遗传都做出了同等贡献。

孟德尔接下来又继续培植那些都呈现为高茎的第二代豌豆。你觉得,它们的下一代、也就是第三代又会是什么样呢?

奇怪的是,明明父母都是高茎豌豆,接下来的第三代却有可能出现矮茎豌豆。

孟德尔还细心地比对了第三代当中高矮茎出现的几率,发现高茎还是多一些,大约是矮茎的三倍。

我在前面提到过,豌豆之间的差别还有很多,例如圆豌豆和皱皮豌豆、顶生花和腋生花……等等。

孟德尔也对这些差别做了实验,发现——

圆豌豆不会影响到顶生花,它们在遗传过程中是互不干涉的;

并且它们也可以自由组合,在它们的子代当中,你可能会发现顶生花圆豌豆、也可能会发现腋生花圆豌豆。

总的说来,八年时间并不短暂,孟德尔做的工作足够细密、堪称繁复。

并且,他前所未有地用文字阐述了遗传原理,指出了有一种在父代与子代间传递的因子,它决定了个体的性状。

我们知道,孟德尔所谓的“因子”,就是后来得名的“基因”。

从“民科”到“遗传学之父”

值得一提的是,在孟德尔的有生之年,他只是一名得不到主流科学界承认的民间科学家。

今天的人们在说起民间科学家时,会用“民科”这样一个带有些倾向性的称谓,说起来,在当时,孟德尔的确也就是那样一种显得有些尴尬的身份。

然而,什么也阻挡不了真正的科学进入现实的世界,由孟德尔总结而成的遗传学定律,令后人尊称他为遗传学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