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谨敬业的理论传播者

——记“临夏州拔尖人才”赵林锁

第十批临夏州引进人才岗位表(引得源头活水来)(1)

认真负责、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三十年如一日,热爱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把上好每一堂课作为最快乐的追求。州委党校(州行政学院)教授赵林锁始终将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作为他在党校讲台上的永恒主题。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赵林锁从扎实讲好基础课做起,在夯实理论功底、丰富知识结构的同时,坚定党性修养、提升人文素养,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人文情怀、敬业精神融入备课、讲课中。始终以学员满意度为评判自己讲课质量的标准,把干部群众听得明白、听得轻松愉快、听后有收获为教学宗旨。他先后在学历班承担了10多门经济类课程教学工作,在各类主体班和对外宣讲中讲授了30多个教学专题,教学效果良好,得到广泛好评。所授专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获全省行政学院系统教学成果一等奖。

作为一名党校教师,他深谙教学是中心,科研是基础,二者不可偏废的道理。潜心研究生态文明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总结临夏生态文明建设对临夏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要性等问题,出版专著《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探索——以临夏州为例》,获全国行政学院系统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参编著作3部,发表国家级、省级论文30余篇,主持参与国家级、省级、厅级课题近20项……全身心投入每堂课的教学工作,在互动式、情景模拟式教学中,以一丝不苟的态度、灵活多样的教法,激发学员进入角色。

他经常在课前、课后休息时间,与学员相互探讨、交流一些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并将交流心得融入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中,使得教学活动既有理论高度又非常“接地气”,学员们受益匪浅。自党的十八大以来,赵林锁每年都会深入机关、农村、企业、学校等进行宣讲,听众达数万人次。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赵林锁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他将继续努力,珍惜荣誉,不断提升自己,为临夏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力量。

用爱照亮学生前行路

——记“临夏州拔尖人才”郭骊志

第十批临夏州引进人才岗位表(引得源头活水来)(2)

三尺讲台上,传道授业解疑惑;科研道路上,攻坚克难硕果丰。临夏回民中学英语教师郭骊志自从教以来,以专业的学术素养带领一批又一批学生畅游知识海洋,为他们照亮前进路。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郭骊志始终坚持做学生的表率和良师益友,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传递给学生,转化成他们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这些年,他辅导学生张思林在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获一等奖,辅导学生马慈在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获二等奖,辅导学生马晓莹在全国中学生英语竞赛甘肃赛区获省级一等奖……看到学生取得这些成绩时,他内心的欣慰便油然而生。

为增强课堂活力,郭骊志始终以学生为中心,用微笑、耐心面对学生。作为一名英语老师,他不愿看到学生学成“哑巴英语”,鼓励大家主动开口,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课堂上,他因材施教,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让同学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同时,他注意分层教学,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深深吸引着学生,富有激情的教学氛围点燃学生的求知欲。

除了注重课堂教学,郭骊志平时再忙也会坚持教学反思。多年的教学反思,为教育科研积淀基础,为课题研究提供实践素材。在国家级刊物发表《浅析少数民族中学生英语学习中的社会文化因素》《浅谈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途径》《浅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深度贫困地区中学生积极情感的策略》等学术论文,并主持完成《甘肃省民族地区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适应性和办学特色研究——以临夏回民中学为例》《教育生态学视域下基于高中生人文核心素养的英语课堂构建策略的研究》等省级课题。

收获来自耕耘,勤奋换得硕果。凭着执着与坚毅,郭骊志获得了一份份荣誉,全国优秀指导教师、州级优秀班主任、临夏州骨干教师、临夏州拔尖人才等都是对他最好的褒奖。今后,郭骊志将继续在教育这片沃土,在心爱的三尺讲台,认真践行一名教师应尽的职责,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妙手施针扬国粹

——记“临夏州拔尖人才”董三明

第十批临夏州引进人才岗位表(引得源头活水来)(3)

