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幸和某行业大佬(A君)谈到他的创业故事,很有感触,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创业必须知道的十个真相(那些不得不说的血泪史)(1)

A君成长在红色年代,在那个热火朝天的年代,A君和千千万万热血青年一样,响应毛主席号召,下乡插队。恢复高考后的那年,A君参加高考,如愿考上了南京一著名高校机械设计专业。毕业后A君被分配到无锡某机械厂工作,在以后的几年里,才华横溢的A君在产品开发领域颇有成就。可在那个论资排辈的国企体制里,始终没能有大的作为。而此时神州大地正在悄悄发生巨变,江浙一带乡镇企业进入飞速发展期。A君遂跳槽到了一家乡镇企业,从普通的技术人员做起,由于工作表现出色,几年后已是常务副总了,全面负责公司的技术与营销工作。九十年代中期,该企业改制,变成了私营企业,A君受到排挤,于是决定自己出来创业。

可以想像的是,创业初期是相当辛苦的,资金、人才匮乏,新的产品品牌得不到市场认可,甚至无法正常给员工发放工资。当时和A君一起出来创业的4个合伙人,由于困难和压力太大,都相继离开了。可A君坚信自己会成功。由于资金困难,A君变卖了自己的房产,公司得以生存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产品得到了市场的认可,A君终于挺了过来,之后企业迎来了飞速发展期。到今天,企业资产过十亿,上市在即,已是行业中的佼佼者了。

跟随A君这么些年,学到了很多东西,让我最佩服的是他骨子里那种百折不饶,永不言弃的精神。有时我们离成功也许只有一步之遥,能够坚持到最后的人往往就是成功者。想当初,我能到A君的企业工作,全拜他无数次坚持不懈的努力。

记得A君曾经很认真的让我考虑一个问题:对我而言可以成为三类人,一是做个普普通通的工程技术人员,二是做个技术带头人和领军人,三是像他那样遨游商海。最重要的是要先订好目标,然后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就一定会有所收获。遨游商海虽然是多年的梦想,可从来就没有认真的朝这个目标去努力过。是该好好努力了。

创业必须知道的十个真相(那些不得不说的血泪史)(2)

要成功得先有目标,我是个坚定的辩证唯物主义者,就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先来理一理目标这个命题吧。

《礼记中庸》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其中的预就是指目标、指计划这类心中所想的内容。意思是只有清晰的目标和充足的准备,才能够立、能够做成事情。

那这不就成了唯心论了吗?这对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核心哲学观的我们而言,是否有差异?

其实不然。看看共产党近一个世纪以来成功的革命历史,其实就是对唯心论的一个验证。如果不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个远大目标(这个目标只是源于马克思先生的一个构想,是看不见的),并且将这个目标变成所有共产党人坚强的信念而持之以恒,那么中国革命如何能够从九十年前那十几个人的第一次会议开始,演变成波澜壮阔的历史性巨变?因此,唯心造,或者虚决定实是被验证了的。

那心、有信念,一切都能够变成现实呢?当然不是。解放以后,共产党被唯心理论指导下的革命胜利冲昏了头脑,片面地认为只要有心便能够有物,全民迈入了“大跃进”的高潮,结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原因是什么?唯心没有错,但唯心不能脱离唯物,期望必须拥有可行的条件才能够变成现实。目标有了,还必须有实现目标的过程,并且其中的每一步都必须满足客观条件。中国革命,虽然“共产主义”这个理想是美好的,如果没有成千上万的工人农民将自己的个人目标和利益与中国革命的目标利益相结合使得这些人愿意付出血的代价,如何成功?这些工人农民的目标利益观,便是中国革命成功的客观条件。

由此我想:先有目标,目标必须被分解成为每一步的实现过程,这个过程直到实现以前都是虚的,是由未来到现在方向的一个展开图;而实现则是由现在迈向未来的逆向过程,其中的每一步都是可行的,并在行动中必须将它变成现实。

还是套用A君的话来给本文收篇吧:创业既不是科学,也不是艺术,而是一门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