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诫子书全文 千古家书诸葛亮诫子书(1)

诸葛亮是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三国人物,他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临沂沂南人。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后,他协助刘备建立蜀国,由此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被委任为蜀相的诸葛亮先后辅佐了刘备、刘禅两位君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唐代大诗人杜甫曾因此发出“出身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喟叹!

其实,身为蜀相的诸葛亮不仅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还是一位文学家、书法家,更是一位有责任感的父亲。他在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道出了自己对儿子的殷殷教诲和无限期盼。这封家书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它就是著名的《诫子书》。

《诫子书》云: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翻译成现代文的意思是:

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集中精力、排除外来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才能来自勤奋。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有所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是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轻浮草率、急燥不安是不能陶冶性情的。年华随时光而飞逝,意志随岁月渐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茅舍,来不及悔恨?

《诫子书》这篇文章是需要同学们熟练掌握并背诵的,里面有很多的名言典故,相信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比如大家经常可以看到的书法作品“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就出自《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以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自我修行,“年与时驰,意与日去”的时间管观念等等。

诸葛亮的诫子书全文 千古家书诸葛亮诫子书(2)

其实,在这篇文章里有几个特别有意思的知识点:

首先,关于“淫慢”和“韬慢”

很多同学在读书的时候会发现一个问题,我们课本上明明写的是“淫慢则不能励精”,为什么有的资料上是“韬慢”呢?遇到这个问题大家不要慌。首先要明确,这两个写法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它们来自不同朝代的两个版本。

其中“韬慢”的版本出现在由唐代文学家、书法家欧阳询与令狐德棻、陈叔达、裴矩、赵弘智、袁朗等十余人于武德七年(624年)编纂的一部综合性类书《艺文类聚》中。这本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官修类书,保存了中国唐以前丰富的文献资料,尤其是诗文歌赋等文学作品,在古代文献中有着极大的权威。里面收录的《诫子书》是“韬慢则不能励精”,韬(tāo)慢,是指漫不经心。

所以这个“韬慢”这个写法也是正确的。

另外一个版本出现在宋代《太平御览》中。《太平御览》为北宋李昉、李穆、徐铉等学者奉敕编纂,成书于太平兴国八年(983)十月。它把史上的群书按照分类编辑在一起,最初命名为《太平总类》,书成之后,宋太宗日览三卷,所以又更名为《太平御览》。这里面收录的《诫子书》是“淫慢则不能励精”,另注“淫慢:过度的享乐,懈怠。”。

由于此文献因其十之七八已经亡佚,更显得弥足珍贵。现在我们最常使用的就是《太平御览》的版本。建议同学们谨记课本上”的版本,这样可以确保考试答题时万无一失,另外的版本可当做课外阅读了解一下即可。

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作为勤学励志的文章,《诫子书》经常会被家长用来鼓励自己的孩子。他们会向擅长书法的朋友那里求这幅字,但多数情况下也会要求书法家按照《艺文类聚》的版本,书写“韬慢”而不是“淫慢”。想想大抵是因为“淫”这个字在我们当今的教育文化里是比较隐晦的吧。

还有就是中国汉字博大精深,历经千年的发展,汉字的意思在古今上有着很大的差异,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古今异意。想三国时期的诸葛孔明先生生活的年代距离我们现在已经有一千八百余年,有文字解释的差异也是非常正常的。

就如《诫子书》第一句的“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里的“宁静”是指安静且精力集中,而现代文中的意思只是指环境上的安静,不嘈杂。后面“险躁则不能治性”这句中的“险”在文中意为轻浮,意思是说轻浮烦躁是不能陶冶情操的,而在现代汉语中,险是指危险,不安全的意思。还有就是刚才说到的“韬慢”中的慢,文中是指怠惰散漫,现代汉语中则只是指速度缓慢。

其实简单对比这些词语的古今意思,我们就能发现汉字历经千年发展到今天,其意义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更偏向于口语化,也更贴近现实。这也是必然的,因为和古代不同,学习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时代,文言文白话化是一种趋势,因为只有这样,文化知识才能让更多的人更快的学习和接受。

诸葛亮的诫子书全文 千古家书诸葛亮诫子书(3)

我们再次回到《诫子书》。

这篇短短86字的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文字清新雅致,不事雕琢,传递出的讯息,比起长篇大论,诫子效果要好得多。在这里,诸葛亮不仅向儿子诸葛瞻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

现在的我们,细品这篇文章,似乎也能感受孔明先生的用心良苦,获得无穷的力量。在这里,有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有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有超脱的力量:“非澹泊无以明志”;有好学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有励志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有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治性”;有惜时的力量:“年与时驰,意与岁去”;有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古今中外影响深远的家书有很多,除了上面这篇《诫子书》,诸葛亮还为后世留下了一篇《诫外甥书》,用以告诫自己的外甥庞涣“立志做人”的重要性。此外,还有《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莫扎特家书》等,大家有时间可以读一下,从质朴的言语中感受他们的魅力,学习他们的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