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我在上海工作,晚上9点多,看浦东某健身房,姑娘帅哥在跑步机上挥汗如雨,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陈总为了生活而奋斗?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陈总为了生活而奋斗(如何理解这个世界运行的本质)

陈总为了生活而奋斗

2012年我在上海工作,

晚上9点多,看浦东某健身房,姑娘帅哥在跑步机上挥汗如雨。

我不由冒出四个字“阶级幻境”。

(一)

人与动物不同,人生活在一个“意义世界里”。

人对世界的认知,并非对世界本身清醒的认识,而是对事物所代表的“意义”的认知。

社会是一个被“意义”建构的体系。

说白了,是幻境。

记不记得《黑客帝国》中,墨菲斯摊开手让NEO选:

“红药丸,蓝药丸,你要哪一个?”

马云迷上了高尔夫,

为了和吴鹰PK,

专门请了一位英国教练,

隔三差五从伦敦打飞的来杭州。

2000年,我当时上中专,

愁的年纪轻轻冒白发,

怕失去斗志,于是每天早上起来,逼自己100个俯卧撑。

这种焦虑感,伴随了我15年。

焦虑是动力,也是诅咒。清风明月无心享受,忙碌和高压的工作,反而令我心安。

处理完各种情景的挑战,躺床上,感觉头脑又长出强健的肌肉,很充实很带劲。

即使身体多二两肥膘,那又如何?

像现在这样,我坐在办公室里,风吹着窗帘,阳光被挡在外面。很自在。

(二)

社交效率其实很低。

不幸再遇到各种装各种low的人,实在烦得要死。

人若无名,低头练剑。

所以现在谁想约我见面,我直接发给他个“在行”链接,舍得一小时出2900块钱再说。

咱文人嘛,给自己留够独处的时间,才能

寂然凝虑,思接千载;

悄然动容,视通万里;

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

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去年开车窜到江西庐山陶渊明故居,

踱着步将高宅大院墙壁上陶渊明的所有诗,都念叨了一遍。

觉得还是古人幸福。

古人不会想世界运行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他们只想着家里的地快荒了,小老婆要偷汉子了,胡不归?

教员在24岁时,写给朋友一封信,将人生心得倾囊相授:

“只将全幅功夫,向大本大源处探讨,探讨既得,自然足以解释一切,而枝叶扶疏,不宜妄论短长,占去日力。”

教员的意思很清晰,先要“内圣”,要智慧通达、人性通达,乃至宇宙通达,而后“外王”才能顺理成章。

他还总结说:“圣人,既得大本者也;贤人,略得大本者也;愚人,不得大本者也。圣人通达天地,明贯过去现在未来,洞悉三界现象。”

教员所说的本,是根本、是主要矛盾、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成功关键因素。

所以我觉得,在你理解世界运行本质这么高深的命题之前,我建议你

先赚钱把房子买了,

先把老婆娶了,

先把孩子生了,

先把票子挣了。

再琢磨这些更实际。

钱不是万能的,也是9999能。

世上能帮你最容易地把人看清的,只有钱。

当你银行卡的余额撑不起你的兴趣时,你所有的爱好都应该是赚钱。

否则呢?很容易沦落为这首诗的下场

最怕问初衷,幻梦成空。年少立志三千里,踌躇百步无寸功。懵懂半生,庸碌尘世中。转眼高堂皆白发,儿女蹒跚学堂中,碎银几两催人老,心仍少,皱纹上眉中。浮生醉酒回梦里,青葱人依旧,只叹当时,太匆匆。

(三)

元旦在深圳和X姐喝茶时,我忽然有个感悟:

人本质上就是“情境动物”!“情景动物”这四个字,其实涵摄了三重含义:情、境和动物。拆开翻译就是:人是随机的、应境的和趋利的反应体。从这个论断推演,世界其实有且仅有三类人:

第一类人,头脑中就一个词:desire(欲望)

另一类人,头脑中也是一个词:memory(回忆)

最后一类人,头脑中也是一个词:believe(相信)

做事就是修行,磨心性亮眼睛,将头脑磨成一把剑!

无论是修行还是学习,对我而言是发自内心的享受。

解构一个新事物,一叶窥豹,抽丝剥茧,刹那间云开月明,抬头再看山已经分明不是山,由不得心中大喜。

(四)

世界运行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这是介乎哲学、宗教和科技的问题。

叔本华老师说:“世界是我的表象,世界是我的意志”。

六祖慧能老师说:“若自悟者,不假外求”,强调外法尽在自性,

王阳明在下面点赞说:“圣人之道,吾性自足,良知,不假外求”。

于是康德老师总结说:世界的起点和终点,不是向外探索,而是要从我们内心去寻找。

禅宗的“自性”、荣格的“第二人格”、王阳明的“良知”,康德的“物自体”,也许才是解药。

对于愚钝如我辈者,有喜随喜,有劫应劫,渐悟万物同心,心不随境转则境为心转,证悟本心,夕惕若厉无咎。

翻译成听得懂的人话就是:

你小子别吃饱了撑的瞎琢磨,房价都贵成啥了,赶紧赚钱去!对,说的就是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