一枚银针、一把针刀、一颗仁心、一手妙艺为无数患者减轻病痛,博众家之长在杏林路上践行着大医精诚之精神。州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董三明从事针灸临床已有30年,自迈入中医之门,他深感这个领域宽阔浩渺,博大精深,有数不尽的未知,说不尽的好奇。

说起针灸,不少人会想起“内病外治”,小小的几枚银针在针灸医生手里就是治病良方,针对不同病症,找准穴位,有时短短十几分钟,患者病症就能有所缓解,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董三明用手中那枚银针,为无数患者解除各类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种。医术高、医德好,是患者和同事们对他最真诚朴实的评价。

善于总结思考才能不断进步。董三明经常思考如何能让患者以更少的取穴达到更好的疗效,并在临床中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针灸治疗方法。他熟悉针灸科常见病及内外妇儿疑难杂症的诊断与治疗,擅长运用针灸、针刀治疗中风偏瘫、面神经麻痹、偏头痛等疾病,用精湛的医术和仁爱之心,在医患之间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用永不停歇的双手,在针尖上谱写健康之歌。

董三明告诉记者:“减轻、解除病人痛苦是我的职责所在,也是督促我不断前行的动力。作为一名中医,我不光要成为患者信任的好医生,还要做一个传播者和继承者,让中医药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银针践行使命,妙手秉承丹心。在科研方面,董三明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针刀治疗腰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州级科研项目,参与完成“自制面瘫膏外敷治疗陈旧性面瘫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以及甘肃省民生科技项目“以针刀松解为核心的中医适宜技术在基层的推广应用”,并主编《新编临床中医学概论》《实用中医诊疗精粹》等著作,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有影响力论文10余篇。

怀揣仁德之心致力于中医药事业,倾注于针灸研究,董三明靠着这份热爱和坚持,用一枚小小的银针守护着群众健康。

乡村“土专家” 致富“领头雁”

——记“临夏州拔尖人才”曹辉

第十批临夏州引进人才岗位表(引得源头活水来)(4)

从一名提着篮子销售啤特果的农民,到带领乡亲致富的“土专家”,和政县啤特果协会党支部书记、理事长,和政县辉林啤特果仓储销售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曹辉,经过多年努力打开了和政县啤特果冷储藏的第一扇门。

2002年,曹辉个人筹资8万元,在自家大门外建设了全县第一个30吨的啤特果冷库。在他的动员带动下,尕新庄等村群众陆续建设冷库,有效解决了啤特果不易保存、销售期短的问题。2011年,曹辉组织104户果农成立和政县辉林啤特果仓储销售专业合作社,社员人均增收达到2.1万元。同时,合作社率先与县上企业八八啤特果集团建立合作关系,曹辉代表全县果农与该公司签订购销协议,实现“公司 基地 合作社 农户”模式,采取保护价收购方式,带动群众发展规模化种植,辐射带动全县34个村、4200多户群众发展啤特果种植新技术,当年栽培面积达17万亩,产值达1.9亿元。

作为土生土长的和政人,曹辉一直致力于啤特果产业发展。他先后参加农业农村部、省供销社、农科院、甘农大等林果业技术培训班,啤特果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迅速提高,合作社生产的啤特果达到无公害标准,栽培啤特果面积3.3万亩,栽植质量最高,受到省、州、县三级林业部门好评。

目前,合作社在尕新庄村建立啤特果良种资源圃5亩,建立啤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100亩,示范普及啤特果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科学施肥、冻害防控等关键生产技术,以点带面,在全村建立啤特果绿色生产基地1260亩,年产优质果品1260吨,年仓储销售绿色果品650吨,生产及仓储销售共计634万元,社员收入持续增高。

省级优秀专业合作社、国家级林业合作社示范社、服务精准扶贫国家林下经济及绿色产业示范基地、林草乡土专家、甘肃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致富带头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背后是曹辉个人成长史、带领乡亲致富奋斗史、和政县啤特果产业发展史。

