襟两江而带百湖,拥沃野而怀莽原;翱苍鹰而驰骏马,蕴油气而藏沸泉;是猛犸象的故里,是丹顶鹤的家园;四季风光美如画,钟灵毓秀赛江南!这里,就是黑龙江大庆。松嫩平原上璀璨的明珠,中国现代石油工业的摇篮。

今天是国庆节,今晚23时,《跟着声音去远方》邀请您跟随中国之声主持人玉蕾、大庆广播电视台主持人白鸽一起,走进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为共和国石油工业战略安全、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做出高水平贡献的石油城市——黑龙江大庆,聆听新时代的大庆精神。

沙漠第一美泉(跟着声音去大庆翱苍鹰而驰骏马)(1)

大庆精神:“我为祖国献石油”

在大庆这座因油而生的城市,没有哪一首歌比《我为祖国献石油》唱起来更让人心潮澎湃。“锦绣河山美如画,祖国建设跨骏马,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头戴铝盔走天涯……”这首诞生于1964年的歌,伴随石油工人勘探和开发了大庆、辽河、胜利、塔里木等油田,激励着他们“茫茫草原立井架,云雾深处把井打”。

大庆油田,不仅翻开了中国石油开发史上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一页,而且正以新作为书写着新的历史篇章。

沙漠第一美泉(跟着声音去大庆翱苍鹰而驰骏马)(2)

大庆全景(央广网发 大庆广播电视台供图)

“早日把中国石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在黑龙江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一幅幅标语散发着振奋人心的力量。一部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彰显着大庆油田人誓为祖国献石油的初心。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以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油田人,在油田勘采期间,吃大苦、耐大劳,奋勇拼搏凝聚起来的。

“出油啦!出油啦!”大庆油田第一股油喷涌而出的场景,至今依然令人激动不已。油田人把个人发展融入时代发展和日常生活之中,时刻践行着大庆精神。

沙漠第一美泉(跟着声音去大庆翱苍鹰而驰骏马)(3)

大庆油田

有人要问了:石油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啥关系呢?其实这与大家对石油的固有认知相关。大家一想到石油,总会把它与燃油、油渣沥青等联系在一起。可实际上,我们身边使用的无数生活用品都是石油生产出来的,比如牙刷、盆、瓶子以及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各种塑料制品,这么说吧,衣食住行、吃穿用度,咱身边就没有不涉及石油的!

你身上穿的衣服,食物的保鲜、染色、调味以及制造化肥、杀虫剂等,都有石油产品的参与。就连化妆品、药物在制作过程中也都与石油密不可分。下面这段名为《一滴原油的“塑”说》的录音,诉说的就是石油生产出“塑料”制品的塑。一起来听听这滴原油是怎么说的吧!

沙漠第一美泉(跟着声音去大庆翱苍鹰而驰骏马)(4)

“数字油田、智能油田、智慧油田”(央广网发 大庆广播电视台供图)

当前,大庆油田正在大力推进“数字油田、智能油田、智慧油田”三步走战略,按照规划部署,大庆油田将在2025年全面建成数字油田,数字化转型取得实质性进展;2035年建成智能油田,全面实现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本世纪中叶建成智慧油田,全面实现智慧化生态融合。

你知道抽油机的别称吗?你了解什么是页岩油吗?你知道石油化工厂里都生产什么吗?在今晚的《跟着声音去远方》,和我们一起走进大庆,体味深厚的石油文化,聆听创业者的故事,感受奋进者的脚步。

大庆风光:“百湖之城,龙凤湿地,雪地温泉”

湿地深处,湖鸥低飞拂过芦苇丛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温泉池中,雾气升腾,恍如置身仙境;采摘园里,一颗颗红红的草莓,宛若一粒粒珍珠散落在柔软的绿丝带上……

如果,要在大庆的自然风光中“选美”,夺冠的,一定是湿地。大庆有一首诗云:“山中的老虎,美在背;天空的百灵,美在嘴;咱大庆湿地,既美在外,也美在内……”不信?今晚《跟着声音去远方》,我们就带你走近国内最大的城中湿地——大庆龙凤湿地。

沙漠第一美泉(跟着声音去大庆翱苍鹰而驰骏马)(5)

大庆龙凤湿地(图片来源:CFP)

大庆的湖多——黎明湖、乘风湖、黑鱼湖、莲花湖……大小湖泊近300个,水面面积2260.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0.7%,其中,市区有湖泡105个,是名副其实的“百湖之城”。

大庆的鸟也多——丹顶鹤、白鹤、白头鹤、黑鹳、东方白鹳、金雕、大鸨、震旦鸦雀等。虽然鸟的种类不一,但它们在大庆却有一个共同的栖息地——龙凤湿地。

龙凤湿地,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湿地,有300多种维管束植物,几十种鱼类,几百种鸟类。它们都野生野长,自我调节,自我更新。植物中,芦苇和蒲苇最多、最盛,且四季成画。就在这风景如画的湿地上方,还有一座湿地跨线大桥连接南北,站在桥边观景区,湿地风光尽收眼底。

当然,除了湿地,大庆还有被评为“中国温泉之乡”的林甸县。在黑龙江最美的季节,泡在雪地温泉里,听雪花飘落的声音,看银装素裹的世界,岂不美哉?

