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有一这么一群特殊的女性,他们被亲切的称为“姑奶奶”,那么姑奶奶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从字面上理解,姑奶奶其实就是对长辈的一种称呼,是爷爷的姐妹。但是北京人说姑奶奶,可不单单是这个意思。在北京的习俗里,可以对所有女孩都称呼为姑奶奶,坊间不是流传这么一句话“在大北京,每个姑娘都是姑奶奶”。如果是老一辈的就叫老姑奶奶,小一辈的就叫少姑奶奶。这里说的姑奶奶强调的不再是辈分,哪怕只有五岁,上到父母,下到哥哥嫂子,总而言之,所有娘家人都得叫上一声姑奶奶,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未出门,大三辈儿”,形容的就是北京的姑奶奶。为什么北京人要管所以女子都叫姑奶奶呢?这还从北京的旗人文化说起。

怀念老北京的老人(咱聊聊老北京的姑奶奶)(1)

在旗人家庭里,奶奶不叫奶奶,叫太太;妈妈也不叫妈妈,叫奶奶。在旗人文化中,妈妈的称呼一般是指佣人,比如老妈子、奶妈等等。为了彰显主人的地位,通常管女主人叫奶奶。为了更好的区分女主人与本族女子,则管女主人丈夫的姐妹,叫姑奶奶。

怀念老北京的老人(咱聊聊老北京的姑奶奶)(2)

在古代,女子都以三从四德为美,但是旗人家的姑奶奶可不这般。什么“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姑奶奶们是一概不管。以前,家里要是来了客人,女子都是要回避的,但是旗人家的姑奶奶是可以出门待客的,甚至还可以去街上溜达,购物、听戏、茶楼,就没有她们不能去的地方。在旗人家庭中,姑奶奶的地位非常高。不管是过了门的嫂子弟妹,还是姐夫妹夫,都要对姑奶奶高看一眼。甚至出了阁的姑奶奶回娘家,自家哥哥也要亲自去请安。为什么姑奶奶会有如此高的地位呢?

怀念老北京的老人(咱聊聊老北京的姑奶奶)(3)

大概有三个原因。第一,从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开始,所有满洲的男子都秉持战时皆兵的原则,每当有了战事,家里所有的男子都需要奔赴战场,家里一应事务就都落在了母亲的身上,为了帮助母亲,女儿们就开始学习打理家务。如果家中的男子意外战死,女儿们不仅要替哥哥给父母养老送终,还要照顾未成年的弟弟妹妹,久而久之,旗人家庭就出现了姑奶奶当家作主的现象,您想想,都当家主事了,这地位能差的了吗?第二,清朝入关之后,规定所有旗人女子在出嫁之前都要参加皇家选秀,这也就是说所有旗人女子都有可能草鸡变凤凰,成为皇帝的妃嫔。所以在姑奶奶小的时候,家里没有人敢对她不尊敬,因为谁也不知道自己得罪的会不会是未来的娘娘。第三,在晚晴时期,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一度国内又重现了女尊男卑的风气,原本就在家中地位颇高的姑奶奶,一时间,身份又高贵了不少。

怀念老北京的老人(咱聊聊老北京的姑奶奶)(4)

最早姑奶奶这种叫法只在旗人家庭中使用,随着文化的交融,后来才慢慢在汉人家庭中传开。如今虽然没有了战争、选秀,但是老北京的姑奶奶门地位依然不减。现如今,不管是出阁还是未出阁,姑奶奶还是能当娘家的半个家,咱北京姑奶奶可不是白叫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