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白马寺的故事(洛宁县涧口乡院西村白马寺的传说)(1)

(一)鲁班爷暗中助建寺

话说唐朝年间,国力强盛,社会安定,远近夷邦,前来朝贡,皇家信奉佛教,各地寺庙众多。在此国泰民安之机,在河南西部一个叫做“永”的地方,当地人民也要在洛水之阴,一个名叫白马涧的洛水支流旁建一座寺庙,人们请来了风水先生,他说,这里是一个山间小盆地,东西有丘陵环抱,南边有青山做靠,有二龙戏珠之地气,且靠近大山,十分幽静,是修建寺庙的绝佳之处。人们请先生选择了黄道吉日,请来了众多工匠,开始建庙。

晋城白马寺的故事(洛宁县涧口乡院西村白马寺的传说)(2)

鲁班爷得知了这个消息,决定到此来看看情况。 他扮成一个讨饭的六、七十岁的老人来到寺庙工地。 吃饭时分已过,鲁班爷来到工地伙房,开口要讨口饭吃,做饭的见他又老又可怜,就给他盛了一碗剩饭,谁知道到天黑时分,他又来了,这做饭的有一付慈悲心肠,不仅给了吃的,还说,天都黑了,你到哪儿去安歇? 你要是不嫌弃,就住在这做饭的窑洞里吧。 鲁班爷说:“好,好! ”打第二天起,做饭的看他年纪大,又可怜,就说:“要不,你就帮我破破柴火,也有口饭吃,行不?”鲁班爷说:“行!行!”做饭的又说:“不过,工人们吃饭时,你不能吃,得等到工人们吃过后,你再吃。”鲁班爷说:“中”话是这样说,但这个做饭的心底确实良善,常常把一些好吃的,比如鸡蛋或者肉食,埋在碗底叫老汉吃。 有一天,做饭的说:“老头,你能给我做一根擀面杖吗?”鲁班爷说:“试试吧!”做饭的弄来一根大碗口粗细的木头,说“这根木头中不中?”鲁班爷说“中。”做饭的想,这么粗的木头,看你啥时能砍成? 谁知鲁班爷不知从哪儿弄来个鸡蛋大点的铁锢儿,将铁锢儿往那木头上一打,这头进,那头出,一眨眼的工夫,碗口粗的木头就成了鸡蛋粗细了,再稍加修整,一根又直又圆的擀面杖,就交给了他。 这下,做饭的可不敢小瞧老头了。

晋城白马寺的故事(洛宁县涧口乡院西村白马寺的传说)(3)

日月如梭,转眼间,一个多月过去了,鲁班爷也要走了,走之前,他交待做饭的几句话,说是到了寺庙上大梁那天,你也到工地去,木匠师傅那天会出丑,他要是说“谁能安上”,你就说“我能”,上去后,只须如此……就行。临走,做饭的一直送他到白馬涧边,鲁班爷说:“这么长时间,你待我恁好,我也没有啥好东西送你,我送你一样东西,不过你不要嫌脏,很有用的,边说边吐出一口痰来,叫做饭的张口接住。做饭的虽没说啥,可心里还是嫌脏,一转身,就把痰吐到涧河水里了。涧河中的鱼一见,就张嘴吞了下去,所以,现在的大鱼,肚子里都有鳔。要是那做饭的不把“痰”吐掉,那他吐口唾沫,都是木匠用的上乘的胶。

晋城白马寺的故事(洛宁县涧口乡院西村白马寺的传说)(4)

话分两头,再说到了寺庙上大梁那天,又叫来了许多青壮年人来帮忙上大梁。人们都肩扛绳拉把大梁抬到了空中,木匠师傅一看,顿时傻了眼,不知如何是好,谁知道他把大梁弄短了一些。这时,木匠师傅发话了:“谁能上来把这大梁放上去,我这师傅头儿也让给他,工钱也归他,谁能? 谁能? ”这时,做饭的说:“叫我试试。”他把围裙一解,扔在地上,爬上架子,手拿斧头朝着大梁头连敲三下,口中念念有词:“长、长、长。”最后斧头一敲,大梁不长不短,刚好放上。木匠师傅这才千恩万谢。并问:“你是个做饭的,从哪儿学来这能耐。”做饭的把实情告诉他。 还说:“鲁班爷在帮我破柴火时,己经把寺庙上的雕花等全都做成了,用的时候,只管用斧头往树圪塔上一敲,就看见了。”后来,果然如此。

晋城白马寺的故事(洛宁县涧口乡院西村白马寺的传说)(5)

(二)石鱼赶场,石鸡行途

白马寺建成之后,自不必说附近的老百姓,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托儿带女,成群接队,前来观赏,上香,许愿,络绎不绝,热闹非凡。

只说南山中有一条灵鱼,也不知它修行了多少年,一听说白马寺建成了,更听说那里有龙脉,也想来看看究竟,万一自己成了鱼龙岂不更好。有一天,这灵鱼动身往白马寺赶来,它游啊,游啊,也不知游了多少时间,灵鱼来到一个去处,心想问问这是啥地方,它大声问:“这儿是啥地方?”有人答道:“这里叫鳔池。”话音刚落,灵鱼就一动也动不了。鱼见了鳔,就被粘住了,现在那儿有一个重达百吨的大石鱼。现在的人说这叫“犯地名”。

晋城白马寺的故事(洛宁县涧口乡院西村白马寺的传说)(6)

说起犯地名,还有个小故事,就是灵鸡行途。 说的是南山深处,有一只灵鸡,也修行了数千年,这灵鸡听说白马寺建成了,也想来白马寺朝拜,白马寺地气这么好,说不定我这灵鸡也能升仙了呢?于是,灵鸡就日夜不停地往白马寺赶。有一天,天快亮了,它来到一个村子,心想问问这儿离白马寺还有多远。有人回应,这村叫安坡,听到“安”字,这灵鸡就安在这里走不了了。至如今,安坡村外,确实有一块象鸡模样的石头。听安坡村人讲,说来也 奇怪,他们村里人家养鸡,鸡从来不得鸡瘟。(根据当地人口述整理)

晋城白马寺的故事(洛宁县涧口乡院西村白马寺的传说)(7)

作者简介:马五三,男,生于1950年,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人。1970年参加工作,洛宁一高中任教,中教高级教师。2010年退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