大庆非遗:汉族、蒙古族“双珠辉映”

在广袤而富有生机的百湖大地上,千姿百态、百花齐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同颗颗珍珠熠熠生辉,令这座城市更富魅力。

截至目前,大庆市现有市级以上非遗项目97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37项,市级57项。现在,就让我们循着“非遗”的目录,走近“深居”在民间的最原生态的文化形式。

沙漠第一美泉(跟着声音去大庆翱苍鹰而驰骏马)(6)

大庆市国家级非遗项目“杨小班鼓吹乐棚”亮相央视《城市1对1》节目

大庆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杨小班鼓吹乐棚,是我国现存不多,采用传统的工尺谱记录,用传统民族乐器演奏原生态曲目,以家庭传承方式延续下来的民间礼俗乐队,是汉族民间器乐在黑龙江省最具代表性的演出样式之一。现主要活动于黑龙江省肇州、肇源、肇东及大庆地区。

很多人都向往草原和大海,那是人们的诗与远方。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大庆,有一个叫杜尔伯特的蒙古族自治县,那里有秀美的草原,还有大海一样宽阔的湖泊。湖水环绕着草原,草原紧贴着湖泊,美丽的草原与浩瀚的湖水紧紧依偎,成为独特奇妙的“草原水乡”。

蒙古族四胡是一种弓弦乐器,由古代库莫奚族人所用的奚琴演变而来。清代将之用于宫廷乐队,称为“提琴”。蒙古族四胡音乐流行于内蒙古、东北和华北各省区,对蒙古族和汉族的民间说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段音频演奏的正是杜尔伯特四胡曲目《牧马青年》。不论是庆丰收还是过春节,杜尔伯特人基本都要拉上四胡、说段乌力格尔来表达自己的喜悦心情。无论是忧伤还是欢喜,四胡早已成为杜尔伯特人表达情感的精神依托。

大庆味道:“庆字号”第一美食,你猜是啥?

到了夜晚,当绚丽的夜景灯光亮起,辛苦奋斗的大庆人也懂得如何享受丰富的夜生活。

在唐人古街夜市,热热闹闹的叫卖声不绝于耳,这里是大庆人夜晚纳凉的好去处。火爆大鱿鱼点燃黑夜的激情,泡菜臭豆腐十分受消费者的追捧,五花八门的美食让人不知如何选择。

“要想日子过得好,下班就得吃烧烤”。这虽然是很多东北人经常说的玩笑话,但是可以看出烧烤在东北人心中的地位。

烧烤确实是东北人夜宵的首选。不过在大庆,烧烤的方法可不单单只有这一种。这另外一种“烧烤”方式来头还不小,那就是坑烤!

沙漠第一美泉(跟着声音去大庆翱苍鹰而驰骏马)(7)

大庆美食——坑烤(图片来源:CFP)

坑烤最早是石油工人们创造出来的,因为当时条件有限,工人们只能将土豆和红薯等简单食物扔在火堆里烤熟,没想到,今天这种特殊烹饪方式,却成为大庆市独有的味道。

鹅蛋用锡纸包上烘烤,水分味道不流失,再把羊排、羊腿等抹上酱料腌制入味,就可以准备下坑烤了。坑烤的五花肉肥而不腻,味道纯正;坑烤羊排,外焦里嫩,满嘴喷香;坑烤的鱼也是外酥里嫩,还有土豆和鹅蛋,口感十分绵密。

除了传统东北特色美食,时尚的精酿酒吧也是大庆人夜晚的好去处。美酒配美食,这样的夜晚再惬意不过了。看了这么多美食,你是否也想去“油都”逛一逛呢?

沙漠第一美泉(跟着声音去大庆翱苍鹰而驰骏马)(8)

大庆全景(央广网发 大庆广播电视台供图)

今天(10月1日)23时,《跟着声音去远方》邀请大家来到松嫩平原,请您跟随中国之声主持人玉蕾、大庆广播电视台主持人白鸽一起,走进“油都”大庆,“聆听”丰富的油气、辽阔的草原、肥沃的黑土、浩荡的湿地。

监制丨郭静

主持丨玉蕾 白鸽

编辑丨陈铭 乔仁慧 冯志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