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和别人讨论文化的时候,有没有内心充满着自豪感,在华夏这片大地上,绵延传承着五千年的文明,这其中有儒家的仁孝思想,有道家的无为思想,还有墨家的兼爱非攻思想,也有佛教的普渡众生,这些学派的思想传承着,也一代代启迪着人们的心灵向着希望进发,佛语里说“一丝不挂,想入非非”,你知道其中的含义吗?

此“丝”非彼“丝”

当人们看到“一丝不挂”这样的词语,脑海中浮现的画面一定是这人在洗澡或者在睡觉,谁会光天化日之下在人前做这种事情,简直是有点伤风败俗,然而如果有一天,你接受到了日常所学以外的佛教经典,又会觉得自己曾经是那样的浅薄,没有一丝的定力就让自己的生活 陷入到了有些荒诞的想象之中。

佛家经常说的口头禅(一丝不挂想入非非)(1)

“一丝不挂”作为成语,原本出自《楞严经》,是解说人们没有一丝牵挂,遁入空门之后内心四大皆空的,《五灯会元》第十二卷说“诸上座终日著衣吃饭,未曾咬着一粒米,未曾挂着一缕丝”,这里的“丝”是说一缕衣饰,身上不该有这样的尘埃存在,《五灯会元》第十四卷说“僧问,一丝不着时如何?师曰,合同船子并头行”,这里的“丝”是一根钓丝,就像姜太公心无旁骛,垂钓天下。

一个人如果“一丝不挂”,内心一定是不受红尘的牵挂的,不再有患得患失的念头,这样的人是看透了世间的生死的,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张良当年在离开刘邦的时候,那一定是看破帝王心术的玄妙,忘却红尘的荣华富贵,才有了和陶朱公类似的结局,而大多数人的内心都是“丝丝牵挂”的执着,才会有兔死狗烹的下场。

佛家经常说的口头禅(一丝不挂想入非非)(2)

宋朝的洪迈在《夷坚丁志》中说“披发裸体,一丝不挂”,这或许是低配版的毫无牵挂,人们没有了衣服的牵挂或许就是和自然在完全的融合,不理会世俗的眼光,在大自然中寻找真实的自我只是有心的人看到赤身裸体的人,自然就会想点其他什么的,正所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才会生出这么多的歧义。

佛家经常说的口头禅(一丝不挂想入非非)(3)

辜鸿铭先生作为学贯中西的大学问家,内心无比地推崇华夏的文明,而那些鼓吹新学的人不是扬弃,而是选择了直接抛弃,正如辜鸿铭先生所说“他的辫子是有形的,诸公的辫子是无形的”,有些人看似“一丝不挂”,却做不到心胸坦荡。

如何思入“非非”

在看到“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大多数人能想到李杨的故事,和那些世俗的歌舞以及他们那有违人伦的爱情,人们的脑袋大概也是非常喜欢幻想的,然而这样的幻想,有时候又是好事,可以作为梦想来看待,有时候又是或好或坏的事情,是人们内心向往“巫山云雨”的一种想象。

佛家经常说的口头禅(一丝不挂想入非非)(4)

可是“想入非非”这个成语,竟然也是佛教的说法,《楞严经》里说“如存不存,若尽不尽,如是一类,名非想非非处”,这里的“非非”是说人的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的脱离实际,然而人们说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兵,谁又不想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将军呢?

佛家经常说的口头禅(一丝不挂想入非非)(5)

人有梦想是好的,只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预想着最美好的事情,朝着那个方向前进,或许就真的可以实现,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没有一点点的希望又如何的前进,古人说“温饱思淫欲”,只有温饱的问题解决了,才能有一定的底气去学习,不然像匡衡那样的凿壁偷光,几千年也就那么几个人而已。

佛家经常说的口头禅(一丝不挂想入非非)(6)

《官场现形记》里说“施大哥好才情,真要算得想入非非的了”,这时候的“非非”或许有了世俗的想法,是有些人道貌岸然后的男盗女娼,流传到现在的时候,大多数时候这“非非”已经不是异想天开了,或许就只是一时的云雨而已。

结语

人们在不同的时代,都有着认识的偏差,这种偏差源于信息的差别,有些人看个表面意思,就以为是了然于胸了,当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后,才意识到自己的思想是多么的渺小;人们在认识一件事情的时候,不应该随意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些事情似乎不是明面上的那样简单,这世上最美好的谎言,就是自以为是的谎言,大家应该提高自己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