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冷山评价(从女孩到母亲升华)(1)

剧情介绍

艾达随父亲(牧师)来到冷山这个地方,她的着装举止都是当时标准的淑女形象。标准淑女艾达受到了大家关注,其中包括一个叫英曼的帅小伙,逐步发展出了暧昧的情愫。可是好景不长,南北战争爆发。英曼被征召入伍,经过九死一生,身受重伤。对战争厌倦的他,成为逃兵一心想回到冷山。归乡旅途上的种种遭遇,历经千难万险。

电影冷山评价(从女孩到母亲升华)(2)

战争爆发后,艾达父亲去世,她饱受生活的折磨和等待英曼的痛苦。最后艾达为了生存,艰难的挣扎,卖掉钢琴,当掉值钱的东西后,在露比的帮助下,艾达慢慢放弃了自己淑女的外在,逐渐融入“冷山”。艾达与周围粗砺尖锐的生活对抗挣扎,期待英曼的归来。

电影冷山评价(从女孩到母亲升华)(3)

结局:英曼在和当地土匪恶霸的枪战中,出人意料的死了,没有给观众王子公主的结果,更突出了冷山这部电影的高度。艾达和英曼生下了一个女儿。最后一幕,艾达用刀剥下,死亡羊羔的皮套在了活着小羊羔的生上,对女儿说这个冬天希望它能撑下去。艾达完成了从女孩到母亲的升华……

电影冷山评价(从女孩到母亲升华)(4)

这是一部2003年的电影,由著名导演安东尼·明格拉执导(《英国病人》的导演)。应该说,这部电影对人物性格的转变描写还是非常到位的,特别是女主角:艾达!妮可基德曼也演绎得很到位。

电影冷山评价(从女孩到母亲升华)(5)

电影冷山评价(从女孩到母亲升华)(6)

下面是我的一些思考:

作为父亲,应该怎样培养自己女儿,既满足社会主流对女性的定义,又能让她在面对危机时有自己强悍的一面呢?艾达的父亲显然是很爱自己的女儿的,但是如果培养女孩一味强调“淑女”的社会标准,女儿一旦失去家庭的支撑,能够像艾达这么幸运的反而是少数。这毕竟是电影,这部电影的主题是突出,艾达的蜕变。而实际情况是有很多没法蜕变,痛苦过完失败一生的女人。

21世纪的今天,男女平等吗?提这个问题其实是无解的,因为生育和抚养下一代的工作,从生理结构上讲女性就不得不承担更多的责任。除非将来的科技,出现人工子宫,小孩3岁前抚养都由机器人代替(开个脑洞)。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的当代中国,虽然相比过去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要让一个女人独自抚养孩子,这难度可想而知。古代中国女性,鼓励丈夫开二房三房,并不是古代女性想得开,而是生育养育的工作实在是太繁重。

看了这部电影,得出以下结论,既然女人最终还是要靠释放小宇宙才能保护好自己,为什么从小非要刻意培养女性的标准呢?是为了更好融入不可改变的男权社会吗?高跟鞋,束缚带、长发披肩看上去对于女性解放并没有什么功能性的好处,而更多的是自我摧残。

一想到这里,唯有一个理论可以解释,孔雀尾巴的性选择理论。达文尔晚年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孔雀的尾巴,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孔雀的尾巴可以提高这个物种竞争力,那么为什么会存在呢?

电影冷山评价(从女孩到母亲升华)(7)

因为在缺乏天敌,食物充足的环境中,能否繁衍下一代的自然选择让位与配偶的喜好选择,也就是性选择。为什么自然界动物雄性累赘器官更多呢?比如天堂鸟和孔雀的尾巴,而人类是女性累赘“装饰”更多呢?母系社会是如何发展到父系社会的呢?这个以后有空再讲。

回到电影,艾达和父亲,原本生活在一个大城市,父亲按照“淑女”的方式培养女儿是没有错的。而父亲因为投资了冷山这块蛮荒之地,将艾达带到冷山。这就是艾达必须蜕变的起因。

作为父亲,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女儿,欢迎大家一起参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