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在青年时期。李白25岁就抱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四方之志。26岁(公元726年)他就“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渡荆门送别》),来到荆楚大地,游历了襄阳、荆州等地。在荆州他写有《郢门秋怀》诗,“郢门一为客,巴月已三弦”。郢门即楚国首都江陵。巴月,指巴蜀之月。月有阴晴圆缺,十五月圆。弦月,月有弦,即缺月。巴月三弦,指离开巴蜀已有三个月,其时已是秋天,故题做“秋怀”。这次,他游玩了城西的龙山,写有《九日龙山饮》一诗,“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九日,即重阳节。风落帽,饮宴中的一个花絮,晋末孟嘉为时征西大将军桓温参军。重阳温游龙山,宾客咸集,皆戎服,有风吹孟嘉帽落,嘉初不觉,温令孙威作文嘲之,嘉即时以对,侃侃而谈,言辞精妙,四座皆惊,桓温也十分赏识。后人在此建有“落帽台”以纪之。

李白写过几首扬州的诗(唐代大诗人李白曾三游荆州)(1)

这次李白还游了城西的太白湖。明朝公安人袁中道有《太白湖》纪此事:

太白自蜀来,江陵当暂止。应过此湖边,往姌云梦女。

李白,字太白,因他来过,故后人称此湖为太白湖。游过此湖以后,李白就前往云梦泽,在安陆与唐前宰相许国师的孙女结婚。其时27岁,婚后生活美满,“酒隐安陆,蹉跎十年”,养有一男一女。

李白写过几首扬州的诗(唐代大诗人李白曾三游荆州)(2)

第二次是在李白30岁那年。他积极的进行一些活动,希望当时的一些要人权贵援引荐举。他听说当时的荆州长使韩朝宗以能“识拨后进”享有盛名,于是“高冠配雄剑,长揖韩荆州”,给韩朝宗送去了一封颇为闻名的书信《与韩荆州书》。信中说,“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如此焉?”说韩朝宗能谦恭待士,所以豪俊群相仰慕,颂扬韩氏的道德学问和地位,说明自己平日之所学和交游意气,希望韩朝宗以礼待己,以文试己,使己扬眉吐气,激昂青云。文笔豪迈酣畅,与一般卑词乞讨之词大相径庭,为后人所传颂。但这次毛遂自荐,并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韩朝宗没有重要或举荐他。

第三次是在晚年。安史之乱爆发时,李白正在安徽宣城。国家的危难,人民的灾祸,使他感到十分悲痛和愤慨,渴望参加斗争行列,为国出力,为民分忧。唐肃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永王李璘以驱胡抗敌为号召,在江陵起兵,邀请李白加入他的幕府。李白出于爱国之心接受了,并写有《永王东巡歌》赞扬之。然而,李璘却怀有异心,趁机扩大自己的势力,与其兄肃宗李亨争夺皇位,不久就被肃宗的军队击败,永王璘被杀;参加永王幕府约3个月的李白因此获罪,被投入浔阳大牢,本应诛杀,因大将军郭子仪救援,才被流放夜郎(今贵州梓桐一带)。幸好行到中途,在夔州白帝城遇赦,重获自由。获释后他如释重负,乘船往东走,来到江陵,并写了《早发白帝》: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朝辞白帝,暮至江陵,猿声啼不住,轻舟过万山。多么神速,多么轻松啊!这种轻、快,正是诗人中途获释心情的流露。

到江陵后,李白又恢复了游历生活,经江夏到岳阳。在岳阳他遇到了被贬长沙的诗人贾至。她们周游了洞庭湖。李白写了《陪族叔刑部侍郎哗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湖》五首,其一首是: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耐可”,哪可,怎么能够。此诗在我们荆州影响很大,白云边酒名就是从此诗而来。借助李白之名宣扬酒品,也是一种妙用。

李白写过几首扬州的诗(唐代大诗人李白曾三游荆州)(3)

李白离开荆州后三年,即唐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因贫病交加,死于安徽当涂,享年62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