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负笈图
《大唐玄奘》| 一步一如来安意如
国产电影已经很少有未映而让我期待的了,《大唐玄奘》就是其中之一,它上映时我人在尼泊尔蓝毗尼,昨天回来约了闺蜜去看,不出意料的喜欢,两小时的观影犹如禅修,所以熬夜也要写完这篇长影片,就当做是禅修之后的心得笔记吧。
△《大唐玄奘》剧照
再后来,是去了洛阳和西安,去了白马寺和大慈恩寺大雁塔,朝拜了这两处地方,尤其是看了玄奘法师的雕像,看到他轻装简行的形象之后,才对历史上真正的玄奘大师升起真实的兴趣。
然而,是真正的成为佛教徒,开始修法之后,才对玄奘大师升起无比的尊重和敬畏。
如果说,佛陀求道和成道的经历对普通人而言邈远的跟传奇一样,似玄奘西行,鉴真东渡,这样的高僧大德千辛万苦,求法传法的经历却是青史有载,千真万确的。
真是难!不是《西游记》里的九九八十一难,而是真正的难,困难的难,难得的难。世上信徒有万千,僧众有万千,真正能坐立起行,寻求正法的,又有几人?
人们会说,这是信仰的力量。其实不止,信仰会让人舍生忘死,不惧艰险,却还不足以让人明辨真理,生出智慧,发愿要了知生命的实相和宇宙的真理。一个有信仰的人,同样会干出愚蠢残忍的事,而一个心有正法的人,才会循着心中的光明,走上正确的道路,找到终极的答案。
故事的一开始,是大唐的都城长安,盛世方兴未艾。即使是在明君的治下,天灾人祸仍不可免。
△《大唐玄奘》剧照
那一年,玄奘决意从现世安稳的幻梦中走出,放弃他已经小有成就的安稳宁静的修行生活,只身前往遥远的佛国——天竺。
电影中,长安的郊外,出现两条路,一条是灾民蜂拥前往的俗世,通向暂时的温饱和长久的挣扎,另一条是玄奘的求法之路,通向生死莫测和真正的觉悟。
此时的玄奘已是中土小有名气的论师,他天资聪颖,过目不忘,又善于学习,遍访名僧,有“佛门千里驹”之称,即使是靠着专研前贤留下的精神遗产,也足够让他声名鹊起,深受信众爱戴。可是他知道这对一个修行人来说,远远不够。眼前卷帙浩繁,书中众说纷纭,越是潜心钻研,他越是困惑。
不执文字幻相,那泛黄的经卷,只是表面的真理,不是究竟。他知道他离佛陀,离真正的佛法还有不小的距离,他知道自己必须重新出发。
舍浮名,去伪经,求真经,如佛陀当年决意从王宫中出走一般,他们都有莫大的勇气和决断。为一个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为了生命的真相,打碎自己固有的安稳状态。哪怕此刻出现在眼前的全是阻力,哪怕前路茫茫,一无支持,哪怕来日路遥天寒,人疲马亡,他也要以梦为马,奔走天涯,没有丝毫的退却和动摇。
我看见玄奘法师猛烈的出离心,出离不是指出家,单纯的舍弃财物,舍弃名闻利养,而是指随时随地能从固有的意识形态和生活状态中出走,这才是真正的出离,是出离中的出离。
△《大唐玄奘》剧照
黄晓明一开始出现在屏幕上的时候,我是略担心的,原因是,他帅,他也知道他帅,一个太帅的人,难免执着色相,不能因色见空,因空见色,这不符我们对高僧的认知和期待。
实事求是的说,从长安行至凉州、瓜州、玉门关、五烽燧的黄晓明,眉峰微攒,眼神用力,多少还存着有些飚戏的心劲儿,不是彻底融入到玄奘的角色中,随着后面单独的戏份越多,他的表现越自然顺畅,到了穿莫贺延碛沙漠那一段,黄沙劈面,灰头土脸,也顾不得帅不帅了,此时他才真正融入角色,成为彼时的玄奘法师。
出玉门关,走莫贺延碛,行至野马泉死中求生这一段,在电影中是重头戏,《大唐西域记》里也是写得令人印象深刻。玄奘法师著述回忆道:“莫贺延碛长八百里,古曰沙河。上无飞鸟,下无走兽,伏无水草,顾影唯一。四夜五日,口腹干焦,几将殒绝。四顾茫然,夜则妖魅举火,灿若繁星,昼则惊风拥沙,散若时雨。”
《西游记》里将此地描绘成“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鹅毛浮不起,芦花定底沉。”的流沙河,还安排了个沙和尚在此等候取经人,比起玄奘法师九死一生的真实经历来说,还是轻描淡写。
△《大唐玄奘》剧照
在长安时的玄奘,以其自幼清净苦修,佛理通达程度来说,应该是到了见道的次第,然而还不够,冥冥之中,这西行的数万里,才是真正的加行。
由此想来,真是心生敬畏,凛凛然一身汗,真正的修行真是万般不易啊!绝不是简单的参禅打坐就可以完成的,如果不明白此中真谛,枯坐一室,就算把自己坐成了木头桩子,坐到生根发芽,也是以砖磨镜,缘木求鱼。
不经万苦,不见真心,不经万难,不立大信。不破生死关隘,哪能轻易明心见性?
