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6年底,云南的一处偏远山区里我军一支游击队正在艰难应对着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尽管面对着数量、武器均优的敌军,他们的眼中却没有半分惧色。

在突围开始前部队还有将近200号人,等到成功突围后整个游击队只剩下了80多位战士,但也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中逐渐凋零。

一支游击队未接到周恩来撤退令(一支游击队未接到周恩来撤退令)(1)

当消息传回到周恩来那里时,他愣愣地站在原地半天没有缓过神来,霎时间回忆突然涌起让他想到了二渡赤水前的特殊动员。

经此一别后,川南游击纵队为了掩护红军大部队撤离,在云贵川边界不断发起进攻。周恩来本以为这支队伍已成功突围,却没想到他们一直在坚守死战……

一支游击队未接到周恩来撤退令(一支游击队未接到周恩来撤退令)(2)

周恩来

在二渡赤水中这支川南游击纵队都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为红军主力部队带来了怎样的帮助?在红军主力成功突围后,这支游击队为何没有进行汇合反而死战到底?

叛徒出卖 游击队辗转求生

其实在红军主力渡过赤水后,这支川南游击队是有机会进行突围汇合的,但是因为内部人员的反叛,直接导致游击队的几位主要领导牺牲。

在这样危机的关头川南特委书记余泽鸿站了出来,挑起了川南游击纵队的领导重担,并通过极高的军事谋略带领着战士们成功躲避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不仅如此更在游击途中发展起了当地的革命工作。

一支游击队未接到周恩来撤退令(一支游击队未接到周恩来撤退令)(3)

余泽鸿

在川南特委书记余泽鸿的带领下,游击纵队的战术、策略都进行了及时调整,犹如一只狡猾的泥鳅一般在深山与村落中神出鬼没,让敌人完全摸不着踪迹和头脑。

对于余泽鸿来说,能够顺利保下川南游击纵队的有生力量只是个开始,他想要实现的还有很多很多。

经过对贵州四川边界的地形以及国民党反动派驻军的信息调查后,余泽鸿敏锐的察觉到了机会——此时贵州的赫章县与四川筠连县敌军防守较为薄弱。

一支游击队未接到周恩来撤退令(一支游击队未接到周恩来撤退令)(4)

如果将这两座县城进行逐步攻破,不仅能够振奋多日围剿下惶惶不安的军心,让战士们品尝到胜利的战果;还能在川贵两地打响红军的名号,让老百姓知道心系人民的红军没有抛下这里,可以有效增加我军的群众基础。

因此在经过多方面的考虑与探查后,余泽鸿大手一挥带领着川南游击纵队攻入了贵州赫章县。

在成功赶跑了反动派后,余泽鸿顺势在当地发表了革命感言,在游击队的英勇战绩鼓励下诸多本地青年纷纷自愿参加红军,让游击队战力得到补充。

一支游击队未接到周恩来撤退令(一支游击队未接到周恩来撤退令)(5)

随着红军川南游击纵队的威名不断传播,以及队伍人数的不断壮大,余泽鸿看准时间将四川筠连县也给打了下来。

攻入筠连县后当地百姓瞬间便感觉到了红军的不一样,余泽鸿所率领的川南游击纵队虽然衣着破旧还都打着补丁,但是战士们的眼神都是无比清澈的,完全不像反动派那般人模狗样但眼中满是对老百姓的蔑视。

一支游击队未接到周恩来撤退令(一支游击队未接到周恩来撤退令)(6)

而且占领筠连县后余泽鸿的第一个动作便是将筠连监狱打开,让那些平白无故遭受反动派欺压、蹂躏的百姓以及进步分子重获自由。

不仅如此在看到筠连县百姓们食不果腹的清贫生活后,余泽鸿更是带着川南游击纵队的战士们将与反动派相勾结的地主老财们进行劫富济贫,让穷苦人家从此能够过上吃饱穿暖的正常生活。

一支游击队未接到周恩来撤退令(一支游击队未接到周恩来撤退令)(7)

赫章、筠连两县被川南游击纵队迅速攻破后,余泽鸿又带领着战士们在安宁桥(现在的四川宜宾长宁镇)开展了恶霸处决大会,这一有效动作让周边饱受欺压的百姓们对红军拍手称好。

随着江安、红桥等周边10余个场镇被川南游击纵队挨个攻破,国民党反动派也将注意力瞄准到了我方,但让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支前段时间遭受重创的队伍,没过多久便发展到了1200多号人,这便是因为红军最得民心备受百姓支持。