在希望的田野上播种

——记“临夏州拔尖人才”章文江

第十批临夏州引进人才岗位表(引得源头活水来)(5)

20多年来,东乡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章文江一直做着一件接地气的事——研究马铃薯。马铃薯是东乡县支柱产业之一,发展壮大马铃薯产业对农民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具有重要意义。于是,章文江释放热情,凝结责任,将马铃薯种植作为毕生事业去奋斗。

近年来,东乡县立足资源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种植业)结构,把培育和发展马铃薯产业作为壮大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这为章文江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舞台。“州委州政府提出‘牛、羊、果、菜、薯、药、菌、花’八大产业发展规划,对东乡县马铃薯产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县农业农村局通过各种途径申请解决马铃薯生产资金困难问题,我们将共同努力推进全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章文江说。

章文江自小在这片黄土地长大,深知群众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不易,所以他立志要为群众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大学毕业后,他扎根这片贫瘠的土地,积极投身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工作,推广马铃薯种植新技术、新成果,引进新品种、新经验,为东乡县脱贫攻坚与产业发展做了一定成绩。

在田间地头为群众服务之余,章文江潜心钻研各项科研项目。他主持实施《东乡县马铃薯高质高效创建项目》、省委组织部《东乡县马铃薯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与人才建设项目》及联合国粮食计划署《甘肃富锌马铃薯小农户试点项目》,特别是完成2020年度凤山乡2100亩马铃薯基地建设工作任务和全县23344户东乡县马铃薯产业发展项目,完成马铃薯良发放4.7万亩工作任务,引进省内高产优质品种,大力推广机械化马铃薯黑膜覆土栽培技术,实现最高亩产3.7吨,平均亩产达到2.2吨的良好成绩。

全省农技推广先进个人,甘肃科技成果转化三等奖、甘肃科技进步二等奖、全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一、二等奖,在省级期刊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20多年的辛勤耕耘、乐此不疲,章文江收获了一个个沉甸甸的果实。

章文江是一粒种子,为田野播种希望,在田间地头挥洒汗水,将知识与技术写在东乡的土地上。

“超”越无止境 无“声”胜有声

——记“临夏州拔尖人才”雷霆

第十批临夏州引进人才岗位表(引得源头活水来)(6)

超声科是医院进行超声检测,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可靠信息和科学依据的功能科室。人们形容超声科医生——鹰眼、巧手,是临床医生的前哨。20多年来,州中医医院功能科主任、超声波医学副主任医师雷霆始终坚守在超声科一线岗位,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医者仁心的誓言。

作为医院超声科学科带头人,雷霆注重对科室年轻医生的传、帮、带。每周四的理论学习,每天的典型病例现场示教、讲解及疑难病例会诊讨论、诊断督查等,在科室内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及手把手教学活动。他细化亚学科专业组,将科室检查专业分为腹部泌尿亚专业、妇科、产科、胃肠、心脏血管、肌骨关节、造影及介入,使每个人、每个专业组都有主攻方向和主要负责的亚专业。

从登记检查到出诊断报告,他认真对待每位病人,用心做好每个细节。“虽然不像临床科室抢救病人那样惊心动魄,但是我们通过利用超声波影像,扫描人体器官内的病变,为临床医师诊断治疗提供重要诊断依据。”雷霆说道。

雷霆熟练精准的手法,得益于数十年如一日的钻研和实践。在工作中,他积极参加各类进修培训,并利用网络平台及专著书籍进行学习。在州内首先开展超声造影、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麻醉、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胃肠超声造影检查、肌骨关节超声检查等新业务。特别是开展的胃肠造影检查和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检查在临床中具有重要价值,在临床及体检中应用后做到普查,尽早发现胃癌和甲状腺癌患者,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在影像天地孜孜以求,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深厚的人文素养,在超声心动图、胎儿产前筛查等多项技术方面也成绩显著。

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雷霆始终以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个影像诊断医生的责任与使命。


记者:赵好飞 张姝

编辑:赵聪媛 责编:马志涛 审核:范海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