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陈宇

崭新的2023年如约而至,13日-14日,孟京辉戏剧作品《第七天》将在杭州大剧院连演三场。

《第七天》改编自余华同名小说,由陈明昊、梅婷、黄湘丽、孙雨澄、王梓行、韩硕、肖鼎臣联袂主演,他们共同演绎生命中的温情与遗憾、善良和真实;他们共同抛出斯芬克司的谜语,又各自给出命运的答案。

廖穗芳话剧(廖穗芳这次走上舞台)(1)

以戏剧之匙打开余华

在《第七天》中与命运交谈

作为国际文坛声望最高的中国作家之一,余华始终相信,文学不是单向度摹写和反映生活:“文学和生活是互相唤起、互相创造的关系”。

在《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等作品接连问世之后,他想要把生活中的“真实”集中写出来的愿望越发强烈,于是,“距离现实最近”的小说《第七天》问世了。

余华从不对真实的生活作任何粉饰,他用鬼魂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回望现实生活:在人间的种种真实法则之下,生活的点滴美好慢慢浮出水面,在死后的世界开出爱的花朵。在虚构的亡灵之地,每个人的死亡都各有令人唏嘘的因缘,以阴阳两界为脉络,串联起一个充斥着恍惚、回忆和梦境的世界。

廖穗芳话剧(廖穗芳这次走上舞台)(2)

小说中饱含的对人的悲悯关爱、对怀疑的期待和对失败者的尊重……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孟京辉。10年前,孟京辉就将余华的《活着》搬上戏剧舞台;10年后,孟京辉再度改编《第七天》,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从古希腊神话中汲取灵感,以戏剧之匙打开生死边界,寻找美好、和自我对视;在裂缝之中发现希望、同命运交谈。

陈明昊,梅婷,黄湘丽

回溯内心,书写斯芬克司谜语

在《第七天》中,共同遁入这场时空旅程的是陈明昊、梅婷、黄湘丽、孙雨澄、王梓行、韩硕、肖鼎臣这7位中国戏剧实力派演员。陈明昊、梅婷、黄湘丽这三股中国当代戏剧的清流不仅首度同台造梦,更集体为戏剧音乐作词献唱,在荒诞离奇的游魂世界找寻遗留的美好。

陈明昊开创出一种“荒诞喜剧和悲剧浓墨重彩”的心理现实主义表演,他掉入死亡之河、坠入情感之网、陷入精神黑洞,在与环境和未来的对抗挣扎中,唤醒内心世界里孤独的英雄俄狄浦斯……陈明昊在内敛、含蓄、疯狂、暴躁中肆意切换,他的表演:未知、猛烈、危险感十足。

廖穗芳话剧(廖穗芳这次走上舞台)(3)

梅婷,前阵子因为《回来的女儿》大火,而在先锋美学的戏剧碰撞中,她则实现了激情与理性的完美融合,优雅自如又明媚温婉,大刀阔斧又热烈喷涌,肆无忌惮又控诉着欲望与遗憾。梅婷以独有的姿态穿行于残酷的生死中,透着丰富的质感和参差,在现实与美丽记忆之间缓缓释放出独属于她的戏剧能量,和舞台上的自己久别重逢。

黄湘丽再次展现出罕见的勇敢,她孤注一掷、不顾一切、不拘一格,用简单直接的欧式风格拿捏着三种不同角色:她左突右撞,直截了当地告别;她声嘶力竭,痛苦不堪地分手,她妖娆妩媚,狡黠诡魅地说谎……她利用灵动的肢体语言和一人千面的精湛演技畅行舞台。

孙雨澄、王梓行、韩硕、肖鼎臣,这些极具戏剧穿透力的先锋面孔在《第七天》的舞台上塑造出各种情感丰沛的形象,他们游荡在粗粝真实的生活里,摸爬滚打、厉声控诉;他们也漂泊在柔情似水的梦境中,寻因觅果,浅唱低吟,共同书写出斯芬克司的谜语答案。

光影循环,声潮弥漫

命运共轭,所有人不再孤苦伶仃

《第七天》的舞台仿佛一个光怪陆离的美丽灵魂世界。孟京辉加入一切能带来失衡感的视觉元素和声音元素。

视觉艺术家张武在舞台上拼凑出一个高反差的世界。开合的冰箱是爱情的灵柩、欲望的棺椁,暗色的球体代表着某种宇宙的能量,散布四周的骷髅残存着人间的物质信号,旋转的齿轮、倒流的时针、触不到的长梯、后方的巨大粉碎机……它们时刻提醒着这些游魂:万事万物都变会成尘埃,但人性之善永远闪烁辉光。

灯光的介入巧妙地平衡了这场亦真亦幻的灵魂旅途。灯光设计师王琦让象征着不同内心情绪的光影弥漫在舞台的各个角落:时而熄灭遗憾、时而点亮温柔,时而猝不及防地掀起命运风暴,时而不知不觉地探照内心……

EB Virus现场乐队更是为故事注入了散文诗一般的情绪,拓宽了生与死的半径,失序与迷惘交相呼应,悲悯与真实娓娓道来,生命沉吟,声潮暗涌,幽微的情绪转瞬即逝但不可忽视。

廖穗芳话剧(廖穗芳这次走上舞台)(4)

戏剧《第七天》既是一个来自圣经的隐喻,也是一段《神曲》般的历程。它讲述的是一个普通人死后的七日见闻。以他的社会关系和阴阳两界为脉络,串联起一个充斥着恍惚、回忆和梦境的世界。

迷雾之鸟,发生在他的父亲、妻子、朋友、邻居和熟人身上;惭愧之血,流淌在他所生活的依稀的城市里;放肆之心,绽放在雾霭薄愁笼罩着的感官。随着真相的不断叠加,他以鬼魂的目光审视着因缘、寻找着自在。生的世界粗砺残酷,死后的亡灵之地却美丽、柔情似水,树上挂着砰砰跳动着的心脏。

在这个平等至善的灵魂世界里,他们靠近,渐远,又靠近,模糊,清晰,又模糊;在这场回溯内心的生死旅途中,树叶招手,石头微笑,没有悲伤也没有疼痛;在这片获得平静的“安息之地”上,人与人死而平等,不再孤苦伶仃。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