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秋风习习,苍柏巍巍。28日上午,正在辽宁省考察的乘车前往抚顺市。抚顺是雷锋的第二故乡,也是雷锋精神的发祥地。向雷锋墓敬献花篮并参观雷锋纪念馆。一件件实物、一幅幅照片、一段段文字,记录着雷锋不平凡的短暂一生。说,雷锋是一个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不断闯关夺隘,也需要更多的时代楷模。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这和我们党“为人民服务”“做人民勤务员”是一脉相承的。我们要见贤思齐,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学习雷锋精神,就要把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融入日常的工作生活,在自己岗位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现刊发《学习弘扬雷锋的“钉子精神”》,供大家学习参考。
雷锋,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名字,几十年来一直激励着我们、温暖着我们,也感动着我们。这个名字所包含的忠诚爱国、勤劳奉献、敬业助人精神,已经融入民族的血脉,升华为时代的精神财富。他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硬钻进去的。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好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雷锋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他用短暂的一生完美地诠释和践行了“钉子精神”。
“挤”:珍惜时间
古今中外大凡有所作为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珍惜点滴时间。鲁迅先生曾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会有的。”雷锋正是如此,利用一切零碎的时间读书学习。他在日记中写道:“挤时间读书,早起点,晚睡点,饭前饭后挤一点,行军走路想着点,外出开会抓紧点,星期假日多学点。如果不积累许多个半步,就不能走完千里。”
有一个故事很能说明雷锋这种惜时如金的品质。有一天,雷锋到工人俱乐部看电影,离开演还有十几分钟,他便拿出随身携带的《毛泽东选集》认真地读起来。一位姓贾的小同学看见解放军叔叔正在聚精会神地看书,便往前凑了凑,想看个究竟,一看,原来是学校的辅导员雷锋,他惊喜地说:“雷锋叔叔,这么一点儿时间,你还看书啊?”雷锋回过头来说:“时间短吗?我已经看了三四页了。看一页是一页,积少成多嘛。学习不抓紧时间怎么能行?”生活中如此,工作中雷锋更是善于抓住空隙,如饥似渴地学习知识。他把书装在挎包里,休息的时候,只要没有其他工作,他就坐下来看书。每天晚上,他除了参加连里的日常活动外,总要挤出一些时间来读书,有时熄灯号响了,他还舍不得放下手里的书,但又怕影响同志们休息,只好离开宿舍另外找别的地方去读。车场、工具棚、厨房、司务长宿舍都成了他夜间看书学习的好地方。正是由于这种“挤劲”,雷锋读的书越来越多,知识也越来越丰富。据不完全统计,他短暂的一生,光学习心得笔记就写了9本近20万字。翻开他读过的《毛泽东选集》,几乎每一篇每一页都画了一些学习重点,边边角角上都写着一些阅读心得,阅读《纪念白求恩》一文时,他在书上的批注达7处之多。
时间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公正、平等的,差别只在于能不能珍惜、怎么样利用。雷锋对时间的倍加珍惜和高效利用,对现在的人们来说,教益尤深。随着科技信息的日益进步,我们的工作、生活节奏随之加快,常常感觉到时间被剪碎了,被挤占了,一天下来总是有些四顾茫然之感。这个时候,看一个人有没有毅力,有没有恒心,就看他能不能珍惜零零碎碎的时间。公交车上、地铁上,上厕所、睡觉前,看几页书,读一点文章,对自己的人生一定是大有裨益的。
“钻”:刻苦钻研
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穷苦孩子,走出大山,当公务员,当驾驶兵,做辅导员,而且每一个岗位都干得很出色,干出了不平凡的成绩。靠的是什么?不是投机取巧,不是个人运气,而是他刻苦钻研的劲头、实实在在的耕耘。
