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化学成分与矿物

地壳:是地球硬表面一下到莫霍界面之间由各类岩石构成的壳层,在大陆上平均厚度为35km ,大洋下平均厚5km。由沉积壳、花岗质壳层与玄武质壳层组成,只有很小一部分地壳作为物质基础参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

1.化学成分

元素丰度:在108种已知化学元素中,自然界存在92种,并有300余种同位素。1924年克拉克据来自世界各地的5195个岩石样首次测定了16km厚度内地壳中63种化学元素 的平均重量百分比即为元素的丰度,所获数值后来被命名为克拉克值。

2.矿物:是单个元素或若干元素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定的理化性质的化合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

矿物的形态:气态;液态:石油,汞;大部分矿物呈固态

3.主要造岩矿物与常见矿物

主要造岩矿物:包括石英、钾长石、斜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和橄榄石。

常见矿物有:石墨C、黄铁矿FeSz、黄铜矿CuFcSz、萤石CaF2,方解石CaCO3.石 膏 CaSO4-2H2O

二、岩浆岩

1、 岩石的定义,了解岩浆岩的矿物组成、产状、结构、构造及岩浆岩的主要类型。

岩石:一种或多种造岩矿物按一定的结构集合而成的地质体称为岩石,依据其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岩石是构成地壳及地幔的主要物质。

解理:矿物受外力作用沿一定的结晶方向分裂为解理面的能力,分为极完全解理,完全解理,中等解理,不完全解理,极不完全解理。节理:虽有破裂而破裂两侧岩块均未发生明显滑动者叫节理。

断层:破裂而又发生明显位移者称为断层,由断层面、断层线、断层盘、断层距等构成。断口:矿物受打击后形成的断裂面。

•岩浆是来自上地幔熔融状物质,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金属硫化物 氧化物和部分挥发物。

2.岩浆岩的矿物组成

依据矿物组成的差别,岩浆岩可分为四类

(1)超基性岩:二旬化硅舍量小于45%,多铁镁而少钾钠,主要矿物为橄榄石和辉石, 代表岩石为橄榄石。

(2)基性岩:二氧化硅含量为45% ~ 52% ,主要矿物为辉石、钙斜长石、亦有少量橄榄石和角闪石,代表性岩石为辉长石、玄武岩。

(3)中性岩:二氧化硅含量52% ~65%主要矿物为角闪石和长石,兼有少量石英、辉石黑云母等,代表性岩石为闪长岩、安山岩、正长石与粗面岩。

(4)酸性岩:二氧化硅含量>65%以上,多钾、钠而少钠、镁,主要矿物为长石、石英和云母,代表性岩石为花岗岩与流纹岩。

3.岩浆岩的产状结构与构造

岩浆冷凝固结而成的岩体的大小、形状及其与周围岩石的接触关系等,称为岩浆岩的产状。

根据岩体在地壳中形成的深度和方式,可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后者又可再分为深成岩和浅成岩。

岩浆岩的结构:所谓结构是指岩石中矿物颗粒本身的特点(结晶程度、晶粒大小、晶粒 形状等)及颗粒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反映出来的岩石构成的特征。

岩浆岩常见的结构有:玻璃质结构、隐晶质结构、显晶质结构、斑状结构(不等粒结构) 等。

构造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集合体的形状、大小、排列和空间分布等所反映出来的岩石 构成的特征。

岩浆岩常见的构造:块状构造、斑杂构造、流纹构造、气孔构造、杏仁状构造。

4.岩浆岩的主要类型

依据矿物组成的差别,岩浆岩可分为四类: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依 据其结构、构造与产状又可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岀岩三类。

地壳与地质知识体系(地理学考研知识点总结)(1)

岩浆岩

三、沉积岩

1.基本特征:沉积岩是由成层堆积于陆地或海洋中的碎屑胶体和有机物质等疏松沉积固结而成 的岩石。

2.沉积岩具有碎屑结构与非碎屑结构之分。通常情况下沉积岩由岩石碎屑矿物碎屑 火山碎屑及生物碎屑等构成,其中包括(粒径>2mm)砂(粒径2 ~0.05mm)粉砂(粒 径0.05 ~ 0.005mm )和泥(粒径<0.005mm.)等不同粒径的物质。

3.沉积岩层面呈波状起伏,或残留波痕 雨痕干裂槽模洵模等印模,或层内出现锯齿状缝合线或结核,均属沉积岩的原生构造特征。

4.沉积岩的主要类型:

(1)碎屑岩类:主要指母岩风化碎屑经搬运再堆积后经胶结而成的岩石.包括

A:砾岩与角砾岩具粒状结构。砾岩经长途搬运砾石圆度为圆形或次圆形;角砾岩未经 搬运或搬运很短,砾石多为次棱或棱形。

B:砂岩。具砂状结构,摩色多,按砂砾砾径可分为粗砂岩(2~0.5mm)中粒砂岩(0.5~ 0.25mm ) 细砂岩(0.25 ~ 0.05mm)

(2).粘土岩类,具泥状结构,由粘土矿物及其它细粒物质组成,硬度低。固结好而无 层理的为泥岩,固结较好并有良好层理的为页岩,固结差的为粘土。

(3).生物化学岩类 多由化学和生物化学形成物组成并主要见于海相或湖相沉积物,具 显晶或隐晶结构、頓状或豆状结构、生物结构,成分单一而种类繁多,且常见为单矿岩, 如铝质岩、铁质岩、岳质岩、硅制岩、岩盐。

地壳与地质知识体系(地理学考研知识点总结)(2)

沉积岩

四、变质岩

1.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固态原岩因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而导致矿物成分、化学结构与构造结构的变化,统称变质作用,其形成的岩石即为变质岩。变质作用基本上是在固态岩石中进 行的,因而本质上有别于岩浆作用。变质岩既继承了原岩的些特点,也具有自己的特点, 如含有变质矿物。具有变成构造与变余构造。

2.变质作用类型与常见变质岩

(1)动力变质作用:构造运动引起的定向压力使原岩碎裂' 变形及一定程度的重结晶, 称为动力变质,主要发生于断裂带

(2)接触热变质作用:发生于侵入体与围岩接触带,围岩受热后矿物发生结晶、脱水、 脱碳形成变晶结构与新矿物。

(3)接触交代变质作用:也发生在侵入体于围岩接触带,其实质是高温下岩浆分泌的挥发性物质与热液通过与围岩的交代作用使后者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形成新矿物。

(4)区域变质作用:区域性构造导致的深广范围的变质作用,代表岩石有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变粒岩、麻粒岩。

(5)混合岩化作用或超变质作用:是区域变质与岩浆作用间的一种过渡性地质作用。

地壳与地质知识体系(地理学考研知识点总结)(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