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崇尚吉祥文化,逢年过节把福字倒挂,寓意“福到了”。但康熙皇帝写给孝庄太后现阵列于北京恭亲王府中的“福”字,却是我国唯一一个不许倒挂的“福”,这是什么原因呢?

康熙写的这个“福”字,被周恩来总理称为“中华第一福“,民间又称”天下第一福“,距今已有近400年历史。关于这个字的来历,有这样一则感人的孝心故事。

康熙临终传位的人(康熙为孝庄太后题的)(1)

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眼看就到了孝庄太后60寿诞的大日子,不料太后染上重病,任御医院的太医百般调治也不见好。看到祖母遭受病痛折磨众太医却束手无策,康熙怒不可遏,差点下令把太医全杀了。

无奈之际,康熙亲自翻查古书,寻找救治祖母的办法。偶然间,他看到一本书中有上古”承帝事“请福续寿的记载,意即皇帝是真命天子,万福万寿之体,可以亲自向天父请福,以延续自己或他人的寿命。所谓病急乱投医,虽然之前并不知道有哪个皇帝这样做过,康熙还是决定试一试,为祖母请福续寿以颐养天年。

康熙临终传位的人(康熙为孝庄太后题的)(2)

在沐浴斋戒三日后,康熙提起御笔,一气呵成,书就这个倾注了对祖母孝心的“福”字,并盖上“康熙御笔之宝”宝印,有鸿运当头、镇邪除魔之意。

说来也神奇,福字送到太后身边不久,她的病奇迹般好了起来。太后非常高兴,把这个”福“称为“福之本源”,让人刻到石碑上阵列府中,当作皇家宝贝看管。十五年后(1688年),孝庄太后以75岁高龄善终。

康熙临终传位的人(康熙为孝庄太后题的)(3)

康熙和乾隆不一样,一生极少题字,故民间有“康熙一字值千金”的说法。他为孝庄太后请福续寿让太后痊愈,人们认为这个”福“字有天缘、福缘,真能给人带来福气,故称此”福“为”天下第一福“。

此后,康熙也曾几次重提御笔,却再无法写出像“天下第一福”那样的神韵。这样一来,为孝庄太后请来的福字被盛传为”天赐鸿福“,被当成大清国宝供了起来,成为中国人通用的传世之“福”。

中国人用谐音寓意吉祥,过节时习惯把福字倒挂,可皇帝的御笔岂能有倒置之理?因此,后世不管如何描摹,均不许倒挂,成为中国人唯一一个不能倒挂的“福”

康熙临终传位的人(康熙为孝庄太后题的)(4)

”天下第一福“除了请福续寿之外,还有什么神奇之处呢?

从字形上看,此”福“字形狭长、窄瘦,”瘦“音谐”寿“,民间称其为”长瘦福“,有”长寿之福“的意思。另外,这个”福“字还包括了多个汉字:

其右半部分与王羲之的”寿“字写法相近,被认为”福中有寿,福寿双全“。中国人本就讲究“有福必有寿,有寿必有福”,福寿同体的“天下第一福”,解决了这两个字因形体差异大,无法合二为一的难题,成为千古一绝。

另外,此字右上角像”多“,右下角为“田”,左半边又像“才”和“子”二字。合在一起就是: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可谓五福合一,创古今之未有。再者,它的”田“字未封口,又有”无边之福“”鸿福无边“的寓意。因此,后世认为,康熙的这个”福“字是“五福之本、万福之源”,无数达官贵人和普通人家纷纷把此“福”悬挂家中,以给老人增福添寿,给家人带来好运。

不过,孝庄太后让人刻下的福字碑在乾隆年间竟神秘地失踪了,一直到大清亡国、新中国成立后也未能找到。

1962年,为保护文化遗产,周恩来总理批示重修恭亲王府。在王府后花园的秘云洞中,工作人员意外地发现了失踪已久的福字碑。总理得知后很高兴,欣然将其命名为“中华第一福”。

康熙临终传位的人(康熙为孝庄太后题的)(5)

福字碑为何会在恭亲王府出现?

原来,恭亲王府最早是和珅的府邸,王府后花园滴翠岩下的秘云洞被认为是龙脉所在,和珅命人把福字碑藏了进去。嘉庆帝在恭亲王府时,想把福字碑移到皇宫,却因和珅巧妙的设计,让嘉庆不敢破坏龙脉把福字碑搬出来。一怒之下,嘉庆命人封死了假山。自此,“天下第一福”就再未出现过。

周总理在王府视察时,发现滴翠岩的造型酷似“二龙戏珠”,按照考古中“有龙必有皇家宝藏”的惯例,总理让人打开了秘云洞,使消失了200多年的福字碑重见天日。

康熙临终传位的人(康熙为孝庄太后题的)(6)

恭亲王府是有清一代规模最大的王府,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现已成为旅游胜地。作为王府中的“镇园之宝”,福字碑也已名扬天下,每天有无数海内外游客慕名前来,纷纷求取拓印的福字孝敬长辈。连一些访华的外国政要也会前去参观,外事部门还将拓印的福字当作国礼赠予贵宾。

假如有时间去北京旅游,建议您到恭亲王府求取一张“天下第一福”,说不定就给您带来好运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