一支游击队未接到周恩来撤退令(一支游击队未接到周恩来撤退令)(8)

国民党打进县城,老百姓就要将自己的粮食、钱财、姑娘都得看好,一不留神便会人财两空;而红军的队伍则恰恰相反,游击队每到一个地方不仅帮着打劣绅土豪替百姓做主,更为有困难的家庭主动提供帮助,让人们重新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但是反动派却永远都无法理解,并且还将余泽鸿和他所率领的川南游击纵队视为“心腹之忧患”,不惜出动云南、贵州、四川三省的兵力进行联合围剿,还对各个县城发布了余泽鸿的人头通缉令。

一支游击队未接到周恩来撤退令(一支游击队未接到周恩来撤退令)(9)

余泽鸿

面对着敌人的千军万马余泽鸿却没有半分惧怕,他指挥着川南游击纵队在云贵川三省不断穿梭试图甩掉反动派的追击。

但是因为叛徒的出卖以及没能成功在此建立起根据地,在反动派的三省围剿攻势下川南游击纵队不断受挫,再加上许多新兵还未来得急操练,人数也在持续锐减。

到了12月初原本千余人的游击纵队仅剩了百来号人,在战斗到江安县碗厂坡时,余泽鸿为了掩护战士们撤离不幸被敌人的枪火击中,牺牲在了他奋斗多年的这片土地上。

一支游击队未接到周恩来撤退令(一支游击队未接到周恩来撤退令)(10)

力破围剿 夹缝中待命休养

当红军川南游击纵队成功突围后,参谋长刘复初再次清点人数,却发现算上自己仅剩下区区17人。在这样悬殊的兵力压制下,刘复初当即便明白:必须隐忍,现目前别说是和敌人打游击,只要能成功保下革命火种就已经不错了。

于是在参谋长刘复初迅速调整队伍状态,带着仅17人的游击队借助对川南本地的熟悉,躲进了深山之中进行休养等待时机。

一支游击队未接到周恩来撤退令(一支游击队未接到周恩来撤退令)(11)

刘复初

当地反动派在验明了余泽鸿的死亡,并且再没有见到红军川南游击纵队的行动后便开始热烈庆祝起来。他们以为这次行动不仅除掉了余泽鸿这个心头大患,更是把川南游击队尽数剿灭绝了后患。

但让反动派们完全没想到的是,刘复初正带领着红军战士们就潜伏在他们眼皮子底下,暗中等待机会杀将出来。

在确认红军游击队的覆灭后,当地反动派很快便再次猖狂起来,剥削民脂民膏还恶意诬陷殴打百姓,已经完全没有半点人性可言。

一支游击队未接到周恩来撤退令(一支游击队未接到周恩来撤退令)(12)

另一边的刘复初也很清楚现在的情况,在休养过后便带着游击纵队再次出现在川南各大村镇之间,秘密发展着革命工作。

反动派肯定没有想到,正是因为他们自己的恶意剥削让老百姓对他们恨之入骨,当刘复初带领着游击纵队来到村镇间时,当地青年纷纷报名加入了红军,要推翻那些腐败无能的反动派的统治。

这样的情况自然是刘复初最乐意看到的,他不断带领着游击纵队在各村镇间游走,并且将17人的队伍很快便扩充到了200多人,再一次有了和反动派一较高下的资本。

一支游击队未接到周恩来撤退令(一支游击队未接到周恩来撤退令)(13)

同时在吸收了过去的教训后,刘复初还发动人民群众建立起了根据地,仅仅2个月左右的时间红军川南游击纵队的人数便迅速膨胀到一千多号人,并且还在云贵川三地分别组建了游击支队对工作开展进行支援帮助。

在根据地不断壮大的同时,红二、红六军团开始了长征,经过利弊权衡后刘复初还是毅然决然地带着刚恢复的红军川南游击纵队,挡在了红军主力部队的身后。

一支游击队未接到周恩来撤退令(一支游击队未接到周恩来撤退令)(14)

为了掩护主力兵团撤离,刘复初带着游击队的战士们向着反动派发起了疯狂的袭击,一改过去边打边跑的泥鳅作风,直接实打实的和敌军进行了几次交战,火力之猛让反动派都没有反应过来这是红军的游击队。

尽管这样成功掩护了红二与红六军团的撤离,但危机也很快爆发而来,云贵川的军阀再次组织起了围剿活动,而此时的刘复初却因为长期转战与过度劳累的缘故病倒了。

一支游击队未接到周恩来撤退令(一支游击队未接到周恩来撤退令)(15)

