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文学正在“走出去”,深圳文学也在走向世界曾经获得多种国内文学奖项的20多位深圳作家,其中包括杨争光、盛可以、王小妮、李兰妮、薛忆沩、郭金牛等,其小说诗歌代表作品相继被翻译成多种版本,逐渐走向外国读者的阅读视野之中这是全球化语境下的深圳文学,是从现实的中国出发,展示本土的文学力量,更真切地讲好“深圳故事”,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深圳文学征稿启事?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深圳文学征稿启事(深圳原创文学作品正在)

深圳文学征稿启事

随着中国文学正在“走出去”,深圳文学也在走向世界。曾经获得多种国内文学奖项的20多位深圳作家,其中包括杨争光、盛可以、王小妮、李兰妮、薛忆沩、郭金牛等,其小说诗歌代表作品相继被翻译成多种版本,逐渐走向外国读者的阅读视野之中。这是全球化语境下的深圳文学,是从现实的中国出发,展示本土的文学力量,更真切地讲好“深圳故事”。

深圳作品被翻译成各种版本

据了解,迄今为止,杨争光、邓一光、盛可以、王小妮、李兰妮、吴君、南翔、陈秉安、谢宏、薛忆沩、郭金牛、王顺健、桥、莱耳、刘永新、于爱成、黄国晟、梁大平、谭甫成、刘西鸿、石涛等。起码有20位左右深圳作家的作品被翻译成英、德、法、意、日、韩、越等版本。其中杨争光的《老旦是一棵树》被翻译成斯拉夫语。随后《棺材铺》《土声》《买媳妇》《姑娘串门》等多个中篇又被翻译成塞尔维亚语。而《杨争光中篇小说集》作为2004年塞尔维亚知名汉学家拉拉的重要译作,曾代表塞尔维亚被送到了德国,参加著名的法兰克福书展。

据悉,李兰妮的《旷野无人——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档案》最近刚推出法文版。在刚刚闭幕的第46届伦敦书展期间,人民文学出版社与英国ACA出版公司签署了九本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出版合约,其中就包括李兰妮的《旷野无人——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档案》。此外,吴君的单篇小说《陈俊生大道》于2103年被翻译成英文,并入选“当代中国广东文学译丛”俄罗斯卷,由中俄共同编选,以中文和俄文在两国同步出版。

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深圳作家盛可以的小说《北妹》在伦敦书展上受到了多家国际知名出版社的关注。《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对《北妹》的评论,这是该报近年来自莫言、余华、王安忆、郭敬明之后对中国当代作家最新的评论。盛可以被评价为“冉冉升起的文学新星”。作为全球著名的英国企鹅出版社的子公司,企鹅(中国)购买了《北妹》的版权,并称赞她是非常勇敢和有才华的作家。目前盛可以的作品被译成英、德、法、俄、日、韩等多种文字出版。获得多种奖项。2013年《北妹》入围英仕曼亚洲国际文学奖。

近年来,凭借诗集《纸上还乡》引起国际瞩目的深圳诗人郭金牛,其诗作曾被翻译成德语、英语、荷兰、捷克、俄罗斯等多种语言,引起海外西方文学界对中国当代汉诗的反思。《纽约时报》(美国)、《新苏黎世报》(瑞士)、《南德意志报》《Taz》(德国)等多家国内外主流媒体都作过采访报道和发表诗作。

让更多海外读者关注深圳文学

2016年6月,从深圳移居蒙特利尔的作家薛忆沩,其“深圳人”系列小说的英文译本《Shenzheners》正式进入英美图书市场。它在去年9月至今的仅半年时间里,引起了加拿大主流社会和普通读者的关注。对于深圳而言,这一文学事件是个里程碑:它为英文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词汇,用文学的方式将“深圳人”这种身份带上了国际舞台。日前,《Shenzheners》荣获蒙特利尔“蓝色都市”国际文学节年度“多元文化奖”。这是蒙特利尔最大的文学节创办20年来第一次向中国作家颁奖。作为近年来备受瞩目的深圳作家之一,在2016年之前,薛忆沩已有单篇作品相继被翻译发表,比如“深圳人”系列小说中的《出租车司机》由《三体》的英译者刘宇昆翻译,发表在《路灯》杂志的英文版上,后来又由莫言的意大利文译者Patrizia Liberati翻译发表在意大利使馆配合首届中意文学研讨会印制的宣传册上;另外,“战争”系列小说中的《老兵》曾经被译成英文发表在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研究中心出版的Renditions(《译丛》)杂志上,《一段被虚构掩盖的家史》曾经被译成德文发表在《路灯》杂志的德文版上。去年除了已经出版的两个英文译本之外,其瑞典文《空巢》的翻译也已经按部就班地进行中,法文的《白求恩的孩子们》的翻译也将接踵而至。

随着海外读者对中国作品阅读需求的日益增强,中国作家的作品在以多样形式“走出去”。深圳市作家协会驻会副主席于爱成认为,从整体上看,深圳在作家作品翻译推介方面做得不错。尤其跟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相比,并不显弱。他期冀接下来将有越来越多优秀的深圳作家作品被翻译推介到海外,让更多海外读者关注深圳文学,扩大深圳文学的影响力,从而更好地展开文学交流。(记者 魏沛娜)

(责编:史抒逸(实习生)、王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