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语人间:每天10分钟,读懂1本好书,点击文章右边的「关注」,一起成长。

孔子的人生态度以天下为己任(君子当洁身自好)(1)

大家好呀~

今天,我们继续「儒家经典」,四书里《论语》的共读。

上一篇里,我们读到了孝的四个层次,分别是:不给父母添麻烦、不让父母替自己操心、对父母心存敬重,以及始终对父母保持和颜悦色。

更多内容,请戳:孔子谈孝:言行恭敬,少添麻烦

孔子的人生态度以天下为己任(君子当洁身自好)(2)

常言道,百善孝为先,家人永远是我们生命里最重要的人。我们可能和家人会有冲突,但和他们在一起总是能让我们很快恢复活力。这一点是再亲近的朋友也无法给予的。

另外,你与世界的关系,其实是你与父母、与家人关系的延伸。和颜悦色地与你家里人相处,亦是处理好与上下级关系,与朋友关系的前提。

孔子的人生态度以天下为己任(君子当洁身自好)(3)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论语》里「为政·第二」的共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01.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

孔子是一个很少谈论鬼神的人,在《论语·先进》里,弟子子路问孔子如何事鬼神的时候,孔子曾回答「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翻来过来就是,你人都还没有侍奉好,怎么能够侍奉鬼神呢?

这句话,同样也是如此。

祭祀,是为了崇德报恩,不是为了求福避祸。

若是寺庙里的神仙,因为收了凡人的一点点香火钱,便什么都不顾了,岂不是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贪官了?

孔子的人生态度以天下为己任(君子当洁身自好)(4)

同样,你去拜孔子也是。

你若是对孔子的思想不了解,也不感兴趣,只是觉得拜一拜孔子,便能够给你带来福报。孔子他老人家多半会在听到你那些驴唇不对马嘴的祷告后,心里不是个滋味。

孔子的人生态度以天下为己任(君子当洁身自好)(5)

因此,祭祀需要的是你最大的庄严和诚意。

你如果说自己喜欢孔子,在祭祀以外的场合,你的一言一行都要向孔子靠拢孔子都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你不仅要知道,还要放到生活里去反复琢磨,直到内化成你性格的一部分。

孔子的人生态度以天下为己任(君子当洁身自好)(6)

见义不为,无勇也。义,就是你该做的事。该做的事,遇到了,见到了,却因循退缩,不去做,就是没有勇气。

比如,你走在街上,看到有人蹲在地上,走上去关心几句,递上纸巾,就是你该做的。你如果只是嫌麻烦,匆匆忙忙地从Ta身边路过,或是故意当做当做没有看见。那就是没有勇气。

孔子的人生态度以天下为己任(君子当洁身自好)(7)

孔子说了这两件事,都是为了告诉我们,

社会上的种种不道和不义,这些都是人性的弱点,要么是谄媚,要么是怯弱谄媚,就会去做不该做的事,怯弱,则该做的也不做。

这些都不是君子行径。

02.不给国家添麻烦,就是对国家最大的贡献。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考,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论语》

有人问孔子说,你怎么不从政呢?孔子回答道,《尚书》上写道,在家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然后推己及人,便是从政了,还需要做什么吗?

这句话,对应的是《大学》里的「……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与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孔子的人生态度以天下为己任(君子当洁身自好)(8)

一个人若是想要治理好一个国家,首先要先把自己的家给治理好,如果连家里的人都不服你,你肯定不能让周围人信服。这也是儒家文化「由近及远」的道理,先有近,后有远,没有近,就没有远。

也就是说,我们看一个人是否值得深交,要先看他是不是一个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的人。因为,孝与悌是近,与朋友信是远,一个人如果连对自己的父母和家里人都不伤心,即便对你好,也别有所图。

孔子的人生态度以天下为己任(君子当洁身自好)(9)

这句话的内涵,我们再把它给延伸一下。

政治,按照孙中山的解释,就是「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就是政治」。如何评价一个国家好与不好呢?很重要的一点便是要看老百姓们是否都能够踏踏实实地过好自己的小日子。

咱们作为普通小老百姓,别被有心人当枪使,别给国家添麻烦,便是对国家最大的贡献了。

孔子的人生态度以天下为己任(君子当洁身自好)(10)

以上,便是今天的内容。

下一篇里,我们将继续《论语》里「为政·第二」的共读~

文 | 武灵遥,一位践行着「日读书一本,日更文一篇」的职业读书人,更多好书拆解详见个人公众号:书语人间(syrjj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