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通过电台广播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落下帷幕。有人说这是日军在二战期间的唯一一次投降,是他们迫于腹背受敌的压力才做出的无奈之举,要不是因为盟军的原子弹攻击,顽固的日军还打算执行“玉碎计划”,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来一次同归于尽。确实,二战时期的日本士兵有一个“死不投降”的名声,军队中无脑信奉偏激的武士道精神,认为投降是一种代表着背叛的耻辱表现。

但事实上这种说法算是夸大其词了,虽然日本士兵动不动就高喊着“为天皇陛下尽忠”的口号自尽身亡,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全都是硬骨头,除了那些在战场上被敌军俘虏的日本士兵,日本陆军还曾经发生过大队长率领着一整支部队举白旗投降的“丑事”,尽管每次问起来日本军方都说这件事情是子虚乌有,但有相关的史料记载作证,狡猾嘴硬的日本人确实是赖无可赖。

二战日本投降真实影像(大队长率部举白旗投降)(1)

侵华日军

喜欢历史的朋友可以点点关注,既可以翻看往期的视频,也不会错过以后的精彩内容,点赞和关注就是我们更新的最大动力,谢谢大家。

视频链接:二战日军丑事:大队长率部举白旗投降,被报道后日方拒不承认。

中国人常说有志不在年高,意思是志向的远大与年龄没有关系,不受外在条件的局限,身为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从很早以前就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因此也深刻地明白了这句话的内涵,从不因为自己地方小资源少就“妄自菲薄”。作为二战期间轴心国的核心人物之一,尽管自己领土面积狭小,物资人力都相当有限,但日本还是悍然发动对外侵略战争,将主战场放到东亚和太平洋一带,先是制定出三个月内占领中国的宏伟目标,后来又不自量力地挑衅美国。

二战时期的日本人为什么如此胆大妄为?是强大的军事实力让他们底气十足吗?其实不然,实事求是地说,虽然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就开始进行改革,经济实力增强,军事能力也得到发展,但日本的强大仅限于亚洲范围内,那时候其他的亚洲国家,包括中国在内,都饱受封建制度和殖民侵略的伤害,山河动荡民不聊生,只有日本抓住这个机遇实现国民经济的飞跃。

二战日本投降真实影像(大队长率部举白旗投降)(2)

明治维新

但是和美国英国等老牌帝国主义比起来,日本是根本不够看的,不过日本人压根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他们有一套自己的思维观念,觉得不管外界怎么说,自己就是觉得自家的军队天下第一。为了让所有的国民都支持军方对外侵略扩张的决定,日本领导开始在国内推崇宣扬武士道精神,将所有的战士都培养成狂热的好战分子,对于当时的日本士兵来说,侵略、烧杀抢掠或者另外一些在常人看来毫无人性的做法,在他们眼中都是司空见惯的正常手段,都是在为国家的发展做贡献。

正是这种盲目且疯狂的想法让日本人建立起强大的自信心,让他们坚信:只要日本的军队出马,那拿下一块殖民地完全是轻轻松松。军队眼高手低,只想听胜利的消息,不想听败绩,所以做出明文规定,投降和成为俘虏是不被允许的,也是不能出现的,因为这意味着背叛,会丧失身份和名誉。日本陆军那边要求更加严格,表示部队军官率领部下投降是一种重罪,即便是在战场上被迫被俘,再次回到军队也得接受惩罚,处以监禁。

二战日本投降真实影像(大队长率部举白旗投降)(3)

二战日军

在这样的高压管理和心理暗示之下,大部分日本士兵都是抱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作战心理踏上战场的,但理想再美满,等到真的踏上战场的那一刻,还是会被冷冰冰的现实给击碎。日本人太过于骄傲自满,没有认识到己方军队的真正实力,不仅没能实现三个月内占领中国的宏伟目标,在太平洋战争中也没讨到什么好,被美军打得节节败退,再加上战争时间拖得太久,日本后继资源不足,打仗没人,吃饭没粮,美国方面也瞅准了日军的软肋,切断他们的海上运输路线,导致滞留在太平洋战场上的日军彻底断粮,也导致这起日军投降的丑事——竹永事件发生。