当时为了能够让刘复初安心养病,川南特委决定将他秘密安放在老乡家中进行养病,等身体痊愈后再归队。却没想到有人为了利益勾结反动派,将刘复初的养病地点卖给了敌人。

伤病之中的刘复初怎能是反动派的对手很快便被压回了泸州监狱,并且严刑审问,想让他交代红军川南游击纵队的去向与根据地分布。但刘复初怎能让心血白白付出,紧要牙关让反动派完全得不到任何有用信息。

一支游击队未接到周恩来撤退令(一支游击队未接到周恩来撤退令)(16)

一心为国 为革命奋斗终生

不过好在刘复初被捕不久后,张学良与杨虎城在西安发动了兵谏,逼着蒋介石联合我党进行抗日,随后反动派性质恶劣的内战终于结束,而刘复初这样被关押的我军战士也能被成功放出。

得知这个消息后刘复初便托前来探监的亲友写信一封寄给周恩来,汇报自己在狱中的情况,周恩来看到来信后便想到了自己当年在川南立下的约定。

一支游击队未接到周恩来撤退令(一支游击队未接到周恩来撤退令)(17)

周总理

当时红军正处于关键时刻,因为之前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让我军在先前的战斗中不断失利并且陷入被动,虽然遵义会议过后确立了毛泽东的指挥权,但是我军所面临的情况依然十分危险。

在这样的险境之下组织上不得不做出取舍,希望能组建起一支游击队为红军主力分担压力,扰乱国民党方面的围剿从而让我军能够成功撤离。

一支游击队未接到周恩来撤退令(一支游击队未接到周恩来撤退令)(18)

当周恩来要宣布这一命令时,他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在石坎子河坝头之上,他望着身边一个个面容憔悴的红军战士们,周恩来沉吟片刻后才缓缓开口,将中央下达的命令进行传递。

尽管这400号人都是自愿报名参加的,但周恩来的心中依然十分不舍,因为他很清楚,这一面有可能就是很多红军战士甚至是自己的最后一面,面对着数倍于我军的国民党追兵以及完全不利的局势,我们只能被动应对,这支队伍是唯一的变数。

一支游击队未接到周恩来撤退令(一支游击队未接到周恩来撤退令)(19)

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纵队——这400号人的番号是周恩来亲自授予的,这支部队的目的只有一个,那便是全力吸引国民党追兵的注意力,不需要获胜也不用考虑战况,只用尽量拖延国民党军的追击速度。

而这支队伍也确实没有辜负组织上的期望,川南游击纵队的战士们如同幽灵一般出没在国民党军完全意想不到的地方,多次将他们追击的方向进行错误引导。

一支游击队未接到周恩来撤退令(一支游击队未接到周恩来撤退令)(20)

配合着红军主力的出现,让国民党军内部高层都有些摸不清头脑,前一天红军还在西面、第二天又出现在了东边,而且两边的火力都十分迅猛,让他们一时分不出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这样近乎拼命般的掩护自然也让红军大部队成功撤离出了四川,并且摆脱了国民党军的追击。当时红军川南游击纵队本有机会成功突围,但却因为内部一位名叫王逸涛的人叛变,将部队的信息进行出卖这便导致了文章开头游击队的险境。

一支游击队未接到周恩来撤退令(一支游击队未接到周恩来撤退令)(21)

在收到刘复初的信后,在国共合作的情况下周恩来很快便联系到了叶剑英和有关同志开展营救。

在1937年11月24日,刘复初终于在八路军同志们的保释下成功出狱,重新回到了他所热的革命工作当众。而留在云贵川的红军游击支队一直坚持做着敌后抗争工作,直到1947年4月,前后进行了13年的武装抗争。

一支游击队未接到周恩来撤退令(一支游击队未接到周恩来撤退令)(22)

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在新中国的成立过程中有着太多太多像余泽鸿、刘复初这样的英雄存在。

而川南游击纵队也不是孤例,在全国各地都能看到红色的旗帜和进步的思想在飘扬,反动派的围剿有多么残暴,他们的意志就有多么坚定。

一支游击队未接到周恩来撤退令(一支游击队未接到周恩来撤退令)(23)

如果说红军的主力部队是燎原之火,点亮了全国各地的革命浪潮,那么各个游击队便是一闪一闪的微光,虽然渺小但是让老百姓们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新中国的希望。让我们为大无畏的精神致敬,向永垂不朽的红军烈士们致敬!

对于这支坚持多年不动摇的游击队,大家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