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建议(坚持立德树人实现)(1)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党的十九大以来,聚焦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教育部启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指导建设32家省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心,培育建设20个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40个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大力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在各地各高校的共同努力下,“三全育人”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崭新局面。高校要将立德树人作为立身之本,着力构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肩负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

1、“三全育人”的出发点是培养人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并强调,“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求学生要价值观端正、知识丰富、能力全面。价值观端正,强调学生要用好知识。高校要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有效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向善的人性和高尚的人品,让他们用智慧和能力服务于国家、民族和人民,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知识丰富,强调学生要储备必要的知识。人总是用不同的方式把握世界,掌握的知识越多,越能把握世界的丰富性,因此,要不断提升知识传授的宽度和广度,让学生用哲学的、科学的、艺术的、历史的等等多种方式把握世界,不断提升他们对世界的认知水平。能力全面,强调学生要会运用知识。掌握知识的目的不是做两脚书橱,而是要激活知识,将知识转化为思想智慧、外化为行动能力,具备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实践能力、组织能力等综合素质。多年来,东北大学遵循“教育英才”的办学宗旨,大力实施“育心铸才”工程,努力让人才培养落地生根。“育心”着眼于“成人”教育,让广大青年学生以理想信念为根基,成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者”,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铸才”着眼于“成才”教育,旨在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化人才培养机制和教学方式改革,创建多元、普惠、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以知识传授为基础环节,以能力培养为关键环节,以价值观塑造为根本环节,节节贯通、齐头并进的人才培养链条。

2、“三全育人”的中心在“育”

教育不是工业生产线,人才不是工业产品,不能走统一工艺、统一规格的批量生产道路。“育”是要树立培育“生长品”的生态思维。指出:“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陶行知先生认为,“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高校要成为育人的沃土,为人才成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高校要从“教”走向“育”,构建育人新模式,营造育人新生态,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一方面,要聚焦学生,科学把握大学生的特点,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因材施教、深耕细作,摒弃“千人一面”的教育模式,实现“千姿百态”的教育效果。要将最优质的资源配置给学生,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可选择的教育,让学生享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实现“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教育功效。另一方面,要聚焦教师,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教师素质结构,坚持专业素养、职业素养、政治素养、人格素养一体化发展,让广大教师做到教学与科研兼顾、教书与育人兼顾、信道与传道兼顾、立己德与树人德兼顾,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近年来,东北大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职工为主导,奋力写好新时代一流人才培养的“奋进之笔”。学校启动《东北大学本科卓越教育行动计划》,实施“丰学拓展计划”“本科教学基础工程”,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持续上升;全面构筑“问题导向、经典品读、学理优先、实践育人”的思政教学模式,构建“一五一十”思政文化育人一体化平台,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强磁场效应。学校建立健全高层次人才发展、青年教师选拔培养等体制机制,充分挖掘学术潜力、释放学术活力、增强学术动力;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构建理论教育、品牌活动、正向激励有机融合的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打造青年骨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作坊、青年教职工“四个一”等教育品牌,促进教职工综合素质与能力全面提升。

3、“三全育人”的重心在“全”

“全员育人”,要求全体教职员工都要成为“育人者”,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履行育人之责、产生育人之效,实现育人无不尽责。“全程育人”,要求将立德树人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实现育人无时不有。“全方位育人”,要求将立德树人覆盖到课上课下、网上网下、校内校外,实现育人无处不在。

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一是在教育主体上从“单”转向“全”。育人工作是高校全体教职工与生俱来的“天职”“本职”,充分挖掘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管理干部等多个岗位的育人要素,将育人职能贯穿其工作始终,实现“教”与“育”、“管”与“育”、“服”与“育”的融合贯通。二是在育人过程上从“分”转向“合”。育人工作具有整体性,要从“条块分割”转向“协同配合”,将育人工作贯穿到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各阶段,覆盖到全校各班级,融入到学生学习生活各方面。以“六个下功夫”为着力点,即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推进教学、管理、服务等部门协同联动,挖掘育人元素、建立责任清单、强化工作举措,共唱育人“合奏曲”;推进马克思主义学科与各学科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融合、交叉,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与党建工作充分结合,汇聚协同育人的智慧和力量。三是在育人空间上从“点”转向“体”。育人工作要实现由“点”到“线”、聚“面”成“体”,实现“面”“面”俱到、多“体”联动,推进知识体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向各学科有机渗透,让思政课程和各类课程同向同行;建立网上网下正向互动的工作格局,促进网上网下两个教育场的衔接整合;大力推进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育人,提升丰富家庭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达到多方位合力育人的效果。

2018年,东北大学入选教育部“三全育人”首批试点高校。学校坚持解放思想、守正创新,制定《东北大学“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建设实施方案》,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学院部门各负其责,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育人体系。学校坚持“一体化构建”,将“三全育人”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一体化育人合力、一体化育人载体、一体化育人保障,构建起“三全育人”立体场域;坚持“两中心并重”,以师生为中心,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构筑了师生成长发展共同体;坚持“十体系联动”,构建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的“十大育人体系”,实现了育人资源共享、育人力量汇聚。

(作者:熊晓梅 东北大学党委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