竹永事件发生于1945年春天,这时候日本侵略者的颓势已经很明显,在太平洋战场上也彻底落于下风。新几内亚岛上,一队日本残兵正游走在山林中,他们隶属于日本陆军第41师团步兵大队,指挥长官名叫竹永正治。本来这个大队是有1000多人,相关的人员配置和资源储备也很完善,步兵炮兵和海军兵都有,但不久之前他们刚刚遭遇到美军的围追阻截,差一点就被团灭,部队人数锐减到不到50人,因为仓皇撤离,所有的储备物资都被扔下,一行人没有办法,只能在深山老林中四处乱逛,看能不能找到一些可以食用的东西,好让自己不饿死在这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

二战日本投降真实影像(大队长率部举白旗投降)(4)

追击的盟军

竹永正治出身炮兵部队,已经官居中佐,在军队里也有些名声,但那些都是过去的事情了,此时此刻他手下的炮兵团已经彻底被美军摧毁,自己也成了光杆司令,领着一帮子残兵败将东躲西藏,脑子里想的都是怎么才能吃上饭。这天他和部下在山林中发现了一个隐蔽的小村落,大喜过望,当即就上前实施扫荡,抢夺物资,当地的村民见他们人数不多,再加上自己也有武器,就毅然决然反抗,竹永正治一行人也发了狠,和对方激战起来,最终还是凭着多年的战斗经验取胜,打死两名地方老百姓,抢夺了一大批粮食和衣物。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次的事件,竹永正治等人的行踪暴露出来,一直在附近追击他们的同盟国军队当即就开始行动,派遣了一个小队迅速赶来展开攻击。竹永小队本来就没多少人,武器弹药也不足,难以抵挡同盟国军队的进攻,一下子又折损了好几名成员,身为部队指挥长官的竹永正治这下是彻底害怕了,经过了一晚上的深思熟虑、左右衡量后,他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那就是领着手下的士兵全体投降。当然,竹永正治也是征求了部下的意见的,他先是召集所有的军官参加讨论会,军官们同意投降后,再告知全体士兵。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绝大多数士兵都是同意投降的,毕竟生命更可贵,但也有一些士兵坚决奉行武士道精神,不肯投降,那部队会发一枚手榴弹给他自杀用。

二战日本投降真实影像(大队长率部举白旗投降)(5)

日军被俘

1945年5月,竹永正治的队伍派出两名使者,举着白旗前往同盟国军队的驻扎地,告诉对方自己的部队打算投降,同盟国的军队欣然接受。5月3日,这支日军小队在一个名叫沃尔姆格勒的村子和敌军汇合,所有人都解除了身上的武装,俯首称臣,日本军方避之不谈的“竹永事件”正式问世。之后同盟国的军队将他们带走审讯,身为部队指挥长官的竹永正治被转移到马尼拉,接受同盟国军队将领的一对一问话,询问其日军的作战部署。另一边日本军方发现竹永队失踪,正在到处进行搜索,结果没几天就看到同盟国那边发出通告,表示已经有一支日本大队选择投降,希望剩余的日本军队可以认清形势。

日军惊恐地发现,这支投降的日本大队正是他们正在寻找的竹永队,军方长官怒不可遏,底层士兵议论纷纷,别看只是区区不到50人的投降,带来的后续影响却是十分深远的,因为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唯一一支成建制投降的日军部队,对于日军来说就是难以超越的耻辱记录。

二战日本投降真实影像(大队长率部举白旗投降)(6)

日军投降

战场上的形势一天比一天明了,不少日本士兵看到竹永队的做法后纷纷效仿,在之后的战斗中,又有两支日本小队选择集体投降,不过这两个小队都是十几人,只能算中队级别,和竹永队没法比。竹永事件严重影响了日军的作战士气,陆军第41师团的最高指挥长官流着泪向天皇谢罪,被军方的领导严厉斥责。

为了不让日军的耻辱事件传扬出去,日军将竹永队的作战轨迹抹去,捏造了他们全军战死的虚假记录,竹永正治的名字在作战史中被一笔带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成为同盟国俘虏的竹永队士兵被遣送回国,他们违反了日本军方的规定,受到国民的谴责和唾弃,不敢见朋友,也不接受采访,隐姓埋名深居简出,身为指挥长官的竹永正治也回到了日本,他已经被军队除名,在一家工厂做工人,几乎不与外界来往,在1967年默默病死。一直到1986年,一位名叫高桥文雄的日本记者挖掘出相关史料记录,将竹永事件的来龙去脉刊登在报纸上,但日本军方拒绝承认事件的真实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