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供应商已停止苏宁易购供货(两家供应商申请苏宁易购破产清算)(1)

苏宁易购各类逾期款项中,对供应商的应付账款占到大头。 (视觉中国/图)

“苏宁易购破产清算系谣言。”

2022年7月6日凌晨,苏宁易购微博发布声明称,苏宁易购目前经营一切正常,业务企稳向好。

当天开盘,ST易购(002024.SZ)跌停,收盘价2.11元/股,创2017年上市以来历史新低。

此前一天,中城院要案中心在其官网发布公告称,7月4日,在中心与协同律所的帮助下,两家苏宁易购供应商向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对苏宁易购进行破产清算,并寄送了相关材料。中城院要案中心是北京一家民营的法律咨询机构。

中城院要案中心一位工作人员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苏宁易购拖欠两家公司260多万元供应款,当初承诺按十期分期付款,但连第一期的钱也未能付清。

南方周末记者致电ST易购董秘办,但电话未能接通。

逾期未付322亿元

“一个上午,又有5家苏宁易购的新供应商打电话过来。”上述中城院要案中心工作人员说,“过去一年中,有150多家苏宁易购供应商在中心进行了登记咨询,均是因苏宁易购拖欠供应款。”

继公布上述两家供应商的破产清算申请,中城院要案中心很快又在官网更新公告称,“本周会再向法院提交一批苏宁易购破产清算申请,以后可能保持每周提交一批的频率。”

但提交申请并不意味着企业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张灵是南京的一位律师,曾代理过多起涉及苏宁易购的官司。他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提交破产清算申请只是第一步,还要看法院受不受理。受理后,法院判定企业满足破产清算条件,才能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2022年,张灵曾代理一个供应商起诉苏宁易购的案子,苏宁易购拖欠金额只有三万多元,但双方调解后,苏宁易购无法马上支付,延期至4个月内支付,“苏宁易购的现金流比较紧张”。

2021年陷入流动性危机后,苏宁易购的逾期费用位于高位。其公告显示,截至2022年3月31日,逾期未支付的应付款项为322.39 亿元,一年内的逾期金额达到258亿元。各类逾期款项中,对供应商的应付账款占到大头,为211亿元。

此外,苏宁易购逾期未支付的款项中,各类合同的被诉金额40.24 亿元,但目前并未出现资产被强制执行的情况。2021年11月,新三板挂牌企业中建信息(834082.OC)发布公告称,苏宁易购向公司采购电子产品后,有3.15亿元的采购款未能支付,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除了外部负债,苏宁易购还面临员工借款无法及时偿还的问题。此前,苏宁集团曾以发行理财产品的形式向内部员工筹措资金。

2022年6月22日,苏宁集团向员工发出公开信,表示由于疫情反复,加上公司部分对外投资到期回收受阻,叠加外部融资环境影响,导致公司出现流动性困难,诸多在建项目停工,进而造成员工借款偿付资金筹措未达到预期。

最大亏损年

2021年7月,为了缓解苏宁易购的流动性问题,江苏省、南京市国资牵头成立江苏新新零售创新基金二期(有限合伙),总规模为88.3亿元人民币,邀请华泰证券、阿里、小米、海尔、美的、TCL产业投资人共同参与。

随后,苏宁易购对外发布了新任董事长黄明端、总裁任峻共同署名的一封内部信,宣布“要让苏宁易购回到他该有的市场地位”。

但苏宁2021年的财报显示,公司收入遭遇全线下挫,面临史上最大年度亏损。财报显示,2021年营收1389亿,同比下降44.94%;扣非净利润为-446亿元,同比下降556.23%。

与2020年相比,11个产品分类收入均下滑,其中通讯产品收入下降超过56%。在公告中,苏宁易购将原因解释为公司经营遇到阶段性困难,尤其是短期内流动性压力带来的商品货源、开支投入不足,对渠道终端销售能力带来负面影响。

此外,苏宁易购旗下子公司与恒大地产合资的深圳市恒宁商业发展有限公司净利润亏损209.90亿元,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影响为102.85亿元。

2022年5月5日,苏宁易购因连续三年扣非净利润为负,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公司股票简称更变为“ST易购”,股票交易的日涨跌幅限制为5%。

(应受访者要求,张灵为化名)

南方周末记者 吴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