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把刘姥姥当笑话来看

“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歇后语有:眼花缭乱、洋相百出、看花了眼、少见多怪、大开眼界、满载而归等。

刘姥姥第一次去贾府是因为家里没钱过冬,于是就带上板儿去了荣国府,那个时候板儿五岁,刘姥姥七十多。

年过七旬的农村老太太,为了卑微的生活,早起饭都没吃,就带着孙子来侯门认亲。可哪里能进去,看门的“挺胸叠肚、指手画脚”,都不理她。后来得到一年老的指点,终于找到周瑞家,得其帮助终于见到了王熙凤。

刘姥姥进大观园时宝钗未笑(卑微的刘姥姥进大观园)(1)

王熙凤自然不会把这个八竿子打不着的穷亲戚放在眼里,给了刘姥姥20两(够花大半年了)。凤姐看她还带一小孩,心里一动就拿出一吊钱做雇车的路费。凤辣子杀伐果断很多男人不及,但这一动善心,就结了善缘,后来救了自己的女儿巧姐。

刘姥姥是知恩图报的庄稼人,转年秋收,带着头茬采摘的瓜果蔬菜送去贾府,结果投了凤姐和老太太的缘,住了下来,然后就有了笑料百出的刘姥姥进大观园。

刘姥姥度众生:好的都是假(贾)的

要是没有刘姥姥,我们大概没有机会细细游览大观园,也没有机会领略贾府的富贵奢靡到哪种程度。

老太太的屋子有个柜子,比刘姥姥家一间房子还大还高,专门配有梯子才能爬上去取东西。鸽子蛋一两银子一个,用名贵的“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筷子根本夹不起来。鸽子蛋太滑掉地上,一两银子没听见响声儿就没了,除了刘姥姥,其他人都不可惜。

刘姥姥进大观园时宝钗未笑(卑微的刘姥姥进大观园)(2)

一行人先到了潇湘馆,黛玉得到了新的绝版的窗纱“软烟罗”,然后坐船去探春那里。凤姐伺候老太太吃完饭,收拾过残桌,又放了一桌开始和李纨吃饭,刘姥姥赞叹:`礼出大家'。饭毕又坐船到了宝钗处,贾母觉得太素净,就给了她三样宝贝:石头盆景儿、纱桌屏、墨烟冻石鼎。然后去缀锦阁吃酒看戏,鸳鸯行酒令。凤姐儿和鸳鸯要继续出刘姥姥的笑话,斗大家乐。

和吃饭耍宝不同,这次刘姥姥让大家乐使出了真功夫。她从“是个庄家人罢”开场,先后用了“毛毛虫、萝卜、蒜、大倭瓜”,完美的用农村特色完成了酒令。

脂砚斋在这里的评语是:

贫贱辈低首豪门,凌辱不计,城可悲夫。此故作者以警贫贱,而富室贵豪,亦当于其间着意。

脂砚斋怀着悲悯之心看刘姥姥,自然觉得她屈辱,可是从刘姥姥自己的眼中看呢?

刘姥姥初入荣国府,是去求助,运气好见到了王熙凤,得到了20两银子,过了个好年,她的确是低首豪门。目的达到,贾府对她还不错。转年收成好,刘姥姥礼尚往来去送时令鲜果。然后才见到了王夫人,贾母,宝玉黛玉等人,也见到王熙凤的女儿,给她取名巧哥。

刘姥姥进大观园时宝钗未笑(卑微的刘姥姥进大观园)(3)

在刘姥姥出现之前,我们看贾府生活的花团锦绣,诗情画意,但只是雾里看花。等到刘姥姥带我们逛一下才发现,贾府的排场大的出乎想象!比年画还要美上十倍,吃穿用度精益求精。金筷子贵重但不实用,很简单的鸽子蛋耗费一两银子,吃个茄子十来只鸡来配(都吃不出茄子味)。把简单的生活过得变味、奢侈,是出自本心?还是讲排场?

刘姥姥再去荣国府,一是报恩,二是结善缘。当她看到高高在上如同女皇一样的王熙凤,站着伺候贾母吃饭,她的心绪应该平静了好多。后来凤姐捉弄她,她开心的接受了,发挥的相当棒。

在刘姥姥的眼中,贾母是大富大贵之人,母慈子孝,待人和蔼。刘姥姥把乡村的见闻讲给贾母,宝玉他们也在,都觉得比说书的还好听。贾府的一帮人久离真正的生活,刘姥姥这次给他们带去了人间的味道,也就是烟火气。

刘姥姥对贾府的恩惠

刘姥姥去了大观园,从贾母到薛姨妈再到宝玉、黛玉等人,统统都喝了酒,欢声笑语从未这么痛快。刘姥姥本人玩得也很痛快,喝的痛快,还去宝玉的房间美美的睡了一觉,弄得满屋是酒屁臭气。

刘姥姥带去的烟火气,凤姐因与她接触的多,受益的也最多。凤姐是大总管,待人接物事事关心,本身比较接地气。她没怎么读书,不识字,反而很快看到戏姥姥的智慧聪明。后来凤姐落难,刘姥姥仗义疏财救巧姐,保全了孩子,自然是最大的恩惠。

刘姥姥得到所有人的喜爱,槛外人妙玉除外。

妙玉是修行之人,不能参与众人的游园活动。她出身贵族,修行是迫不得已,心高气傲尘缘未了,根本接受不了刘姥姥的“脏”、“笨”、“蠢”。

刘姥姥进大观园时宝钗未笑(卑微的刘姥姥进大观园)(4)

《红楼梦》里的三玉都有洁癖,但各不相同黛玉是形和神都有洁的部分,内心更晶莹剔透;而妙玉则更注重形的部分,比如刘姥姥那种农村老太太她无法接受;宝玉则是爱干净而已,他劝解妙玉虽然未果,但宝玉对人的体贴,同情,怜爱,全部在细节中表现了出来,他有“佛心”。

刘姥姥睡了宝玉的床,带走了黛玉同款的“紫烟罗”,“笑纳”了妙玉要扔掉的她摸了的一套茶具。这三玉的结局一个比一个差,为什么呢?一个人最自负的部分恰恰是最苦的,也是最需要修行的!修炼不到,贾府的高粱大厦,就要慢慢的倾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