西行的每一步,无不艰险重重,即使发心坚定如玄奘,也不由的感喟,比想象中更艰难。每一步都印证着四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诸漏皆苦、涅槃寂静”,亦都是在历练这佛子的心。
△《大唐玄奘》剧照
大漠风热,满布流沙,人走其间,莽莽无涯。他却不慎将水囊掉落沙中,整整四天未有滴水入喉。玄奘他是人,不是神,他在生死关头亦曾绝望,心有不甘,他有着最原始的渴求,那就是活下来。
我知道结局,知道他不会退转,可设身处地的想,换作是我等,怕是早就动摇退转了吧!就像电影里蒲巴甲饰演的胡人向导石磐陀,他曾皈依三宝,依止玄奘,也曾赤诚追随,想要借此破除心中的恐惧,却依然败给了未知和恐惧。
不能苛责什么,这世上,如石磐陀的人多,如玄奘般的人少。我们都有善心善念,却缺乏一往无前的勇气。时时颠倒梦想,刻刻心有挂碍。我们的雄心壮志就像小孩手中的玩具宝剑,没有实际的用途。
△《大唐玄奘》剧照
这从心开始的旅程,一开始就不是顺遂的。彼时,大唐与突厥大战在即,皇帝不准出行,他没有官方的身份,没有护照,没有签证(通关文牒),从开始就是个偷渡客,好在有诸佛的加持,他西去路上虽然险阻重重,可是更多的,却是那些不计个人风险得失的守关将士、普通的施主、西域诸国的国王们。
看到玄奘受难,我感同身受。看到他转危为安,我心生欢喜,看到众生善念不绝,护持着取经人,我同怀感恩,同沐法喜。
那行行停停中的刚猛精进,生命以流动的形式绽开,盛放,每一步都在趋近真理,每一个当下就是在体验无常。在在处处,无不有佛,无路之时,赫然有道。
文官象征着世俗的法则,武将诉说着生命被困缚的烦恼。心怀异志的弟子意喻着嗔恨和动摇,异族少女眼中的泪光暗藏着情执。有情众生皆有烦恼,玄奘不忘他们,是不舍有情众生。当他在恒河边救度了受难的奴隶,则意味着他获得可以帮助世人解脱苦难和烦恼的能力。
这因缘相依相续,因果链上环环相扣,缺了谁都不能成就这取经大业。诸佛在虚空中凝视着众生,一定是因为这些善缘的存在,佛陀才会示现在人世,佛法才能长久住世啊!
“宁可西行一步死,决不向东半步生”,一次次拥抱死亡,体验死亡,身后繁华富丽的长安,是处处可见的生机和安稳,就像我们世俗的关系和家庭,无时无刻不在召唤着他回转,而万里之遥的圣地天竺,却像是荒漠中的海市蜃楼一般能致人死地。不取真经,不至天竺,不会死,可是取经是会死的呀!
△《大唐玄奘》剧照
他岂是不怕死的?只是,他更害怕生死流转中的黑暗和无明啊!他岂是不思乡的,只是他更向往正法的所在啊!除了生关死劫,现实中,难道就没有富贵诱惑着他,也有啊!高昌国王愿举全国之力,奉他为国师,如果他心念动摇,留下当个国师,也可以弘扬佛法,谁也不能说他错。
然而他绝食以明心智:“西行只为求法。”
远离颠倒梦想,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多年之后,远行归来的玄奘,面对着故国长安情难自抑,泪如雨下。“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这是他魂牵梦萦,须臾不忘的地方,这是他求得真经之后,仍要回归的家国。
出世觅道心,入世担道义,出家人不是无情,而是不舍有情啊!