1958年,望城县委决定让雷锋到农场去学开拖拉机。雷锋十分认真,每天早晨很早就来到拖拉机旁,先是查查这个,看看那个,然后来到驾驶室,把驾驶室整理好,擦得干干净净。等师傅来,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上工时,他坐在师傅旁边,一边给师傅当助手,一边仔细观察师傅的动作,听师傅讲解。收工后,师傅先回去,他则继续在驾驶室里琢磨这个,思考那个。有时回忆师傅的动作,有时照着师傅的动作反复练习。晚上回到宿舍,雷锋便一页一页地啃着关于拖拉机驾驶技术和修理方面的书籍。到食堂吃饭,他一边吃,一边认真看书,有时连饭都忘了吃。靠着这份勤奋和钻劲,不到一个星期,雷锋就能够熟练驾驶拖拉机,成为望城县自己培养的第一个拖拉机手。
后来雷锋参军到了部队,“钻”劲更足。雷锋个子小,刚到新兵连,参加投弹训练,每次离及格线都差好大一截。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加强训练,成为优秀的投弹手”。于是,魔鬼式训练开始了,别的战士休息,雷锋一个人在练习。一次,两次,三次……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一边练习,一边琢磨投弹技巧,用力的方式,投弹的弧线……终于,实弹打靶的日子到了,战士们一个个都投出了不错的成绩。轮到雷锋,只见他平静地走上前去,拧开手榴弹的盖子,将小铁环套在手指上,手指一拉,手臂一扬,手榴弹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准确地命中了目标。功夫不负有心人,虽然有着先天条件的不足,但是凭着这股“不抛弃、不放弃”的韧劲,凭着这股“吃得苦、耐得烦”的拼劲,凭着这种认真琢磨、逐步提高的恒心,雷锋硬是啃下了“硬骨头”。
雷锋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他凭着后天的学习、钻研,写出了许多极富哲理的日记、诗歌、散文,毛主席都称赞他“懂些哲学”。结集的《雷锋日记》印行数千万本,一代又一代人仍在阅读、聆听,备受鼓舞。仅凭这一点,我们都应该向雷锋学习、致敬。假如雷锋不是英年早逝,他继续这样刻苦钻研,他一定能创造出更多、更惊人的业绩。但,历史没有假如,现实却可以映照。最近流行一个理论,说一个人如果要熟练地掌握一门知识,或者一项技能,大约需要七年的时间。现实中,大多数人却没有熟练地掌握。究其原因,还是钻研不够、坚持不够。如果我们能像雷锋这样,多一些“钻劲”,多一些刻苦,一个七年,两个七年,那么即便成不了专家,也一定能成为行家里手。
“进”:积极进取
2013年“两会”期间,在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指出,雷锋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雷锋的进取精神,体现在他对生活乐观向上,对工作认真负责,对社会无私奉献。
雷锋短暂的一生,不论干什么工作都踏踏实实,从不偷懒耍滑。正像他日记中所写“决心做一个又红又专的革命战士”。学开拖拉机,他认真学习技术,虚心向师傅求教,仅一个星期就熟练掌握了驾驶技术;在鞍钢,他坚持早来晚走,努力精通本职工作,曾3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18次被评为标兵,5次被评为红旗手,荣获“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称号;到部队后,他是爱军习武的榜样,沈阳军区《前线报》开辟“向雷锋学习”的专栏,不到三年时间,他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被评为节约标兵,荣获“模范共青团员”称号,出席沈阳部队共青团代表会议,不久便晋升为班长,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
“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
“革命需要我去烧炭,我就去做张思德;革命需要我去堵枪眼,我就去当黄继光。”
“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
这些滚烫、赤诚的话语,今天读来仍让我们振奋不已。
当我们能够和雷锋一样,把工作当做无穷的动力,钻进去、吃透它,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超越自己,这样的人生就一定是进取的人生、阳光的人生、快乐的人生。
(选自《新湘评论》)
欢迎转发点赞
转载请联系授权
▼ 本周热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