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刊号

郧阳名字来历(地名流变郧阳的)(1)

因为从‘郧’字这个角度上来讲,‘郧阳’之地名,是沿着郧关、郧乡县、郧县的历史顺序得来的。

《鄂西北胜境志》中所写“古郧关遗址”。根据陈先生,在“古郧关遗址”一节中指出的:“前后史籍所述不一,前日:郧关位于县西,后者则说,郧关在县东。笔者认为,已被丹江库区淹没的郧县老城旧址,应为晋太康五年所立郧乡县故址;郧县以西一百二十里处,有春秋时期的锡穴(锡县);郧关则应在今郧县老城旧址以东的琵哥谷。”这段文字对我颇有启示,因此我感到史记‘郧关’,无论是在东,还是在西,都可能是会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不难设想,在远古时期的大地,无不是被那浩瀚苍茫无际的原始大森林所覆盖,蟒、蛇、虎、豹等各类凶猛的野兽,又是何等的猖獗,而人却处于劣势。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在相互交往时,唯选较优的交通路径,恐许还只是取江河水道。可见,那时人们除沿山绕水步行外,唯一可用的交通工具,便是乘舟坐排。特别是地处秦巴山脉地带,人与野兽势力悬殊之巨大是无法形容的。因此,史料说的那时之关,绝大多数应该指的是以江河两岸悬崖陡壁的水隘而言。同时,战国时期,位于汉水北岸郧乡县城(楚域)恰处临近秦、韩、楚的边缘。由此可见郧关地名从广义上说,也许是代表整个百余里地方的一个缩影,狭义上讲为郧乡县城。二是从地理位置上来看,郧关处于前述三国的边缘。

相互往来一般来说都是顺汉水行。无论是秦或韩由西北而下楚都,还是楚西北上至秦或韩国都城。郧乡县城西一百二十里为古麇国之都锡穴(现今五峰乡庹家洲附近)。

此汉水段南有孟良寨,北有焦赞寨,上有峭名滩。郧乡县城东二十里汉水处,北是十八盘山,南是猴子崖,其间有琵琶滩。同时,在这两段水域附近,还有其它大小不一的险滩。这两处水域都是三国间往来的必经之道。可是,此处山崖夹峙,河道狭窄,水流湍急,历史上翻船破舟无数。自古的船工们行之两水隘之口无不胆颤心惊,此地被称作“鬼门关”。三是郧阳城自古就有东关和西关之称,至于何时置东、西二关之名,现今无考。总之,这是推理上的“郧关”,仅供切磋。

另外,当今河南南召县的云阳镇,重庆市的云阳县,云南省的云县,以及全国其它地方审云的地名,也是否与古云人和古郧子国有关,有待史考。(备注:本文参考文献:湖北方志、郧阳与地名等等。文献浩瀚,史资繁众,百家云云,此若文字错讹、出处舛漏,引用失当,烦请私信斧正,凡此不胜感激!—秦楚刊号)

请加关注@秦楚刊号随时了解更多相关内容谢谢!

,