同样的,世俗的温暖和依恋不是罪!不需要刻意回避或丢弃。你只需要认清,任你万般眷恋,时辰到了都会消散——要从最亲密,最眷恋的关系中认知到无常,爱而不执,从中知晓有更澄澈的存在,更久远的智慧。如此这般,去除我执,已有的不会失去,而得到的,将会更多。
△《大唐玄奘》剧照
孤身走过炼狱一般的荒漠,率众翻越凌山雪山,冻死冻伤十有三四,翻过葱岭,到中亚,再至天竺,一步一如来,这劫后余生的生命从此都是额外的恩赏赐予了,要以万倍的热情来偿还。
抵达那烂陀寺,梦寐以求的圣地,在戒贤法师座下学法,得遇名师,他如饥似渴,精研经律论三藏,如自己从未接触过那般热切(他在中国时便通晓梵语,留学期间语言不是问题)。
那年在那烂陀寺中,热爱唠嗑的印度人凑上来聊天,得知我们是中国人,连声说,你们知道《西游记》吗?你们国家的玄奘很棒!我说,是的,是的!心中倍感自豪。
玄奘法师在此学有所成,通晓三藏,以留学生身份担任了那烂陀寺的副校长。他在戒日王所举办的无遮大会上讲论,名震五印,以所学折服了当时印度所有的高僧大德,被大乘尊为“大乘天”,被小乘尊为“解脱天”。
他将因明学的逻辑思维方式,大乘有宗(瑜伽行派)的唯识理论系统的转译到中国来,形成法相宗(唯识宗)。是因为有他,佛法在中土才有了新的传续,影响到日本佛教。上承汉魏,正本清源之外,下启宋明理学,开启了中国思想史的新篇章。
△《大唐玄奘》剧照
电影的后半段,着黄色僧衣的黄晓明姣姣然如朝霞举,愈加静定,相好庄严。他不是玄奘,但他是真的用心的贴近玄奘,体会取经人的精神,体会佛陀的精神。
演绎僧人,尤其是玄奘这样青史在册的高僧大德,要比寻常任何一种角色难的多。他心如止水,是静定从容,而非死气沉沉,心如槁木;他刚猛精进,坚毅果断,慈悲柔善,却又庄重威严。最重要的是,他不可无情,又不可有世俗之情。换一个人,当真能比黄晓明演得更出色吗?我不能断言。
相好庄严,貌如莲花都是福报,能够饰演玄奘大师本身就是宿世的因缘,巨大的福报不是吗?电影里走这一程,演绎千古一僧,对他而言,是身与心的淬炼和加持。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作为一个同样被国产电影虐了千万遍的人,作为一个佛教徒,我也难得宽容,难得坚定的说,不要再故作高深的挑剔《大唐玄奘》的不足了!
导演,编剧,演员都是十足虔诚用心的。忠于历史,没有光怪陆离,令人尴尬症频发的剧情,叙事语言收敛,沉稳,无所用情,处处用情,节奏张弛有度。音乐和画面极美,每一帧都可以截出来当明信片。摄影光效,场景还原也都尽最大可能去贴近原貌。再要挑剔,无非是些细节,以此证明自己的伟光正罢了。
观影的时候,我想起《金刚经》里的句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大唐玄奘》剧照
我们要体悟的,是《大唐玄奘》传达的正法奥义。
我们要思考的,不是别人没做到什么?而是我们自己又做了什么?
无须泄气,也无须争论,佛法本就难闻。豆瓣上的评分不是佛教徒心中的评分,票房的高低,不代表境界的高低。以佛法的殊胜,以佛陀遍世之智,尚不能度尽众生,我们又如何能强求人人都来认同这部诚意之作呢?
给你两个小时,你是愿意去看烂俗的毫无逻辑的青春爱情电影,还是愿意跟着玄奘的脚步,回到千年的大唐,天竺,开始一场取经之旅,这一切都随你。
我可以确定的是,这是一部值得再三品味,向法向善的人会意会欢喜,顶礼膜拜的作品(无论你此刻是不是佛教徒)。它探寻正法,余韵深长,它让玄奘持仗而行的身影从历史的风尘中走出,风骨铮铮的回到我们眼前,它存在的本身,就是佛法对众生莫大的加持和回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